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210章 生民与幼苗

第210章 生民与幼苗(2/2)

目录

道理和数据再次压倒了疑虑。虽然觉得别扭,但似乎……确实有利于国家?诏令再次得以通过。

然而,诸葛亮心中还有一个更深远的忧虑:人才。

新政需要人去推行,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型人才。朝中这些老臣,如张昭、许靖等,虽德高望重,但思想已定型,难以完全理解和支持他那些“离经叛道”的想法。魏延、赵云等武将更是只通军务。他需要培养新人,培养属于这个新时代、能理解并执行他战略的接班人。

退朝回到相府,侍从禀报:“大人,夫人在后堂教公子识字呢。”

诸葛亮心中一动,信步走向后堂。只见黄夫人正温婉地握着一个小小男孩的手,在沙盘上书写。那男孩约五六岁年纪,眉目清秀,眼神灵动,已有几分聪慧之气,正是他的长子——诸葛瞻。

看着这一幕,诸葛亮心中百感交集。前世记忆中,关于诸葛瞻的评价纷至沓来:“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成都最后的光荣与悲壮”、还有那些短视频里戏谑的“虎父犬子”……

诸葛亮内心一阵难受,妈的,这辈子绝不能让瞻宝再被那群营销号黑!丞相您没时间教,我有!

他走过去,温和地屏退侍女,从黄夫人手中接过诸葛瞻的小手。黄夫人有些惊讶,但看着丈夫眼中罕见的、充满慈爱和某种决心的光芒,微微一笑,退到一旁。

“瞻儿,今日为父不教你《论语》,也不教《孙子》。”他抱着儿子,坐在席上,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些小木块,上面刻着他“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和简单的加减符号。

“我们来学点好玩的……你看,这是1,这是2……1+1等于几呀?” 诸葛瞻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那些奇怪的符号,奶声奶气地跟着念。

数学是科学之王!逻辑思维从小培养!什么忠孝节义慢慢来,先给我把微积分……呃,先把算数学明白了!还有物理化学启蒙……算了,路要一步一步走。

他开始规划诸葛瞻的“素质教育”:

数学启蒙:数字、图形、简单运算。

科学兴趣:带他看水车、看风箱,讲解简单的杠杆、浮力原理。

实践观察:定期带他去田间地头、工匠作坊,了解社会实际运作,而非闭门读书。

开放思维:鼓励提问,挑战权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当然,传统的文化教育、道德培养也不会落下,但会更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他知道,仅仅培养诸葛瞻一人还不够。他需要建立一个体系。

次日,他下令扩大“格物院”规模,不仅招募工匠,更面向全国招收聪慧年轻的学子,由他亲自拟定教程,讲授算学、地理、简易格物等“新学”,并从中选拔优异者,充实到各州郡,负责推行新政、管理新兴事务。

同时,他也在暗中物色那些年轻有潜力、思想不那么僵化的官员子弟,如姜维、邓芝等人的子侄,准备进行重点培养,形成一个支持改革的“青年近卫军”。

“相父,”一次私下奏对时,年轻的皇帝刘禅好奇地问,“您为何对格物算学如此看重?甚至亲自教导瞻弟这些?”

诸葛亮看着这位被自己保护得很好的皇帝,温和一笑,说出一句让刘禅似懂非懂的话:

“陛下,未来之大汉,需要的不只是能背诵经典的博士,更需要能丈量土地、计算粮产、设计机械、探索未知的人。他们,才是撑起盛世的脊梁。”

窗外,长安城的炊烟袅袅升起。在这古老的帝都,诸葛亮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默默播种着未来的种子。一边是激励万民繁衍的政策,一边是精心培育的幼苗。他知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年大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