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说好的编剧呢?你怎么成曲爹了? > 第77章 敲定演员

第77章 敲定演员(1/2)

目录

他不仅仅是在读台词,他仿佛就是那个将一生奉献给工厂、无法接受其轰然倒塌的老工人,每一个字的重量都砸在人心上。

周鹏紧跟着进入状态,他不再是明星周鹏,他就是钳工“大刘”,语气里的市井气、对李建国的维护、对未来的惶恐,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甚至下意识模仿起了他在机械厂观察到的老师傅们说话时偶尔带出的口头禅和习惯性小动作。

林墨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个细节,不时叫停。

“停一下。建国,你这里听到下岗名单可能有你的时候,反应不对。不是愤怒,首先是茫然,是那种一脚踩空的感觉,然后才是被羞辱的愤怒。”

“小军,你跟你爸吵架,不是单纯的叛逆,你心里是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你觉得他窝囊,但同时又有点害怕,这种复杂情绪要有。”

“秀兰,你劝建国的话,声音可以再轻一点,再疲惫一点,你不是在讲道理,你是在哀求,在用最后一点力气维系这个家。”

他的指导精准而严厉,不留情面,直指表演的核心。演员们从最初的紧张,逐渐变得投入,甚至开始激烈地争论起角色的动机和行为逻辑。围读变成了对剧本和人物的一次次深度挖掘和碰撞。

围读之外,是更为艰苦的体验生活。林墨请来了真正的退休老工人做指导,带着演员们学习使用老式机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感受工厂的噪音和油污、练习那个时代工人特有的走路姿态和休息方式。他们一起吃大锅饭,睡在临时改造的、条件简陋的宿舍里,刻意营造出一种脱离现代繁华的“沉浸感”。

周鹏是其中最拼的一个。

他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指导他的那位老师傅,笨拙而认真地学习钳工的基本动作,手上很快添了新伤。

休息时,他也不像别人那样玩手机,而是蹲在车间角落,观察着,模仿着,嘴里念念有词,完全沉浸在“大刘”的状态里。

那位老戏骨“李劳模”看在眼里,私下对林墨说:“这小子,是块硬骨头,肯磨。”

林墨自己也不例外。他不仅是导演,也是整个“沉浸式体验”的总设计师和参与者。

他穿着和周鹏他们一样的旧工装,每天和演员、主创们待在一起,讨论剧本,调整细节,观察演员的状态,解决出现的问题。他瘦了些,眼神却愈发锐利和专注。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氛围悄然发生着变化。

最初的陌生和隔阂,在日复一日的共同“受苦”和艺术碰撞中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共同的信念感和凝聚力。

大家都明白,他们在做的,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一件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才能完成的事情。半个月的封闭期结束前夕,林墨组织了一场简单的内部联欢,没有佳肴美酒,只有简单的饭菜和难得的放松。几杯啤酒下肚,话匣子也打开了。老戏骨拍着周鹏的肩膀,感慨道:“小伙子,刚开始我觉得你悬,现在我看行!咱们这戏,有戏!”周鹏憨厚地笑着,眼圈却有点红。

林墨看着眼前这群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经过这半个月的磨砺,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临时组建的剧组,更像是一个即将并肩作战的团队。演员们不再是演绎角色,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角色,至少,无限地靠近了。

封闭体验结束后,团队返回滨海,进行开机前最后的准备工作——定妆照和新闻发布会。

当主要演员们穿上李梅团队精心做旧、充满时代细节的服装,化上符合人物状态的妆容,站在按照真实“工人村”家庭和车间场景布置的摄影棚里时,连见多识广的摄影师都忍不住惊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