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循环启幕:内战的试炼(1/2)
战胜省队天才林浩的兴奋与荣耀,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很快便在八一队日常严苛的训练中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弥漫在基地上空、日益凝重的竞争氛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队内大循环选拔,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一位有志于此的队员心头。
一、 无声的战场:备战与审视
公告栏上,大循环的赛程和对阵表已然贴出。屈正阳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将要面对的,是队内几乎所有实力在他之上的老队员。这不再是单一的外部挑战,而是持续数日、考验技术、体能、意志和稳定性的全面内战。
“阳哥,看到没,第一场就是对赵磊。”樊振东用肩膀撞了下屈正阳,压低声音,“他的削球,可是专门‘招待’新人的大餐。”
屈正阳默默点头。赵磊,队内排名前五的削球手,打法极其难缠。他知道,自己战胜林浩的表现,固然赢得了尊重,但也必然会让这些老队员更加认真,绝不会让他轻易过关。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训练中,他能明显感觉到来自四周目光的变化。好奇、审视,甚至带着一丝跃跃欲试的挑战意味。老队员们不再将他视为一个需要照顾的新人,而是一个潜在的、需要认真对待的竞争对手。
王建军教练将一切看在眼里。他没有再给屈正阳开小灶,训练计划回归统一。但在一次多球训练后,他看似随意地走到正在喘息的屈正阳身边。
“感觉怎么样?”
“累。”屈正阳实话实说,“但顶得住。”
“嗯。”王建军目光扫过场地,“打赢林浩,不等于能在队内横着走。这里每个人,都有两把刷子。你的‘根’和‘弹’,对付猛冲猛打的类型有效,但遇到赵磊这种‘牛皮糖’,需要的是耐心和变化。”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形意拳里,不是只有崩拳、劈拳这种刚猛的路子。想想‘鼍形’(注:形意拳一式,模仿鳄鱼,有浮水之巧,手法有翻江倒浪之能),水的劲儿是怎么样的?有时候,以柔克刚,比硬碰硬更有效。”
这番话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屈正阳的思绪。他一直执着于将国术的发力用于增强攻击,却忽略了其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哲学与技巧。
二、 首战受挫:柔劲的初试
大循环第一日,屈正阳 VS 赵磊。
比赛一开始,就陷入了赵磊最熟悉的节奏。他的削球又低又转,落点精准地压在屈正阳的反手位和底线位置。屈正阳按照习惯,频频侧身试图用正手爆冲解决问题,但体能消耗巨大,且失误频频。
第一局,他以7:11迅速落败。场边观战的老队员们表情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
局间休息,屈正阳看着对面气定神闲的赵磊,又想起王建军那句“水的劲儿”。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打法,就像用重锤砸水,力量被尽数化解。
第二局开始,屈正阳改变了策略。他不再追求一板过,而是开始用更柔和的手感,配合灵活的步法,不断地用轻拉、快拨和摆短来调动赵磊,时快时慢,时左时右,耐心地寻找机会。
当赵磊的削球质量稍有不稳,出现半高机会时,屈正阳才骤然发力,但那发力不再是蛮横的冲撞,而是带着“抖”劲的精准点击,追求落点而非绝对力量。
这种节奏的变化让赵磊感到非常不适。他的防守依旧稳固,但进攻的主动权,开始一点点向屈正阳倾斜。比分开始胶着,从3平一直打到9平。
关键时刻,屈正阳发球后,赵磊回了一个质量极高的加转削球。屈正阳没有硬拉,而是身体顺势下沉,手腕做了一个极其柔和的包裹动作,将球的旋转卸掉大半,回了一个又短又轻的网前球。赵磊没想到对方在关键时刻如此大胆,匆忙上步救球,回球过高。屈正阳毫不犹豫,一板致命的正手扣杀!
11:9!他扳回一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