第2章 拟定计划书(2/2)
会后仲明和仲伟来到传达室取放线工具。在传达室门口,廷和叫住了仲明:“忘了告诉你了,今天杨村长给咱们找了个新传达。是村西头你的那个葛叔,他去年老伴去世,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一个人在家太孤独。杨村长和他提了一嘴这份工作,他立马就高兴地对杨村长说:‘行,我去干,不给工钱我都干。白天看门儿,晚上睡觉,管吃管住就行了’一会儿,放完线,你先回家,叫仲伟去帮他把东西搬过来。”
仲明点点头,心里想着葛叔这下也有个事儿做,不至于那么孤单了。取完工具后,仲明和仲伟便投入到工作中。下午4点多钟,他们顺利放好了基座的线。其他帮忙收拾卫生的工人也被廷和安排回了家。仲明想着葛叔刚来,便用自行车把传达室里自己的行李捆好,带回了家。这边廷和则留在传达室,等着仲伟去帮葛叔搬运行李。没过多久,不到半个小时,仲伟就陪着葛叔搬着行李回来了。此时的传达室已经被提前收拾得干干净净,里间作为卧室,外间便是日常工作的传达室,对于一个人居住来说,空间布局十分方便。
仲伟在院子里仔细转了一圈,将需要锁的门一一锁好后,把钥匙交到了传达室葛叔的手中,随后才放心地回家去。廷和与葛叔坐在传达室里,一边喝着热水,一边聊着天。廷和关心地对葛叔说:
“食堂开火之前,我让仲伟给你送饭,你就不用自己做饭了。等过几天天气冷了,你到供销社买个炉子回来,在外屋生上,也能暖和一些。晚上睡觉,床上铺上电褥子肯定没问题。”
葛叔连忙摆摆手,笑着说道:
“不用这么麻烦,我看传达室周边有个盛工具的小屋,我把自家的蜂窝煤炉搬来,生上它,既能烧点热水,还能简单做做饭,方便得很。将来要是能把这个小屋安上一个烧水炉,全场人喝水的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嘛。”
廷和听了,不禁为葛叔的热心和周到考虑高兴。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葛叔的到来,不仅为他自己找到了一份生活的寄托,也为整个工厂带来了一份新的温暖。
当夜幕如墨悄然降临,屋内暖黄的灯光晕染开来。老伴将最后一道热气腾腾的菜肴端上桌,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廷和看着满桌可口的饭菜,突然转头对仲伟说道:
“快装一份饭给你葛叔送去。别忘了厂里食堂开火之前,每顿饭都要给他送。”
仲伟应了一声,利落地装好饭菜出门。晚饭过后,仲伟回自己房间去了,客厅里只剩下仲明和父亲相对而坐。仲明犹豫片刻,开口道:
“今天仲昆和我说了一件事,他是想让我转告你。说他媳妇马媛两个月前被单位送到商业局会计培训班学会计了,再有一个月就毕业,毕业后不想回原单位,能不能到咱厂干会计?”
父亲皱起眉头,眼神里闪过一丝警惕:
“这小子心眼儿太多。营业执照写他的名字,又让老婆干会计,这是想抓权呢?”
话语里满是担忧与不满。仲明连忙摇头,试图解释:
“不会吧。生产他又不懂,抓权有什么用?”
父亲却摆了摆手,语气严肃:
“不能这样说。你一定要多个心眼儿。齿轮钢的配方一定要保密,只能你我二人知道,你别忘了,马媛的爷爷是个大资本家,父亲也是商界高手,仲昆做这件事后台肯定是他们。不过咱们刚建厂,团结是关键。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仲明默默点头,将父亲的话记在心里。窗外夜色深沉,风轻轻拍打着窗户,仿佛也在为齿轮厂未来的走向而担忧。
1.12变压器增容
第二天早饭后,晨光除露。杨廷和换上一身平日做客的衣服,赶到了村委。他与杨洪奎及村里李会计会合后,三人骑着自行车朝着临近的邵家村信用社出发。一路上,车轮碾过乡间小路,扬起细碎的尘土,三人谈论着厂里的事务,对即将办妥的贷款满怀期待。
不到半小时,他们就抵达了乡信用社。巩主任一上班便在办公室里等候,见到三人到来,连忙热情地打招呼:
“信贷科长一上班儿我就把他叫过来等你们。我介绍一下,这是杨家庄的杨村长,齿轮厂的杨厂长,李会计,你应该认识,你们都是老相识了。”说着,又转向杨村长他们,“这位就是信贷科的郭科长。”
介绍完毕,他挥了挥手,示意郭科长和李会计到旁边信贷科去办理贷款事宜,留下杨村长和杨厂长在办公室。
巩主任一边招呼两人坐下喝水,一边说道:
“咱们喝点儿水,聊聊天。今天你们办完贷款以后,我要马上用电话向副县长汇报。这是他现在重点抓的几件事之一。要我把每天的进度报告给他。他让我一定盯死你们,确保三个月生产合格的齿轮。这是死命令,否则要撤我的职。因此,杨村长每天要向我报告进度。我已经给你们准备了20万的资金,怕你们以后急用周转不开,急用钱耽误的事情,穷家富禄吗。”
杨村长和杨厂长听了,心中既是压力,又充满干劲,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不负所托。没过多久,李会计就满面笑容地回到主任办公室,兴奋地告诉杨洪奎:“贷款已全部办妥。5万元流动资金已经打到咱村的账户上,支票现在就能用。我又提了5000元的现金备用。”
从信用社出来,杨书记抬手看了一眼手表,指针刚走过不到10点的刻度。杨村长转头对李会计说:
“你先回村吧,我和廷和还有点事。”说完,便与杨廷和一同跨上自行车,朝着供电所的方向骑去。
供电所离信用社不过短短200米的距离,车轮轻快地转动,几分钟的工夫,二人便抵达了目的地。那是一栋二层的简易小楼,略显陈旧的外墙,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所长的办公室在二楼,作为老熟人,所长一见到杨村长和杨廷和进门,便热情地迎上来,主动伸出手与他们紧紧相握,随后又客气地招呼二人落座。刚一坐下,杨村长便直奔主题:
“我还是上次电话里与你说的饲料厂变压器增容的事。”
所长点点头,神色认真地说道:
“你上次来电话后,我向上面请示了一下,上面答复,凡是工业和商业用电,需要增容都要交增容费。每千伏安交500元钱。你们从50千伏安,增加到200千伏安,增加了150千伏安,应该交增容费7500元。这个钱不能省。交了钱,我马上申请变压器。一周内变压器就会到,需要停电半天,就能安装上。你们换上200千伏安变压器之后,要建一个变电室。还要有一个有证的电工操作。如果没有电工的话,可以到咱们这里培训2个月。毕业后通过了考试,发证上岗。培训费每月300元,三个月600元。毕业时发一套电工用的绝缘胶靴、绝缘手套、万用表、林可棒和电工工具。最好找个小青年来学习。如果要办的话,到增容费交上,就回去等着。不出十天,就能换好变压器。”
杨村长和杨廷和全神贯注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将关键信息记在心里。待所长说完,二人起身,再次与所长握手告别,便快步来到楼下业务科取了申请表。
在回村的路上,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细碎的声响。杨廷和突然想起什么,对杨村长说道:
“你不是说要把儿子玉良交给我吗?我看就让他先来学个电工不错。有一门手艺,将来到哪里都有饭吃。”
杨村长眼睛一亮,连连赞同:
“这个主意好。杨玉良学电工比种地强多了。明天我就送他到供电所学习,2个月后,我送个电工给你。”
杨廷和爽朗地笑了起来:“不用你送。你让他到厂里报到,我派人送,明天开始他就是厂里的工人了。不听话,我有厂规厂纪。”
二人骑着车,有说有笑地往村里赶。这一趟供电所之行,不仅为饲料厂解决了用电增容的燃眉之急,还为杨玉良铺就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知不觉二人就到了村饲料厂大门口。只见已修好的拖拉机正缓缓地拉着粉碎机向大门外挪动,仲明站在一旁,神情专注地指挥着众人。那粉碎机虽说体积庞大,不过重量倒不算惊人,估摸着不会超过一吨。在仲明有条不紊地调度下,大伙儿齐心协力,不到半天就成功将其从车间里拖了出来。
杨洪奎利落地跳下自行车,快步走向领班的民兵队长,开口询问:
“磨坊那边儿都收拾好了吗?”
民兵队长坚定地回应:“全都收拾好了,照现在这进度,傍晚就能把粉碎机拖进去。”
杨洪奎与杨廷和将自行车停靠在大门外,并肩走进厂里。他们先是来到精饲料车间查看情况,粉碎机搬走后,几个工人早已把地面清扫得干净,基础底座的线也已放好,工人们正握着钢钎,准备凿地面。
1.12设备基座
接着,二人又移步到粗饲料车间。场地大部分区域都已打扫完毕,唯有靠墙的部分还零星堆放着一些垃圾,几个工人正忙得热火朝天进行清理。再看西面车床的位置,基础挖掘工作已然启动。
就在这时,仲明匆匆赶了过来,向杨洪奎和杨廷和详细汇报工作进展:
“车床的位置我安排了两台车床的基础,眼下先用一台,日后要是有增加设备的需求,就不用再大费周章挖基础了。东面磨床的位置也是按两台机座一起挖掘的规划进行。不过,中间滚齿机的基座还没放线。今天上午,我给南京机床厂打了长途电话,专门询问3180h滚齿机图纸的事儿,让厂方先提供一套基座图纸,打算先把基础打好。接电话的人特别友好,还问了邮电局的电话号码,说下午3点用传真把机座图纸发过来。这样我下午3点钟去趟邮电局,等拿到传真,就能着手安排滚齿机的基座了。另外,我顺便问了装电话的事儿,邮电局说现在有线路,装电话没问题,就是得先写个申请,初装费5000元。我寻思咱们可以安个传真电话,以后业务往来要是需要传个文件啥的,有传真就方便太多了。”
杨洪奎听完汇报,又扫视了一圈车间的施工进度,满意地说:
“你们的工作做的不错,我先回家,午饭后就到磨坊那里看一下,你们就不用分心了。下午碰头会之后,让仲明找张纸把重点写一下,我现在记忆力不行多忘事,晚上我要廷和在村委见面,我要把今天的事情向巩主任汇报。”说罢,便迈步向大门口走去。
快到大门口时,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猛地转身对杨廷和说:
“忘了一件事。下午搬完粉碎机后,让仲伟到村里李会计那里提1000元钱,然后和宋金生到邵家庄南的沙石料厂,拉一些沙、水泥和石子,具体需要多少,让仲明算一下。”
走出大门口,杨洪奎抬眼望去,只见那粉碎机已挪出200多米远,正朝着磨坊的方向缓缓行进。
送走杨村长后,仲明匆匆回到办公室,父亲杨廷和正伏案查看图纸,见儿子进来,他摘下老花镜,目光中带着询问。仲明拉过椅子坐下,开始汇报上午的工作。
“爸,今天一早我就去水房了。浇筑混凝土离不开水,得先把水的事儿解决好。我检查了机井里的水泵,还能用,推上电闸,水很快就抽到水塔上了。不过水塔漏得挺严重,只能先将就用着。自来水管道锈蚀得厉害,以后肯定得换新的或者重新安装。我让村里水电工把总闸修了修,现在已经来水了。我还找了条浇地用的水管通到车间,打地面时就不缺水了。”
杨廷和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示意儿子继续说。
“我打算抽空去趟供销社,让他们给咱们进一台三个立方的压力罐,安装在水房里,这样水的问题基本就能解决了。”
仲明说完,长舒了一口气,似乎觉得水的难题解决后,建厂工作就能顺利不少。
杨廷和听完儿子的汇报,眉头却依然紧锁,略有所思地说:“仲明,还有一件事得马上解决,就是吃饭问题。现在厂里十几个干活的,每天中午都得回家吃饭,太耽误时间,也影响效率。我琢磨着把食堂开起来,先解决中午这顿饭。你先联系你姐夫,问问你姐姐能不能抽出时间,来厂里和你妈一起把食堂支棱起来。等厂子建好,找到合适的厨师,再让她回去。要是你姐姐实在走不开,就在村里找个人帮忙给你妈搭把手做饭。”
仲明这才意识到,自己一门心思都扑在水的问题上,却忽略了工人们的吃饭大事。他点点头,说:
“行,爸,我这就联系姐夫。其实食堂开起来,不仅能方便工人们,以后厂子正式运营了,也能解决厂里所有人的后顾之忧,算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仲明抬手看了一眼手表,差一刻三点。他心里“咯噔”一下,猛地想起下午三点要去邮电局拿传真这档子事儿,急忙转头对父亲说道:
“爸,我差点儿忘了,下午3点得去邮电局取传真!”
话音刚落,他就迈着匆忙的脚步,快步走出办公室,跨上自行车,风风火火地朝着邮电局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仲明奋力蹬着自行车,车轮飞速转动,带起阵阵微风。终于,当邮电局那高大的钟楼时钟的指针稳稳指向三点的时候,仲明气喘吁吁地推门冲进了邮电局。上午接待过仲明的小伙子眼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行色匆匆的身影,热情地招呼道:
“你来的正好儿,传真刚到。我已经替你收好了。”
说着,便将传真递到了仲明手中。仲明赶忙接过,连声道谢:“谢谢!”拿到传真后,又急匆匆地返回了厂办公室。
此时,办公室里又来了两个人——仲伟和宋金生。仲伟率先开口汇报工作:“粉碎机已经拖到了磨坊的院子里,杨村长正指挥人往屋里面挪呢,他让我们先回来跟您说一声。”
宋金生紧接着对杨廷和说道:
“杨叔,拖拉机的机器倒是没大问题,就是之前缺点机油,我已经给补充足了。不过,那4条轮胎因为长时间闲置不用,都老化得厉害,基本上算是报废了。要是拉货的话,这轮胎必须得换。我和仲伟打算明天去修理厂把轮胎换了,顺便给轮轴上抹点儿大黄油。以后要是有钱了,把它改成电启动就方便多了。”
杨廷和沉思片刻,有条不紊地安排道:
“行,明天仲伟去村委会的李会计那里提2000元现金,先去修理厂把4条轮胎换了。换好之后,开车到邵家庄南面的沙石场,拉些水泥、砂和石子回来,具体需要多少,问问你哥哥仲明。”
仲明听后,刚好想起手里的传真,连忙说道:
“正好儿,滚齿机图纸也来了,我刚才大体算了一下,4个基座大约需要浇筑12立方米混凝土。算下来,需要水泥4吨、砂子4个立方、石子六个立方。要是不够也没关系,沙石场离得不远,来回也方便。”
1.14碰头会
下午4点多钟,原定的碰头会已经过去了20多分钟,廷和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正在此时,仲昆的自行车铃声已经传进了办公室,后面紧跟着赵永明。仲昆摘下帽子说:
“路上遇了点麻烦。永明的自行车内胎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修车的,补了一下才来,来晚了。”
廷和说:“没关系,反正都是自己人。快进来喝口水,喘喘气。”仲昆坐下之后,打开了自己的帆布包。把营业执照拿出来说:
“营业执照一共三份儿。正本一份儿挂在办公室墙上,副本两份,供检查和外出办业务用。”
又掏出了一个布袋儿,打开倒出来说:
“这是三个公章,一个是工厂大印,一个是财务印,一个是合同印。两个私章,一个是我的负责人章,还刻了一个会计章,给马媛刻的。马媛当会计没有来得及和父亲商量,父亲如果不同意,我回去把章换了。”
廷和:“仲明和我说了,会计用谁都一样,自家人更方便。”
接着仲昆就把布袋交给了仲明。赵永明看仲昆说完之后。接着掏出了一份协议交给了杨廷和:“我今天在翻砂厂待了一天。早上去闵科长那里签了协议书。我本想把价格再压一下,闵科长说,这个价格基本是按废钢铁卖的。中频炉还是上个月才大修的,和新的差不多。厂子就只这点钱开支了。如果不困难价格就不要动,否则我还要去找厂长商量,又要耽误时间。因此我就没有回价,和闵科长把协议书签了。”
临走时,闵科长说:
“车间你们能用的全部拿走,也不用再给钱了。我已经和车间说好。反正留下也没有用。你明天把支票拿来就可以搬了。”
杨廷和扫视一圈在场众人,声音清晰有力:
“今天的碰头会增加了一位新成员,就是咱们的司机宋金生。
“昨天上午,我陪同杨村长顺利在信用社办好贷款,明天资金就能到位投入使用;供电所增容的事宜也已经妥善解决。厂子里,粉碎机已搬迁至磨房,车间机床基坑也完成开挖,就等今天水泥、沙子、石子运到,马上就能进行浇筑工作。今早仲明修自来水,现在基本能维持使用。仲昆和永明也不负众望,成功办妥营业执照和相关协议书。总体而言,各项任务均按计划圆满完成!”杨廷和话语中带着欣慰,随即转为严肃,
“从明天起,工厂筹建工作正式拉开大幕!明天一早,有四件事必须落实。”
“第一件事,我和仲伟去村委会李会计那里,领取3张支票并提取5000元现金。因会计暂未到岗,这笔钱和支票先由我代为保管;第二件事,我亲自办,拿两张支票,分别前往供电所缴纳增容费,再到邮电局为厂子申请安装一部电话,监督他们尽快安装上电话我们就方便多了;第三件事,仲伟拿2000元,与宋金生前往修理厂检修车辆,随后奔赴砂石场,按照你哥哥提供的数量,将水泥、沙子和石子运送至车间,务必在明后两天内完成运输工作。大家一定要清楚,当前工作重点在于工厂基础建设,若无法按时完成,即便机床到货也无法安装,尤其是中频炉的相关工程。仲明明天要重点跟进,材料一到,优先浇筑中频炉基座!第四件事,就是赵永明拿一张支票和500元现金,去翻砂厂交钱。然后去搬运社办理设备的托运,你可以先交几百元定金,设备运到厂里以后再进行结算,你领他们到翻砂厂看看设备,商量好搬运的细节,你就不用回来了,随设备一起回厂。”
安排完明日事务,杨廷和将目光转向仲昆:
“下一步,咱们的工作重心要放在设备购置上。”
仲昆立刻接过话头:“昨天我抽空回了趟单位,通过单位电话与南京第二机床厂技术科取得联系,获取了对方工厂地址等详细信息。我还了解到,车床和磨床南京当地也有生产。我打算亲自跑一趟,把合作事宜敲定,争取一趟就能把设备拉回来。另外,我准备和第二机床厂协商分期付款的方案。咱们从信用社贷款,由信用社出头办理分期,南京那边肯定也信得过。初步设想是先付50%货款,3个月后再付25%,半年内结清尾款,这样能极大缓解咱们的资金压力,腾出资金用于其他关键环节。”
稍作停顿,仲昆继续补充:
“我和南京第二机床厂的技术科长沟通时,对方还提到了珩齿机。使用这种设备无需使用磨床,研磨精度高、速度快,加工效率和滚齿机相近,加工一件产品耗时不到10分钟,一天至少能加工100件,价格和滚齿机差不多,都在10万元左右,设备体积也与一台磨床相仿。我觉得这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值得深入考虑。”
杨廷和听闻恒齿机相关信息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立刻将仲昆叫到跟前,语气中充满期待与急切:
“如果恒齿机又快又好的话,就不用磨床了,这可是新工艺。”
新工艺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杨廷和深知其重要性。他紧接着详细地安排任务:
“你明天去城里车站赶当天或者晚上的火车去南京。在南京二机床厂多待几天,一是问一下滚齿机和珩齿机的操作员培训问题;再一个就是能把分期付款的事办好。咱们就可以用一台设备的钱进两台设备。”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分期付款无疑是扩大生产规模的绝佳方式。他还特意强调:“车床问题不是主要的,因为在城里就能买到。明天早晨,我取钱回来。你带上五百块钱去南京,有机会请南京方面的人吃顿饭,沟通一下。也可以送他们两条烟,现在都兴这个,只要把事情办妥就行。”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每一项任务都清晰明确,足见杨廷和对此次设备引进的重视。
此时,11月中旬的天空,下午5点便已渐渐暗了下来。廷和、仲明和赵永明从办公室出来后,径直前往车间查看工程进度。车间内,除滚齿机的基座尚未动工外,其他三个基础工程都已完成近半。其中,中频炉的进度最为喜人,已经挖到了底部,只需稍作修整边缘,便可进行浇筑工序。赵永明仔细地将中频炉底座的预埋螺栓位置尺寸告知钟明:
“定6个,是10公分x10公分高50公分高的小木盒,浇筑时埋下就行了。”这些精确的数据,关乎着后续设备安装的精准度与稳定性。随后,廷和考虑到工人们辛苦劳作了一天,便让车间干活的人收工回家吃饭,展现出他对员工的关怀。
众人走出车间,在传达室看到葛叔正专注地捣鼓着蜂窝煤炉子。葛叔笑着说道:
“今晚不用送饭了,今天仲昆从城里回来,给我捎了10袋华丰方便面,说这是今年才上市的新产品,让我尝一尝。用开水泡泡着吃就行了,晚上我试试。”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新产品方便面的出现,无疑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新奇与期待。赵永明则热情地回应:“方便面你明天早上吃。今天晚上我过来和你作伴,顺便把晚饭捎来。”简单的话语,传递出同事间真挚的情谊与温暖。
出了厂大门,廷和说:
“你们先回家,我去趟村委,向杨村长汇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