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归途与温存(2/2)
“不急。”陈科淡淡道,“兵来将挡。闲云轩,不是谁都能撒野的地方。”
他的语气里带着绝对的自信,那是源于千年底蕴和自身强大实力的底气。
吃完东西,陈科让刘芯彤在床上调息休息,自己则坐在窗边的椅子上,闭目养神,实则是在默默运转灵力,巩固方才与书灵建立的联系,同时警惕着外界的动静。
刘芯彤依言盘膝而坐,引导着体内残存的药力和陈科渡入的灵力,缓缓修复着伤势。不知不觉间,竟沉沉睡去。
这一夜,她实在太累了。
等她再次醒来时,已是黄昏。夕阳的余晖将房间染成了一片温暖的橘红色。
陈科依旧坐在窗边,姿势似乎都没有变过,听到动静,他睁开眼,看向她:“感觉如何?”
“好多了。”刘芯彤活动了一下手脚,疼痛感已基本消失,只是灵力还有些滞涩,需要时间慢慢恢复。
陈科站起身:“那就走吧,趁夜赶路,明日晌午便能到家。”
“家……”刘芯彤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字,嘴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
退了房,两人离开小镇,再次步入山林。
夜色渐浓,月华如水,洒在林间小径上,铺就了一条银白的光带。
陈科没有再用那种消耗巨大的跃迁法术,只是寻常赶路,但速度依旧不慢。
夜风微凉,带着草木的清香。
四周很静,只有两人的脚步声和偶尔的虫鸣。
走着走着,陈科的手,很自然地伸过来,握住了她的手。
他的手掌温热而干燥,包裹着她微凉的手指,有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
刘芯彤没有挣脱,反而轻轻回握。
有些东西,不需要说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已足够。
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依偎着,前行着。
回到闲云轩时,已是次日午后。
远远看到那熟悉的青瓦白墙,以及庭院中那棵老槐树探出的繁茂枝叶,刘芯彤心中竟生出一种游子归家的迫切。
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熟悉的书卷气和淡淡茶香扑面而来。
“陈先生!芯彤姐姐!”
伴随着惊喜的呼唤,几道身影飞快地迎了上来。
穿着碎花旗袍、梳着麻花辫的秋容飘在最前面,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欢喜;穿着素白女学生装的小谢跟在后面,眉眼弯弯,气质沉静温柔;通体雪白的小狐狸则直接窜到了刘芯彤脚边,亲昵地蹭着她的腿,“呜呜”地叫着;就连后院那片被婴宁灵力滋养的花海,似乎也在微风中摇曳得更加欢快了些。
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感受着这院子里充盈的、安宁又活泼的灵气,刘芯彤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这里,就是她的家了。
陈科看着眼前这一幕,千年冰封的眼底,也融化开一丝真实的暖意。
是夜,闲云轩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刘芯彤躺在自己房间的床上,却有些睡不着。
伤势已无大碍,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
白日里归家的温馨,与昨夜龙脊山的凶险,陈科怀抱的温暖,书灵婴儿的纯粹……种种画面在脑海中交织。
她起身,披上外衣,想去院子里走走。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庭院中。
她走到老槐树下,却发现石桌旁,已然坐着一个身影。
是陈科。
他面前放着那本《聊斋》古本,没有翻开,只是静静地放在那里。
他手里拿着一只白玉酒杯,里面是清冽的酒液,映着天边的弦月。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向她。
月光下,他的轮廓显得有些朦胧,那双浅色的瞳孔里,仿佛盛满了千年的星辉与寂寥,又在这一刻,被她的身影悄然点亮。
刘芯彤走到他对面坐下。
“睡不着?”陈科问,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低沉磁性。
“嗯。”刘芯彤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古本上,“它……还好吗?”
“睡着了。”陈科指尖拂过封皮,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和,“像个真正的孩子。”
两人之间陷入沉默,却并不尴尬。
夜风拂过,带来后院花海隐约的芬芳和婴宁纯净笑声的余韵。
“陈科。”刘芯彤忽然唤他的名字。
“嗯?”
她抬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月光在她清澈的眸子里流淌:“以后,无论去哪里,做什么,都一起。”
这不是询问,而是陈述。是历经生死、确认心意后的承诺。
陈科看着她,看了很久。
千年岁月,他见过太多悲欢离合,太多虚情假意,他早已习惯了孤身一人,习惯了将一切情绪深埋于冰雪之下。
直到她的出现,像一道倔强的阳光,硬生生凿开了冰层。
他放下酒杯,伸出手,越过石桌,轻轻捧住了她的脸。他的指尖微凉,动作却带着无比的珍重。
然后,他俯身,将一个轻柔而郑重的吻,印在了她的唇上。
没有激烈的索取,只有无尽的温柔与确认。如同月光流淌过山涧,清冷,却带着涤荡灵魂的暖意。
刘芯彤闭上眼,感受着唇上传来的微凉与柔软,心中一片宁静与圆满。
她伸出手,环住了他的脖颈,生涩而坚定地回应着。
月光如水,静静笼罩着相拥的两人,也笼罩着石桌上那本散发着柔和安详微光的《聊斋》古本。
岁月仿佛在这一刻定格。
千年的孤舟,终于找到了停泊的港湾。
---
第084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