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趁火打劫(2/2)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开始下达一系列命令,语气沉稳而决断:
“战略目标: 趁蜀汉内乱,东西两线同时发动攻势,以收复宛城为主要目标,同时进攻淮南,牵制并伺机夺取寿春等地,最大化扩大战果,削弱蜀汉!”
“具体部署:”
“一、西线,宛城方向:”
“以征东大将军王昶为主帅,徐州刺史州泰为副将,统率洛阳中军精锐五万,并调集兖州驻军三万,合计八万大军,出叶县,直扑宛城!”
“战略要求:不惜代价,速战速决!务必在诸葛亮解决李严之前,攻克宛城!若关平、徐庶据城死守,则围城打援,断其粮道,迫其出战!若其弃城,则趁势收复南阳全境!”
“郭淮将军!”
“末将在!”郭淮出列。
“你总督关中军事,对潼关方向,采取守势!但需摆出进攻姿态,多布疑兵,广插旌旗,做出欲强攻潼关之假象,迷惑蜀军,使其不敢轻易从潼关抽调兵力支援宛城!”
“末将领命!”
“州泰!命你为先锋,率精骑一万,步卒两万,伺机寻找黄河渡口,执行迂回侧击之任!”
“末将领命”
“二、东线(淮南方向):”
“以镇东将军、扬州刺史钟会为主帅,全权负责淮南战事!整合现有淮南各部,并增调青、徐之兵两万予你!”
“战略要求:以收复寿春为核心,扫荡淮南北部蜀军据点!陆逊新败,士气低落,防线未固,你当抓住时机,主动出击!若能攻克寿春,则江东震动,可极大缓解我东南压力!若事不可为,亦需牢牢牵制住陆逊、张苞所部,使其无法西援!”
“钟会,淮南之事,尽付于你!望你不负朝廷厚望!”
钟会眼中闪过兴奋与自信的光芒,躬身领命:“太傅放心!会必竭尽全力,克复寿春,扬我军威!”
“三、中枢及策应:”
“司马师、陈泰,负责洛阳防务及后勤粮草统筹,确保两线大军供应无虞!”
“司马昭,”司马懿看向次子,“关中流言之事就交由你来实施,并要密切监视蜀中李严与诸葛亮交战态势,随时分析汇报!并……继续通过隐秘渠道,保持与李严方面的‘联系’,必要之时,可给予其一些‘口头鼓励’,让其尽可能多地拖住诸葛亮!”
“诸位!”司马懿最后环视全场,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煽动力,“蜀汉内乱,天赐良机!能否扭转乾坤,收复河山,在此一举!望诸君奋勇向前,同心戮力,共建不世之功!”
“谨遵太傅将令!为大魏,万死不辞!”众将轰然应诺,声震屋瓦。一股浓烈的战意,在大将军府中弥漫开来。
军议结束,众将各自领命而去,匆匆返回驻地或开始调兵遣将。庞大的魏国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目标直指宛城与寿春。
司马昭走在最后,与父亲司马懿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李严这颗棋子,果然发挥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如今,棋盘已经铺开,杀招即将落下。
钟会更是意气风发,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踏破寿春,将“陆”字帅旗踩在脚下的场景。他要用更多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奠定自己在魏国军界乃至朝堂上无可动摇的地位。
然而,无论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还是锐气逼人的钟会,亦或是那些摩拳擦掌的魏国将领们,心中都清楚,这场看似前景光明的反击,依然存在着变数。
诸葛亮,那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算无遗策与力挽狂澜。他平定李严之乱需要多久?他是否真的对魏国的动向毫无防备?宛城的关平、徐庶,淮南的陆逊、张苞,这些蜀汉名将,又岂是易与之辈?
更重要的是,李严的叛乱,虽然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也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暴露了蜀汉内部的矛盾,但也可能促使诸葛亮以更果断、更猛烈的手段整合内部,一旦让其迅速平息内乱,携胜利之威回师,魏国的这次攻势,很可能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但无论如何,机会已经出现,箭已上弦,不得不发。
魏国的双刃,一西一东,已然出鞘,寒光凛冽,对准了蜀汉看似摇摇欲坠的防线。
一场关乎国运的更大规模的血战,即将在中原与江淮大地上,猛烈爆发。而此刻的长安城中,那位身陷内外交困的“卧龙”,又将如何应对这前所未有的危局?
洛阳的决策,如同一块投入历史洪流的巨石,其激起的波澜,将远远超出任何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