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第四次北伐!启动!(2/2)
朝议既定,整个季汉的战争机器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诸葛亮坐镇丞相府,一道道命令如同流水般发出:
中路:刘禅、诸葛亮亲统中央禁军及雍凉精锐十五万,携带“破山吼”等重型器械,出潼关后,沿汾水河谷稳步推进。此路为主攻方向,目标明确——与已在壶关前线与魏军对峙的姜维、邓艾部会师,合力攻克壶关天险!命骁将文鸯为先锋,率精骑一万,率先出潼关,沿河东郡北上,清扫沿途魏军残余据点,侦查敌情,直逼壶关南面。
此路要凭借绝对优势兵力与庞统遗留的攻坚利器,从正面强行撕开魏军最重要的太行山防线。此路一旦突破,便可直下邺城,覆灭魏国中枢。
东路偏师:由太尉陆逊自陈留大本营出发,兵分两路。一路由陆逊率领,向北渡过黄河,进入魏郡,沿漳水北进,威胁邺城南部,牵制魏国兵力,使其不能全力支援壶关。另一路由张苞率领,向东北方向,攻略阳平、顿丘等地,扫清侧翼,并与中路军保持策应。
此路意在侧翼牵制,分散魏军兵力。若中路主力攻克壶关,东路军则可迅速西进,与主力会师于邺城之下;若中路受阻,东路军亦可尝试从南部寻找突破口。
北路水陆并进:大将军关平率领关兴、朱然、丁奉等将集结荆州、江东水师主力,搭载数万步卒,自濡须口出发,沿海岸线北上,穿过勃海海域,于章武一带登陆。本来关平已七十岁高龄,刘禅实在不忍心他继续出征,但关平坚持披挂上阵,这支由他和他父亲关羽倾尽心力打造的强大水师此刻爆发出了无限的斗志。
此路是一招奇兵!利用季汉强大的水军优势,进行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直接插入魏国防御薄弱的幽州沿海地区。登陆后,可迅速攻取蓟城、渔阳等重镇,切断幽州与冀州邺城的联系,从背后给魏国致命一击!此路若成功,将与中、东两路形成三面夹击之势,让司马师首尾难顾。
后勤补给以长安、洛阳为总后方,通过黄河、渭水及修缮一新的驰道,将粮草军械源源不断运往前线。设潼关-安邑-壶关、陈留-邺城、海路-幽州三条主要补给线,由重兵护卫。
刘禅临行之前命蒋琬、董允留守长安,辅佐太子监国,总揽后方政务。费祎坐镇洛阳,协调中原各州郡物资调配。确保北伐期间,国内安定,后勤无忧。
公元248年夏,吉日。
长安城外,灞桥之畔,战旗如林,甲胄耀日。二十万大军阵列严整,肃杀之气直冲云霄。皇帝刘禅一身金甲,骑乘骏马,立于阵前,眼神坚定。他的身旁,丞相诸葛亮依旧羽扇纶巾,端坐于四轮车上,面容清癯,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这支承载着大汉希望与荣耀的雄师。
没有过多的言语,诸葛亮羽扇向前轻轻一挥。
“陛下有旨!丞相有令!全军开拔——!”
号角长鸣,战鼓擂动!先锋文鸯一马当先,如同离弦之箭,率领万骑滚滚北去,烟尘蔽天。
紧接着,刘禅与诸葛亮的中军主力,迈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如同移动的山脉,缓缓启动。车轮滚滚,马蹄嘚嘚,兵戈碰撞之声汇成一股浩荡的洪流。
与此同时,陈留的陆逊、张苞,南方的关平、朱然、丁奉、关兴,也各自在誓师之后,率领着数十万大军,按照既定路线,向着魏国最后的疆域,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这是季汉立国以来,规模最宏大、准备最充分、决心最坚定的一次北伐。三路大军,如同三柄巨大的铁钳,从西、南、东三个方向,狠狠夹向太行山与燕山之间那片日渐缩小的土地。
长安百姓箪食壶浆,夹道相送,目光中充满了期盼与祝福。他们知道,这很可能,是决定天下归属的最后一战了。
诸葛亮坐在车上,回望了一眼巍峨的长安城,目光最终落向前方那通往北方的、尘土飞扬的官道。
“士元,先帝……亮,来了。”
车轮辘辘,载着老臣的执念,载着帝国的命运,坚定不移地,驶向那最终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