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中原震荡(2/2)
陈留新下,周边魏军据点尚存,钟会、羊祜残部不知所踪,隐患极大。陆逊决定,趁魏国朝廷尚未反应过来、周边敌军群龙无首之际,迅速扫清外围,扩大战果。
他召集张苞、赵统、文鸯、黄权等将领:
“张苞将军,你率本部兵马,向西进军,攻取尉氏、新郑,兵锋直指荥阳,威胁虎牢关!”
“赵统将军,你率骑兵,向北扫荡,配合朱然水军,肃清陈留以北、黄河以南残敌,并伺机夺取封丘、延津等要地!”
“文鸯将军,你向南用兵,攻取扶沟、鄢陵,打通与汝南方面的联系,确保我侧后安全!”
“黄权将军,劳你坐镇陈留,统筹后勤,安抚地方,并负责与新占城池的联络协调!”
众将领命,各自率军出击。
正如陆逊所料,由于主将钟会生死不明,陈留丢失,魏军在兖州东部已然军心涣散。张苞、赵统、文鸯所向披靡,几乎未遇像样的抵抗。尉氏、新郑、封丘、延津、扶沟、鄢陵等城邑,或望风归降,或被轻易攻克。短短半月之内,蜀汉的势力范围以陈留为中心,迅速向四周辐射开来,兵锋最近处,已能望见虎牢关的轮廓!
陆逊则坐镇陈留,一方面督促加固城防,修复被战火损坏的城墙,另一方面,则密切关注着北线诸葛亮主力与司马懿的战况,以及魏国朝廷可能做出的反应。
陈留失守、钟会兵败、朱然水军肆虐黄河的消息,如同接连不断的丧钟,传到了曹魏都城洛阳。
洛阳皇宫内,一片恐慌。皇帝曹芳年幼,辅政大臣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朝堂之上,充斥着悲观、指责和相互推诿的声音。
“司马太尉呢?太尉何在?为何让蜀贼如此猖獗!”有人将矛头指向了远在邺城的司马懿。
“钟会轻敌冒进,丧师失地,罪该万死!”有人则将怒火倾泻在生死不明的钟会身上。
“兖州糜烂,洛阳以东已无险可守,如之奈何?”更多的人则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
关键时刻,留守洛阳的司马孚和蒋济等人,强压住心中的震惊,开始竭力稳定局势。
司马孚沉声道:“诸公稍安!陈留虽失,然洛阳城坚,虎牢关犹在,大局尚未倾覆!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调兵遣将,阻遏蜀军攻势!”
蒋济补充道:“太尉正在邺城与诸葛亮对峙,分身乏术。洛阳防务,需即刻加强!可急调郝昭、豫州刺史王经等部,火速增援虎牢关及洛阳周边!”
“那兖州……就如此放弃了吗?”有人不甘地问道。
司马孚叹了口气:“兖州东部,恐已难挽回。当前要务,是守住虎牢关-洛阳核心防线!可令羊祜、钟会收拢残兵,退守雍丘、襄邑一线,尽量拖延蜀军西进速度,为洛阳布防争取时间!”
同时,他们以朝廷名义,连发数道诏令:
一、严密封锁不利消息,稳定洛阳民心,严防奸细作乱。
二、任命老将高柔暂摄洛阳防务,征发民夫,加固城防,囤积粮草。
三、急令郝昭、王经等将率部向洛阳靠拢。
四、六百里加急,将中原噩耗及朝廷决策,飞报邺城的司马懿,请其定夺。
然而,这一切应对,在陆逊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和诸葛亮在北线的巨大压力下,显得如此仓促和无力。曹魏朝廷仿佛一个被重拳打懵的巨人,虽然本能地开始防御,但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在巨大失败面前暴露出的虚弱,已难以掩饰。
中原大地的天平,随着陈留的易主和蜀汉的迅猛扩张,正在不可逆转地向着季汉一方倾斜。一场围绕着帝国心脏——洛阳的最终决战,似乎已不可避免。而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北方的邺城,投向了那位与诸葛亮对峙的魏国擎天之柱——司马懿。他将如何应对这前所未有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