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初见(1/2)
郑克洪在云端隐藏到正午,就见两人一前一后来到约定之地,前方走的看似十七八岁的少年,但从气势上来看此少年应该有龙虎之威,在后面的虽然老态但也是在其身上闪现出灵力波动,显然是一位修士,为了不被对方察觉到,郑克洪并没有做过多的神识探查,生怕惊扰了对方。
两人来到约定之地后,郑克洪没有急着出去赴约,而是在云后用神识观察着下方,想要看看
底下的人并没有发现在蔚蓝的天空上一片飘在远处的云上有个人正监视着他们。而八月中旬的正午,太行山脉的每块石头像是被熔炉赤烤的铸铁,连空气都被烘得发颤,风卷着碎石子滚过地面,擦出细碎的声响,却连一丝凉意都带不来。少年(康熙)停下脚步,玄色衣袍早被汗水浸得贴在后背,他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指尖触到滚烫的发梢,眉头微蹙却没多言,只转头对身后的太监低声道:“再等等,郑先生既约了此地,想必不会失约。”
那老太监躬着身,袖管里的手悄悄掐了个引气诀——他这点灵力只能勉强抵御暑气,却连半分探查之力都没有,更别提察觉云端的郑克洪了。他喏喏应着:“主子放心,奴才已按您的吩咐,让护卫们在三里外的山坳里候着,绝不会惊动任何人。”
这话刚落,远处林间忽然传来几声短促的鸟鸣,声音被热浪揉得有些模糊。康熙眼底微亮,却依旧站在原地没动——他知道这是护卫传来的“安全”信号,只是郑克洪未到,他不愿先露了行迹。
云端的郑克洪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神识扫过三里外的山坳,果然捕捉到几缕收敛得极好的气息——那些人气息沉稳,动作间毫无灵力外泄,显然是精通隐匿的护卫。他心中暗忖:这少年行事倒谨慎,既赴约又留了后手,倒不像寻常世家子弟。
此时日头更烈了,康熙脚边的石头烫得能烙坏鞋底,他却依旧身姿挺拔,仿佛那灼人的热气与他无关。老太监忍不住又擦了擦汗,喉结动了动想劝主子到树荫下等,却见康熙忽然抬眼望向云端的方向——并非察觉了郑克洪,只是被晃眼的日光刺得眯了眯眼,轻声道:“郑先生该来了吧?”
就这样少年与老修士在烈阳下又待了差不多两个时辰,三方人马都没有急躁的迹象。郑克洪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变做了伪装,将自己的气息隐藏起来,在远处施展术法并拿出普通长剑用灵力包裹长剑让其漂浮在脚下,便从二十里之外,假之御剑而来。当老太监灵识感应到郑克洪时,此时时间已经来到申时,而山中已经散去了燥热,微风凉意在山中穿梭,让身边的绿叶都悄悄露出了神采!
老太监见郑克洪御剑而来便少了三分忌惮,随后秘法传音给少年,告诉他郑克洪已经过来了,为了不让郑克洪看出端倪,老太监让少年不要妄动,就当做不知道!
再过了将近半刻钟的时间,郑克洪缓缓降落在少年和老者的身后,而此时少年则用惊讶和不可思议的表情来迎接郑克洪!
当然此时的郑克洪也给对方演了一场戏,用锋芒毕露和目空一切来回应少年。
此时郑克洪才准备细细打量眼前的少年,只是微风不经意间将对方腰间的九龙玉佩,只是这一点郑克洪就已然明了,面前之人就是清廷的康熙皇帝—玄烨。
风卷着山尖的热浪扑过来,掀得玄烨玄色锦服的下摆猎猎作响,衣料上暗绣的流云纹在强光下泛着冷光,倒比周遭滚烫的空气多了几分寒意。他站在平台边缘,脊背挺得笔直,像是一柄收了鞘的剑,指尖却漫不经心地摩挲着腰间内侧——那里藏着的九龙玉佩,只在风势最急时露了半片龙鳞,便又被他按回衣内,仿佛那象征皇权的物件,不过是随手可藏的寻常配饰。
郑克洪的目光落在他脸上,见他唇角噙着浅淡的笑意,眉眼间带着少年人该有的清朗,可那双眼睛却深不见底。方才老太监低声提醒“山风大,主子当心着凉”时,玄烨笑着应了句“不妨事”,语气温和得像是在与亲近之人闲话,可垂下眼睫的瞬间,眼底却掠过一丝极淡的厌烦,快得让人以为是日光晃眼生出的错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