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重启丝绸之路(1/2)
当第一支西域商队的驼铃穿过重修后的灞桥,诸葛亮正站在未央宫废墟上亲手埋下“五铢钱范”—— 远处渭水渠边赤着上身的士卒忽然响起一片欢呼:他们挖出了王莽时期淤塞的龙首渠暗闸。老农捧着丞相府新发的曲辕犁颤声道:“这龙骨水车…是孝武皇帝时的样式咧?”
---
长安,未央宫旧址临时搭建的行宫之内,灯火通明。新帝刘禅已即位,改元建兴,都长安。然百废待兴,外患未除。诸葛亮与庞统、蒋琬等重臣,正对着巨大的山河舆图,重新规划大汉的国防命脉。
“陛下,诸位,”诸葛亮羽扇轻点图上的几个关键节点,“今我大汉虽还于旧都,然北有曹魏虎视河东、并州,东据洛阳、中原,实力犹存。我朝新立,当以稳固根基,蓄力缓图为上。”
战略既定,内政为先。诸葛亮深知,关中自董卓之乱后,历经李傕郭汜、韩遂马超、曹操夏侯渊乃至近年大战,早已残破不堪,十室九空,白骨蔽野。
他做的第一件事,并非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而是以身作则。
丞相府就设在未央宫残存的一处偏殿,极其简陋。诸葛亮常布衣简从,巡视乡里。见百姓以草根树皮充饥,他即刻下令:“开放所有府库,赈济灾民!无论汉羌,按口授粮,助其度过春荒!”
同时,颁布《劝农令》:“免除关中地区三年赋税徭役! 鼓励流民返乡,无主荒地,谁垦谁得,官府贷与粮种、农具!” 此令一出,无数逃亡在外的关中百姓热泪盈眶,纷纷拖家带口返回故乡。
水利是农业命脉。诸葛亮亲自带人勘察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古渠故道。在龙首渠清淤现场,军士们竟意外挖出了前汉时期淤塞的暗闸枢纽!消息传来,军民振奋。诸葛亮当即擢升发现此闸的校尉,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工代赈,全面修复关中水利网络。他还根据古籍和自己的改良,绘制了“翻车”图样,命工匠大量制作,分发于渭水沿岸,效率远超以往。
一日,诸葛亮巡至渭南,见一老农对着一架新发的曲辕犁和龙骨水车激动落泪。此犁比直辕犁操作更灵活,深耕省力。老农抚摸着水车木头,颤声道:“这…这物事,小老儿只在祖父的故事里听过,说是孝武皇帝时用过的好东西…丞相…丞相竟真的给我们造出来了!”
诸葛亮扶起老人,温言道:“老丈,好日子还在后头。好生耕作,待到秋收,陛下还要来看咱们关中的麦浪呢。”
经济复苏,需开源节流。诸葛亮的眼光投向了西方——那条沉寂已久的丝绸之路。
然而,此事关系重大,需一精明干练、善于沟通且绝对忠诚之人。众人皆以为会派姜维或邓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