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汉廷定策:磐石拒魏(2/2)
他看向刘禅和众臣,语气充满自信:“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以我之不变,应彼之万变。以我之粮足城坚,耗彼之师老兵疲。待其退时,我或可寻机追击,小有斩获。如此,我可最小代价,化解此次危机,保全国力,继续我发展大计。”
塔防游戏懂不懂?高地优势懂不懂?经济碾压之前绝不团战!
这番战略,与蜀汉以往积极北伐、寻机决战的风格大相径庭,充满了“诸葛亮”式的极致冷静和算计。
老将赵云沉吟片刻,率先表示支持:“相父老成谋国。我军新军制初成,预备役尚未经历大战检验,确不宜仓促与敌倾国之兵进行野外决战。依托坚城,消耗敌军,实为稳妥之策。”
魏延、姜维等将领虽觉有些憋屈,但仔细一想,这确实是当前最理性、代价最小的选择,也纷纷领命。
“既如此,”诸葛亮当即部署,“便依此策行事。”
“潼关-渭南防线:由魏延总督,姜维副之,率中央禁军八万,据险而守,应对曹真主力。”
“荆州方向:飞鸽传书至关平、徐庶处,命他们谨守城池,尤其保障襄阳-江陵粮道安全,无令不得出战。若遇攻击,坚决防御。”
“江东方向:传令陆逊、张苞,固守濡须口及长江防线,应对曹休。江东水军优势仍在,足以自保。”
“后勤保障:由蒋琬、费祎负责,协调各方粮草军械供应,确保前线无虞。”
“预备役动员:下令关中、荆州、益州相关郡县,预备役人员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听候调遣,补充城防或作为战略预备队。”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季汉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从发展模式切换到战争防御模式。
散朝后,诸葛亮独坐案前,看着舆图上那三个巨大的、代表曹魏进攻方向的箭头,无奈地摇了摇头。
真是的……我就想安安静静种个田,搞点小发明,顺便教教儿子,怎么就这么难?非得逼我亮肌肉?行吧,司马懿,你不是好奇我的新军吗?这次就让你在城墙下好好见识见识,什么叫现代化……呃,半现代化防守!
他提笔,开始给前线将领书写更详细的防御指导方略,其中包含了许多基于“八阵图”原理和现代防御理念结合的守城战术、物资调配、士气激励方法。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考验耐心和意志的消耗战。但他更相信,经过五年深耕的季汉,拥有足以耗垮任何来犯之敌的坚韧底蕴。而这场被迫到来的防御战,或许正是检验新政成果、淬炼新军的最佳试金石。
“守吧。”他轻轻吐出两个字,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而深邃,“守到秋收,守到他们粮尽退兵。然后……咱们再继续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