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帝都谈话(2/2)
看着赵达功激动而诚恳的模样,领导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摆了摆手:“好了,达功同志,坐下说,坐下说。”
赵达功重新坐下,心情仍难以完全平复。
领导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仿佛不经意地抛出了一个更让赵达功心惊的问题:“关于汉东省政府班子,特别是副职领导干部的配备,下一步肯定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这件事,我也想听听你这位即将挑起汉东经济发展重担的同志的意见。毕竟,你是在一线工作的嘛。”
赵达功内心剧震。征求他对省政府班子副职人选的看法?这通常是更高层级通盘考虑、严格保密的事情,此刻竟然询问他的意见,这其中的信任和试探意味,让他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赵达功连忙欠身,语气谨慎至极:“首长,这……这是关系到汉东发展稳定的大事,组织上肯定有全盘的、成熟的考量。我个人……不敢胡乱发表见解,坚决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
领导看着他谨慎的样子,不由得笑了笑,语气带着一丝难得的随意,甚至像是开玩笑:“哎,让你说你就说嘛,放心大胆地说!参考参考你这位‘封疆大吏’的意见,也是应该的嘛。”
话说到这个份上,赵达功知道不能再推脱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措辞。
“既然领导要求我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赵达功字斟句酌,缓缓说道,“那我就简单汇报一下我的粗浅考虑。我认为,当前汉东省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求‘稳’至关重要。干部队伍,特别是班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保持政策连贯、稳定市场预期、推动项目落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达功抬起头,目光坦诚:“因此,按照我个人的想法,汉东省目前的干部队伍,不宜进行大的、频繁的变动。我们汉东省本土,其实也有很多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熟悉省情、敢于担当的优秀党员干部。在这个需要集中精力拼经济、稳大局的时刻,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相关的人事任命,能够优先从汉东省内的优秀干部中进行调整和补充。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平稳交接和快速推进。”
赵达功迅速补充道:“当然,这只是我基于基层工作感受的一些非常粗浅、片面的想法。跟领导们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通盘考虑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仅供领导参考。” 他将姿态放得极低。
领导听完,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用手指轻轻点着他,对旁边的李江山笑道:“江山同志,你看看,之前安邦同志还跟我说,赵达功是个敢于在危难时刻扛重担、有锐气的同志。我看啊,他分明也是个‘不粘锅’嘛!说话滴水不漏。”
这话带着调侃,却并无责怪之意,反而透着一丝欣赏。
李江山也笑着附和了几句。
赵达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中却松了口气,知道这一关算是过去了。领导的笑谈,某种程度上是对他这番稳妥建议的默许。
又交谈了几句关于工作交接和注意事项后,谈话便结束了。
赵达功再次起身,向领导和李江山郑重告别。
当他轻轻带上那扇厚重的办公室门,独自走在铺着柔软地毯的走廊时,外界的一切声音仿佛都消失了。
只有他自己的心跳声,在耳边清晰可闻。
迈出中组部大楼的那一刻,深冬的阳光瞬间洒满全身,带着一丝暖意。
他下意识地眯了眯眼,抬头望向湛蓝无垠的天空。
一句豪迈的诗句,毫无征兆地在他心中轰然回响: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一股前所未有的壮志豪情,混合着深沉的责任感,充满了赵达功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