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东路疲敌(1/2)
就在刘禅、诸葛亮亲率的中路主力与郭淮、陈泰、钟会麾下的魏军在壶关陷入僵持,每日进行着试探性攻防与激烈骂阵的同时,东线的战火也如期点燃,并以一种更加诡谲莫测的方式,在河北平原上蔓延开来。
陈留城外,黄河奔流。十万季汉东路军,在太尉陆逊的统帅下,已于此处完成集结。副将张苞,顶盔贯甲,手持丈八蛇矛,立于陆逊身侧,眼神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战意。这支军队构成复杂,既有原荆州军的沉稳,也有江东子弟的彪悍,更有部分北伐后整编的中原劲卒,在陆逊的整合下,已融为一体,士气高昂。
陆逊一身朴素的儒将袍服,并未着甲,只腰间悬剑。他立于临时搭建的点将台上,目光扫过台下如林般的刀枪与一张张坚毅的面孔,声音清越而沉稳:
“将士们!陛下与丞相,已亲临壶关,与魏军主力对峙!我军东路之重任,在于牵制!在于惑敌!吾等需大张旗鼓,做出直扑邺城,断其根本之势!迫使司马师不敢轻易西援壶关,甚至要将其主力,牢牢吸引在邺城周边!”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凌厉:“然,牵制非怯战!若魏军露出破绽,若战机出现,我东路军,亦当化为利刃,直插其心脏——邺城!此战,关乎天下一统!望诸君奋勇向前,扬我大汉军威!”
“大汉万胜!大将军威武!”十万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原野。
“出发!”
随着陆逊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分为数股,以张苞为先锋,留平、施绩等将为辅,浩浩荡荡,北渡黄河。渡河之后,陆逊并未急于向西北方向的邺城直线进军,而是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他亲率主力约六万人,沿黄河以北,大张旗鼓地向西推进,旌旗招展,鼓噪而进,做出欲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古黄河重要渡口)方向强渡黄河,或直接西进威胁邺城南面的姿态。同时,命张苞率两万精锐骑兵,与大将黄权率领的一万精锐步卒,组成快速机动兵团,向东北方向迂回,扫荡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濮阳一带)等魏国城池,清除侧翼威胁。
陆逊此举,虚实结合。主力西进,是明目张胆的阳谋,逼迫司马师必须集结重兵于邺城以南布防。而张苞、丁奉的偏师迂回,则是暗藏杀招的奇兵,既能肃清后方,又能随时根据战局变化,或突击邺城以东薄弱防线,或迅速回援主力。
季汉东路军北上的消息,迅速传至邺城。大将军府内,司马师虽因目疾痛苦不堪,但头脑依旧清醒冷静。他深知,东路的陆逊,其威胁绝不亚于正面的诸葛亮。陆逊用兵,诡谲难测,尤擅火攻与运动战,昔日陈留之败还历历在目。
“陆逊老儿,果然来了!”司马师仅存的眼睛闪烁着寒光,“其意不在速攻,而在牵制与我!欲使我首尾不能相顾!”
他立刻做出部署:
“命为羊枯前军都督,率军三万,前出至内黄、繁阳(今河南内黄、内黄西北)一线,依托洹水构筑防线,深沟高垒,谨守要道,迟滞陆逊主力西进!非令不得出战!”
“命王经率军两万,驻守黎阳及白马津等黄河渡口,严防蜀军水师(朱然部)溯河而上或渡河夹击!”
“命石苞率精锐骑兵一万,为机动兵力,游弋于邺城以东、以南区域,监视并寻机打击张苞、丁奉之偏师,绝不可让其威胁邺城侧后或切断我与青徐联系!”
“邺城城防,由本将军亲自坐镇,司马昭辅之,统筹全局,稳定后方!”
司马师的部署,可谓老辣。他采取了稳守反击的策略,不急于与陆逊决战,而是利用内黄-繁阳一线的河流地利,构筑坚固防线,消耗汉军锐气和粮草。同时,保留石苞的骑兵作为机动拳头,专门对付威胁最大的张苞偏师。他自己则坐镇中枢,稳定局势,应对杜预可能的内部分化。
一时间,以邺城为中心,魏军构筑起一道南起洹水,东至黄河,西依太行,北连幽燕的庞大防御体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