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闲云渡异录 > 第129章 云歌的课堂

第129章 云歌的课堂(1/2)

目录

灵域内的光阴,仿佛被那层无形的壁垒拉长、揉碎,再细细铺陈开来,每一刻都浸润着安宁与生机。

王成之事如同一粒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散尽后,湖面复归澄澈。

陈科和刘芯彤将更多的注意力引回了这片小小天地真正的核心——云歌身上。

小家伙自沉睡中彻底苏醒后,仿佛经历了一场蜕变。

不仅周身光芒愈发温润内敛,那双琉璃眼眸中的懵懂也褪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周遭万物更加清晰的好奇与探究欲。

灵域的环境与他本源相合,如同最肥沃的土壤,让他这株奇异的幼苗得以茁壮成长。

然而,成长不仅需要滋养,更需要引导。

陈科与刘芯彤深知此理。

在灵域初步稳定、众人伤势渐愈后,对云歌的系统性教育,便被提上了日程。

不是简单的识字算数,而是关乎力量掌控、认知建立与心性培养的综合性课程。

课堂,就设在灵域庭院那片被陈科划定的“静修区”边缘,这里灵气平和,光线柔和,既有足够的肃穆,又不失家园的温馨。

第一堂课,由陈科主导,主题是“能量与符文”。

他没有拿出任何书本,只是与云歌面对面席地而坐。

陈科伸出右手食指,指尖一点清光亮起,稳定而柔和,如同夜空中最驯服的星辰。

“云歌,看,这是‘灵力’。”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能轻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它存在于我们体内,也流转于天地之间。你可以感觉到它,对吗?”

云歌睁大了琉璃眼,好奇地看着那点清光,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和而有序的波动。

他学着陈科的样子,伸出自己的小手指,努力地,尝试着调动体内那浩瀚却混沌的力量。

一丝丝无形的能量开始向他指尖汇聚,远比陈科那点清光更磅礴、更原始,带着故事本源的奇异气息,眼看就要不受控制地逸散。

“不急,”陈科的声音如同清泉,流淌过云歌稍有躁动的灵识,“感受它的流淌,像梳理流水,引导它,而非驱使它。”

他耐心地引导着云歌的呼吸,带着他感知自身力量的轨迹。

过程缓慢而枯燥,云歌时而似乎明白了,周身躁动的光芒会暂时平复,乖巧地尝试将力量内敛;时而又会混淆,一个走神,思绪飘到某个听过的故事片段,那力量便差点引动周遭异象,比如让旁边的几片竹叶无风自动,发出沙沙的、如同千军万马低语般的声响。

陈科始终没有流露出丝毫不耐,他只是不断地重复,调整着引导的方式。

千年岁月,赋予他的不仅是力量,更有这份沉静如海的耐心。

偶尔,他会在空中划出一个极其简单的、代表“安定”或“凝聚”的基础符文,那符文闪烁着银光,散发出相应的道韵,让云歌通过直观的感受,去理解能量的某种“形态”与“规则”。

与此同时,刘芯彤则负责另一方面的教学。

她的课程更贴近现代教育,也更符合她自身的特质。

她在云歌的房间里,铺开厚厚的、色彩鲜艳的儿童绘本。

她指着上面的图画,用最清晰、最直白的语言讲解。

“云歌,看,这是‘房子’,我们住在里面。”她指着绘本上卡通造型的房子,又指着窗外真实的闲云轩,“那个,也是房子,是真的,我们可以进去,可以摸到。”

“这是‘故事里的老虎’,它会说话,很神奇,但它只生活在书里。”她翻到另一页,画的是一只戴着王冠、叉着腰的老虎,“真的老虎,在山林里,不会说话,很危险,我们不能随便靠近。”

她将“真实”与“虚构”的概念,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通过对比、通过触摸,通过感知,让他感受书本的光滑与墙壁的粗糙、让他嗅闻真实花朵的香气与书本油墨的味道。

她还开始教他最简单的数字和逻辑。

用“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这样形象的例子来启蒙。

云歌的学习能力惊人,但理解却时常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偏差。

有一次,刘芯彤讲了一个简化版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强调扎实努力的重要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