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欧洲拍戏日常(1/2)
这电影中文译名是《谍影重重》,英文是“The Bourne Identity”,伯恩的身份,可见这电影绝大部分戏份都是围绕男主的。影片开头的线索就是男主确定“我是谁”。
这几天的拍摄任务主要集中在电影的开场——伯恩被渔船救起的戏份。
虽然部分场景是在影棚的巨大水箱内完成,但为了追求真实感,剧组选择在马耳他附近的海域进行了部分实景拍摄。
场景:渔船“马斯克林”船舱及甲板。
尽管是春末,地中海的海水依旧冰冷刺骨。
马特要扮演那个身中两枪、被海水浸泡多时的失忆男子。
“马特,你的状态要像一块被冲上岸的浮木,没有重量,没有意识,只有本能的呼吸。”
王轩通过对讲机对海上的马特喊话。
马特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
他赤裸着上身,在晃动的甲板上躺了数小时,化妆师在他身上补上血迹和淤青。
赵非亲自下到船舱内进行布光。船舱内的光线必须是昏暗、摇晃且带着海水反光的。
“老赵,我要的不是戏剧化的光明,而是微弱的生命光。”
“光线要像被海浪过滤过一样,带着一种冰冷和不真实感。当船员取出胶卷时,光线要聚焦,但不能温暖,要突出线索的冰冷与机械。”
拍摄取出子弹和微型胶卷的戏份时,道具组制作了极其逼真的伤口模型。
这个胶卷的发现,是伯恩“新生命”的开始,也是他“工具人”身份的铁证。
“当伯恩的目光落到那串银行号码上时,马特,你的眼神不能有‘记忆’,只能有‘好奇’和‘使命’。这串数字,是他的唯一锚点。”王轩对马特说。
动作团队的特技协调员在甲板上全程待命,确保晃动的船只不会对演员和摄影师造成伤害。
尽管还没有正式的动作戏,但这种高难度的环境拍摄,已经展现出剧组的专业与严谨。
搞定完这场戏,接下来就是转场了,这部电影外景还是比较多的,得亏都是在欧洲。搞个申根签证基本上都可以通行。
剧组转战到意大利西北部美丽的奥内利亚码头,拍摄伯恩上岸开始“寻根之旅”的戏份。
场景:奥内利亚码头及街道
“这场戏,老赵,我们要用长焦镜头和隐蔽机位。”
“我们不能让观众觉得他在演戏,我们要让他像一个真正的观察者。伯恩在观察这个世界,同时也在被这个世界观察。”
王轩要求赵非使用手持斯坦尼康,保持一种略微不稳定的运动感,体现伯恩内心深处的焦虑和身份缺失。
马特此时已经换上了一套简单的旧衣服,他身无分文,眼神空洞却又带着警惕。
他走下渔船,沿着码头,走向小镇的街道。
“你的每一步,马特,都要有目的性,但又不知道目的在哪里。”王轩形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