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统师傅方便面(1/2)
十一月的风,带着清江畔特有的湿寒,吹过城郊的公墓。墓碑林立,肃穆无声。在其中一块擦拭得干净的石碑前,瞿子龙独自坐着,脚边放着两瓶白酒和一个酒杯。
他拧开一瓶酒,缓缓将清冽的液体倾洒在姜斌的墓前,酒水渗入泥土,无声无息。接着,为自己斟满一杯,仰头一饮而尽。火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却化不开心头的万千思绪。
“姜叔,”瞿子龙着冰冷的墓碑低声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墓园里显得有些飘忽,“宗乾、郝壁他们,都判了。该进去的进去,该吃的花生米,也吃上了。清江……总算能喘口气了。”
他像是在对逝者汇报,又像是在对自己总结。从重生归来那一刻的满腔恨意与生存挣扎,到如今扳倒庞然大物、执掌商业帝国,短短一年,惊心动魄,恍如隔世。
他又倒了一杯酒,却没有喝,只是看着杯中晃动的涟漪。“我说过,会带着清江人过好日子。现在,厂子里的人是能吃上饱饭了,工资也涨了。可是……”他抬起头,目光越过层层的墓碑,投向远处依稀可见的清江县城的轮廓,“清江不止有龙华的工人。还有更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有街上摆摊糊口的小贩,还有……那么多没书读、没学上的孩子。”
“人人有书读……”他喃喃重复着自己当年在姜斌墓前立下的誓言,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弧度。这个承诺,比扳倒宗乾、赚取亿万财富,要沉重千倍、艰难万倍。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和商业手腕,更是对教育体系、社会观念的漫长耕耘和改造。在1986年的华夏,尤其是在清江这样偏远的县城,这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寒风吹动他额前的发丝,也吹散了酒意带来的些许迷蒙。他想起这近一年来的种种:继姜书记后与罗学明、王景华默契的合作;与苏国豪、顾墨帆亦商亦友的结盟;安纤雪无声的陪伴与扶持;还有二姐、秦长青、徐晓华等等朋友义无反顾的支持……他不是孤军奋战。他的身边,凝聚起一股足以影响清江未来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他掌心那个来自未来的手机,以及悄然遍布清江乃至更远地方的“天眼”网络,给了他超越这个时代的视野和能力。这不仅是监控的工具,更是信息搜集、资源调配、防患于未然的利器。
想着、喝着,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下来。
“姜叔,”瞿子龙将杯中酒再次洒在墓前,站起身,拍了拍墓碑,仿佛在拍一位老友的肩膀,“放心吧。路还长,我心里有谱的。好日子,会有的。书,也会有的。您就在天上,好好看着。”
他的眼神坚定、锐利,那是在商场上运筹帷幄、面对挑战时才有的光芒。宗乾的覆灭,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对他瞿子龙而言,真正的征程,关乎财富与权力之巅的攀登,更关乎对这片土地和其上百姓的责任与诺言。
转身,迈步离开墓园。瞿子龙脚步沉稳,踏在落叶上,沙沙作响。
走下台阶,吉普车静静停在路边。安纤雪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靠在车边等着他,手里拿着他的外套。看到他下来,她迎上前,将外套递给他,轻声问:“聊完了?”
“嗯,聊完了。”瞿子龙接过外套穿上,很自然地握住了她有些冰凉的手,“走吧,回去。罗书记和王县还等着我开会,商量明年全县小学扩建和师资引进的事儿。”
安纤雪微微一愣,随即眼中漾开温柔的笑意,用力回握了他的手:“好。”
车子发动,驶离这片安眠之地,朝着充满生机与挑战的清江县城驶去。车窗外,是1986年初冬的夜景,略显萧瑟,却蕴含着无限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