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42章 中原惊变

第342章 中原惊变(2/2)

目录

“传令朱然,水军主力沿济水、濮水继续西进,尽可能为陆逊东路大军提供补给和侧翼支援,并伺机威胁官渡等要地,彻底切断洛阳与河北东部的水陆联系!”

这一系列部署,核心在于利用东线胜利造成的战略主动,继续调动和分散魏军兵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为最终决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壶关魏军大营,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司马懿将自己关在帐内整整一日。东线的惨败如同冰水浇头,让他从并州决战的执着中清醒过来。他深知,全局危矣!

继续守在壶关,和诸葛亮干耗?洛阳一旦有失,则大势已去!届时就算守住并州,又有何用?

立刻回师救援洛阳?且不说壶关蜀军是否会趁势追击,就算顺利回师,并州怎么办?诸葛亮势必尾随而来,与陆逊东西夹击,局面将更加被动!

这是一个无比痛苦的抉择。最终,政治家的冷酷和战略家的决断,压倒了军事家的执着。

他召集众将,面色已然恢复平静,但眼神深处的那抹疲惫与痛楚却难以掩饰。

“东线失利,洛阳震动,全局危殆。壶关……不能再守了。”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帐下众将,尤其是郭淮、陈泰等并州将领,面露不甘与悲愤。

“太尉!并州乃……”

司马懿抬手止住了他们的话:“老夫岂不知并州重要?然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洛阳若失,则国本动摇!并州虽险,亦成孤地!”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壮士断腕,主力东归!

“郭淮、陈泰听令!”

“末将在!”两位老将慨然出列。

“命你二人,率并州本部兵马,并孙礼援军,坚守壶关及上党诸要隘!不求败敌,但求拖住诸葛亮主力!能守多久,便守多久!为我主力回师,争取时间!”

这是一个近乎送死的任务!郭淮、陈泰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决然,重重抱拳:“末将……誓与壶关共存亡!”

“司马师、州泰等,随我率领中军精锐及大部分雷火营,即刻秘密拔营,星夜兼程,东出滏口径,回援洛阳!”

司马懿的决策,充满了无奈与悲壮。他放弃了在并州与诸葛亮决战的计划,选择了回保根本。这意味着他承认了诸葛亮此次北伐在战略上的成功——蜀汉不仅成功渡河,叩开了并州之门,更在东线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迫使魏国最高统帅不得不放弃大片战略要地,回师救火。

司马懿主力悄然东撤的消息,很快被蜀军斥候察觉。

姜维、邓艾立刻向诸葛亮禀报。

“丞相,司马懿老贼跑了!看方向是经滏口径回洛阳了!只留下郭淮、陈泰守壶关!”

诸葛亮闻言,走到帐外,望向东方,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果然还是选择了保洛阳……司马仲达,不愧是能屈能伸的枭雄。这下,中原这盘棋,更有意思了。

他并未下令立刻猛攻壶关。郭淮、陈泰皆是良将,壶关天险,强攻必然伤亡惨重。既然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成功调动了司马懿主力,并打开了东线局面,那么并州的战事可以暂时放缓。

“传令伯约、士载,对壶关围而不打,保持监视即可。主力部队,分兵掠取上党其余未下之城邑,巩固我们在并州的占领区。同时,派兵接管司马懿放弃的河内部分地区,将我们的防线向前推进。”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广阔的的中原大地。司马懿回师洛阳,必将与陆逊在虎牢关内外形成新的对峙。而失去了司马懿直接指挥的河北、并州部分地区,则露出了更多的破绽。

“通知陆逊,司马懿已东归,嘱其小心应对。虎牢关不可轻攻,当以牵制为主。”

“命令诸葛瞻、杜预,加大在河北的活动,趁司马昭注意力被吸引到洛阳之际,伺机而动!”

“并传令长安,加快物资调配,准备支持下一阶段的作战!”

中原的战局,因东线陆逊的辉煌胜利,瞬间盘活。诸葛亮凭借更强的综合国力和更灵活的战略战术,终于在与司马懿的这场顶级对决中,占据了明显的上风。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司马懿绝非易与之辈,退回洛阳的他,如同受伤的猛虎,必将更加危险。决定天下归属的最终决战,或许将在古老的洛阳城下,以一种无人预料的方式,轰然爆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