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潼关天弈:龙虎斗(1/2)
当诸葛亮的羽扇第一次指向潼关东侧那片无名丘陵时,司马懿的斥候正将第九版蜀军营地布防图呈上案头——两份地图在黄河的风里同时哗哗作响,一份缺了霹雳营的标记,一份多了条用朱笔勾勒的、通往潼关后方的蜿蜒虚线。
---
公元241年秋,潼关。
这座扼守关中与中原咽喉的天下第一雄关,如同沉睡的巨兽,横亘在秦岭与黄河之间。关城高耸,箭楼密布,墙体历经多次加固,厚实无比。关前地势狭窄,北临滔滔黄河,南倚险峻山岭,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关城之上,魏军大纛飘扬。征西将军郭淮面色凝重,此前与姜维、文鸯的野战失利,折了孙礼,让他不得不收缩兵力,全力固守关隘。当他看到关外原野上,那如同赤色潮水般涌来的蜀汉大军时,心中更是震撼。军容之盛,器械之精,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北伐。
诸葛亮的中军与姜维的前军顺利会师,连营数十里,声势浩大。帅旗之下,诸葛亮乘坐四轮车,羽扇轻摇,目光平静地打量着这座熟悉的雄关。身旁,庞统、邓艾、魏延、陆抗等谋臣猛将簇拥。
“果真是天下至坚。”庞统咂咂嘴,“强攻,徒耗兵力。”
邓艾仔细观察着关城布局和黄河水道,沉吟道:“可尝试绕道?”
魏延不耐:“绕道?谈何容易!北有黄河天险,南是秦岭余脉,唯有破关一途!丞相,给俺老魏三万精兵,夜袭!必夺此关!”
诸葛亮微微摇头:“文长勇烈,然司马仲达非夏侯儒可比。强攻、偷袭,皆难奏效。”
正当诸葛亮和众将推演进攻潼关之战略部署时,司马懿所率援军也已抵达潼关,关上守军见援兵至,欢声雷动。司马懿入关,即刻巡视防务,与郭淮等将相见,了解敌情。
“蜀军势大,更兼诸葛亮多谋,姜维、文鸯皆万人敌,不可力敌。”司马懿对众将道,“然潼关天险,利在坚守。诸葛亮劳师远征,利在速战。我当深沟高垒,避其锋芒,耗其粮草,待其师老兵疲,自有可乘之机。”
他下令:加固所有防御工事;多备弓弩箭矢、滚木擂石、火油金汁;派出大量细作,深入蜀军后方,探查粮道,伺机破坏;严令各部,无他将令,绝不可擅自出战,违令者斩!
于是,魏军凭借潼关天险,坚守不出。
而诸葛亮这边也不着急于强攻,下令扎稳营盘,深沟高垒,摆出长期围困的架势。每日,蜀军营中炊烟袅袅,操练之声不绝于耳,却唯独不见那威名赫赫的“霹雳营”重型器械出现。
一日司马懿登城,巡视防务,与诸葛亮的目光隔空相撞。两位当世最顶尖的智者,再次于战场相逢。
“孔明,别来无恙。”司马懿声音平稳,透过距离传来,带着一丝冷意,“潼关天险,非祁山可比。纵你倾国而来,亦难越雷池一步。何必劳师动众,空耗钱粮?”
诸葛亮淡然一笑,声音清朗:“仲达兄,篡逆之徒,也配谈天命?汉室之光,必照中原。此关虽险,岂能阻王师吊民伐罪之志?”
司马懿也不和诸葛亮逞口舌之快,他深知潼关易守难攻,任凭他诸葛亮如何神鬼莫测,也休想从他手里将潼关夺走。
之后二人便各显神通,围绕潼关手段齐出。诸葛亮命姜维、文鸯,每日分批次,轮番至关下挑战,或佯装攻城,鼓噪呐喊,发射箭矢。或于夜间派小股部队潜至关下,骚扰惊敌。魏军初时紧张,久而久之,见蜀军雷声大雨点小,渐生懈怠。司马懿却看得明白,严令各部不得松懈,并故意在某些夜晚放松戒备,诱敌来攻,却暗中设下埋伏,反让蜀军吃了几次小亏。
诸葛亮又命邓艾督率工兵,于夜间秘密挖掘地道,故作隐秘,却又让魏军斥候能隐约察觉。司马懿得知,冷笑:“孔明欲行地道之策?岂不知我关中早已备下‘地听’与横沟反制之法?”他命人沿关墙内侧挖掘深壕,注入水,并放置铜瓮,派兵日夜监听。果然发现数处蜀军地道动向,遂派兵对挖,或以烟熏,或以水灌,破坏数条地道,挫败诸葛亮此计。
司马懿派出的细作不断回报,蜀军粮草主要经由渭水漕运,囤积于华阴大营。司马懿命夏侯霸率精骑五千,绕道黄河以北,试图南下偷袭蜀军粮道。然而诸葛亮早有防备,命马承的西凉铁骑加强渭北巡逻。夏侯霸与马承部遭遇,爆发激战。马承虽小,却勇猛异常,夏侯霸未能得手,损兵折将而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