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斥歧视双英联查 护公平纲纪昭彰(1/2)
均平三十四年十二月初,冰原府的寒冬已至极致,零下四十度的低温让旷野上的积雪冻成了坚硬的冰壳,寒风呼啸着掠过星火村与雪松村之间的开阔地——这片横跨两村的土地上,矗立着北冰洋土豆种植学院的讲学堂与试验田。一半土地归极光乡星火村,一半属雪风乡雪松村,这所冰原府唯一的耐寒作物专科院校,本是周边乡县百姓寄托农业发展希望的摇篮,此刻却因一封沉甸甸的实名举报信,蒙上了歧视与不公的阴影。
我(朱韵澜)收到静雯发来的加密简报时,正在书房整理悦薇寄回的雪松村民生台账。简报是打印在特制宣纸上的,墨色清晰,字里行间透着刺骨的寒意:“姑母,星火村人民监督协会于十一月三十日收到三份实名举报,举报人称北冰洋土豆种植学院学生会公关部存在严重性别歧视与少数民族歧视行为。公关部部长黄恩诺于十一月十五日,以‘工作考核不达标’为由,口头通知开除三名干事——汉族男生李伟(星火村种植户之子)、蒙古族男生巴特尔(雪松村牧民之子)、藏族男生丹增(雪松村牧民之子);无任何公开考核流程、无书面牒文、无申诉渠道,同期却直接吸纳三名汉族女生(张萌、李婷、王佳)加入公关部,三人无任何公关宣讲经验,其中张萌为学院后勤典吏张某的侄女。被开除学生向黄恩诺质疑问责时,遭其辱骂‘男生粗笨无用,少数民族言语不通,滚出公关部’,向学院申诉时,被推诿至‘学生组织自治,学院不便干预’。”
简报刚看完,悦薇的加密电话就打了进来,语气里满是压抑的怒火,背景里似乎还能听到寒风的呼啸:“娘,我刚跟巴特尔、丹增还有他们的家人聊完,心里堵得慌!巴特尔的阿爸是雪松村的老牧民,为了供他上学院,卖了两头最壮的牦牛,就盼着他学好耐寒土豆种植技术,以后能带着村里人种出好土豆,多挣点钱;丹增家里更难,阿妈身体不好,全靠阿爸放牧维持生计,他在学院里省吃俭用,专业课成绩排前十五,实操课次次优秀,就因为是藏族男生,说开就开!李伟是星火村王老汉的独子,王老汉种了一辈子土豆,就想让儿子学些新技术改良品种,李伟在公关部里负责技术宣讲资料整理,每次学院有对外展示耐寒土豆种植技术的活动,都是他熬夜做电子演示文稿、誊写讲解纲要,结果黄恩诺说‘这些活儿随便找个女生都能做,男生留着浪费名额’——这哪里是考核不达标,分明是拿着歧视当规矩!”
我握着电话的手指微微收紧,指尖冰凉。《大明国民生权益保护法典》第四十条白纸黑字写着:“人民百姓不分性别、民族、出身,在教育、就业、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设置歧视性限制,不得违规剥夺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发表歧视性言论侵害他人尊严。”黄恩诺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对三名学生合法权益的践踏,更是对“人人平等”纲纪底线的公然挑衅。
“你和静雯联合调查,名正言顺。”我沉声叮嘱,“务必组建联合调查小组,把全国议事会监察局、事务院都察院(合置)的专业力量调过来,再吸纳两村人民监督协会代表、工农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全程参与——他们最懂百姓的难处,最能看清真相。调查要一步步来,先找被开除的学生核实细节,再走访学院师生收集旁证,最后调取档案、约谈相关人员,把每一个环节的证据都做实做细。记住,我们要的不是匆匆下结论,而是把事实原原本本地挖出来,让所有隐藏的问题都暴露在阳光下,为后续相关工作打下铁证基础。”
“我明白!”悦薇的声音瞬间坚定,“静雯姐已经协调好了,全国议事会监察局民生肃贪司司长王彦带着人明天就到冰原府,事务院都察院(合置)也派了督查员陈明,后天一早我们就组建联合调查小组进驻学院。我已经让雪松村人民监督协会的人陪着巴特尔和丹增,星火村那边也联系好了李伟,确保他们能安心配合调查,不会再受刁难。”
挂了电话,我走到窗边,望着北方冰原府的方向。寒冬的风雪再烈,也挡不住纲纪的光芒。贪腐黑恶是明面上的刀,而歧视是藏在暗处的刺,它伤害的不仅是个体,更是人心,是各民族之间、男女之间的和睦。静雯和悦薇此次调查,既是为了三名被不公对待的学生,更是为了守护“人人平等”这一大明国的核心纲纪,让每一位人民百姓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
十二月三日,联合调查小组正式组建完成。组长由全国议事会议事长朱静雯担任,副组长为全国议事会副皇帝、雪松村议事会技术顾问、村都察院监察局(合署)督导、村人民监督协会相关负责人朱悦薇,核心成员包括:全国议事会监察局民生肃贪司司长王彦、事务院都察院(合置)督查员陈明、星火村人民监督协会会长赵建军、雪松村人民监督协会副会长李娟、工农代表四名(星火村种植户王磊、矿工陈强;雪松村养殖户张大山、牧民乌力罕)、少数民族代表三名(蒙古族巴图、藏族卓玛、回族马晓峰)。调查小组下设三个专项组:证据收集组负责调取档案、固定物证(含电子数据);谈话问询组负责与相关人员谈话、记录证词;复核监督组由人民监督协会代表、工农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组成,负责全程监督调查流程,核实每一份证据、每一句证词的真实性,确保调查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调查小组组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中审阅举报材料,并与三名被开除的学生进行详细谈话。十二月三日下午,在星火村人民监督协会的会议室里,李伟、巴特尔、丹增坐在长桌的一侧,脸上还带着委屈与不安,但眼神里透着对公平的期盼。
“你们慢慢说,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讲清楚,不用怕,有我们在,有纲纪在,没人能再欺负你们。”朱悦薇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丹增身边,语气温和却坚定。
李伟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是今年九月加入公关部的,负责整理技术宣传资料,每次学院有对外展示耐寒土豆种植技术的活动,都是我熬夜做电子演示文稿、撰写讲解纲要,黄恩诺之前还在部门会议上夸过我‘技术资料整理得细致周全’。十一月十日开例会,黄恩诺突然说‘部门要优化结构,男生做事不如女生细心,以后公关部尽量留女生’,我当时就问她‘优化结构是不是该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她瞪了我一眼说‘我说了算,不用你教’。十一月十五日,她在部门微信群里发了个语音通知,说我、巴特尔、丹增‘考核不达标,即日起退出公关部’,连个文字通知都没有,更没说申诉渠道。我们三个去找她要说法,她让干事把我们往门外推,还骂‘男生粗笨,少数民族连汉话都说不利索,留在公关部丢人现眼’。”
李伟拿出个人终端,调出微信群的语音转文字记录,还有他之前做的几十份技术资料存档(含电子文档和打印版),“这些都是我做的工作,从来没出过差错,活动现场的反馈也很好,她要是觉得我做得不好,完全可以指出来让我改,没必要直接开除。”
巴特尔紧接着说,他的汉话带着一点蒙古族口音,但字字清晰:“我加入公关部是想多学些沟通技巧,以后能帮村里把土豆卖出去。黄恩诺很少给我安排正经工作,每次活动都让我搬桌椅、扛设备,说‘你汉话有口音,跟外人交流容易误会’。我其实考过汉话等级考试,拿到了乙级证书,跟老师同学交流都没问题。有一次我主动申请负责牧民专场的宣传活动,她说‘牧民专场也得找汉族女生,你去了也说不明白’。开除我的时候,她连理由都没细说,就说‘你不合适’。”说着,他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汉话等级考试证书,递给复核监督组的巴图,巴图翻看后,用蒙古语跟他确认了证书的真实性,随后向调查小组点头示意。
丹增的头埋得很低,声音有些沙哑:“我家里穷,能来学院上学不容易,特别珍惜在公关部的机会。每次分配给我的任务,不管是整理文件还是打扫活动场地,我都提前完成,从没出过纰漏。黄恩诺说我‘性格内向,不会说话,撑不起场面’,可她从来没给过我锻炼的机会。我看到她招进来的三个女生,张萌经常不来参加活动,李婷和王佳连学院的耐寒土豆有几个核心品种都认不全,她们能留下,我却被开除,就因为我是藏族男生。”
谈话过程中,复核监督组的藏族代表卓玛时不时用藏语跟丹增交流,确认他没因为情绪激动遗漏细节;工农代表张大山则仔细询问了三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当听到巴特尔的阿爸卖了牦牛供他上学时,这位朴实的牧民红了眼眶:“我们老百姓供孩子上学,图的就是一个公平,没想到在学院里还能受这种委屈。”
谈话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调查小组详细记录了每一个细节,收集了语音转文字记录、工作成果存档(电子+纸质)、汉话等级考试证书等证据,并让三名学生在证词上签字按手印。证据收集组组长王彦当场表示:“你们提供的每一条线索,我们都会逐一核实,一定把事实查清楚,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十二月四日清晨,联合调查小组正式进驻北冰洋土豆种植学院。学院祭酒张国栋、司业李红梅早已在办公楼前等候,脸上带着几分紧张与局促。寒冬的风里,教学楼的窗户紧闭,操场上看不到多少学生,整个校园透着一种压抑的氛围。
“朱议事长、朱副皇帝,欢迎各位莅临学院指导工作。”张国栋上前握手,语气客气,“关于举报的事情,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情况,可能是学生之间存在误会,黄恩诺同学年轻,做事可能有些急躁,我们一定全力配合调查。”
“有没有误会,调查之后自有定论。”朱静雯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请学院配合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以下支持:第一,安排独立的办公场地,供调查小组开展工作,需配备网络、打印等设备;第二,调取学生会公关部近三年的人员变动记录、考核制度、会议纪要、活动档案(含电子记录)等所有相关材料;第三,通知黄恩诺、学生会主席周凯、指导教师吴敏,以及公关部现任所有干事,随时等候约谈;第四,不得干预任何学生、教师接受调查,不得隐瞒、篡改、销毁任何证据(含电子数据)。”
李红梅连忙点头:“一定配合,一定配合,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三楼的会议室作为调查小组办公点,相关材料也在整理,稍后就送过来,网络和设备都已调试完毕。”
调查小组的办公点很快布置妥当,墙上贴满了调查流程、证据清单和人员分工表,复核监督组的代表们坐在靠窗的位置,能清晰看到每一个调查环节。上午九时许,学院提交的第一批材料送了过来,包括学生会公关部的人员花名册、近三年的人员变动记录、部门章程(纸质版+电子版)等。
证据收集组的工作人员立刻开始梳理,很快就发现了诸多疑点:
一是人员构成极度失衡。近三年来,公关部累计吸纳干事47人,其中汉族女生41人,汉族男生3人,少数民族学生仅3人(2名女生、1名男生),且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男生的任职时间均未超过半年,最短的仅一个月就被标注“已退出”,退出理由均为“考核不达标”,无任何具体说明,也无对应的考核记录。
二是缺乏明确的考核制度。公关部的部门章程中,仅笼统提到“干事需遵守部门规定,完成分配任务”,未明确考核指标(如工作完成质量、参与度等)、考核流程(如定期考核、公示等)、奖惩标准,更没有关于人员退出的具体条件和程序规定,全程无书面考核记录、无公示环节、无申诉渠道,完全由部长个人说了算。
三是人员变动记录不完整。三名男生的“退出记录”仅在人员花名册上标注“十一月十五日退出”,无任何书面通知、部门会议决议、考核不合格证明等支撑材料;而同期吸纳的张萌、李婷、王佳三人,无任何录用考核记录、面试记录(含电子记录),仅在花名册上标注“十一月十五日新增”,未附任何录用手续,也未在学院或学生会层面进行公示,不符合《基层学生组织管理细则》中“人员变动需公示三日”的规定。
“这明显不符合程序。”王彦拿着人员变动记录,对复核监督组的代表们说,“根据《基层学生组织管理细则》第二十三条,学生组织吸纳、退出成员,必须制定明确的书面标准,履行考核、公示、备案等程序,而公关部的这些操作,完全是个人意志主导,没有任何制度约束,存在明显的违规嫌疑。”
藏族代表卓玛指着花名册上的少数民族学生名单,语气沉重:“你看,这几个少数民族学生,都是刚加入没多久就被标注‘考核不达标’退出,理由模糊不清,结合举报内容,这背后很难说没有歧视因素。”
上午十时,谈话问询组开始约谈公关部的现任干事。第一位被约谈的是大二女生刘璐,她加入公关部已有半年,性格耿直,面对调查人员的询问,她犹豫了片刻,还是说了实话:“黄部长确实更倾向于招汉族女生,她常在部门会议上说‘男生做事粗心,容易出错,少数民族学生沟通起来麻烦,影响工作效率’。这次开除李伟、巴特尔、丹增,我们都觉得很突然,之前根本没有组织过任何形式的考核,黄部长就是在例会上说他们‘不合适’,然后就通知退出了。张萌、李婷、王佳是黄部长直接拉进微信群的,我们都没见过她们参加面试或者考核,张萌还经常不来参加部门活动,黄部长也从没批评过她,甚至还把一些轻松的宣传任务交给她。”
刘璐还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公关部的会议纪要都是黄部长让干事代写的,很多她的原话都没写进去,我这里有几次会议的录音,是我偷偷录的,因为觉得她说的话太过分了,就想着留个凭证。”
调查人员当场用便携式播放设备播放了录音,里面清晰地传来黄恩诺的声音:“以后公关部招人,优先选汉族女生,长得清秀、会说话的,男生能不招就不招,少数民族更是要谨慎,免得对外交流的时候出洋相,给学院丢脸。”“李伟那几个男生,干活笨手笨脚的,丹增说话还带口音,留着他们有什么用,赶紧让他们走,换几个机灵点的女生进来。”“张萌是后勤典吏张大人的侄女,照顾着点,以后说不定用得上人家的关系。”
录音证据让在场的复核监督组代表们极为愤慨。少数民族代表马晓峰说:“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歧视言论,把我们少数民族人民百姓当成负担,严重伤害了我们的尊严,也违背了《大明国民生权益保护法典》的核心精神。”
接下来的一整天,调查小组陆续约谈了公关部的其他7名干事,其中5人都证实了黄恩诺的歧视言论和违规操作:有人提到“黄部长曾在部门群里发过‘男生不如女生细心,公关工作不适合男生’的文字”,有人证实“三名男生的工作完成得很好,活动现场的反馈都不错,从未出现过失误”,有人反映“张萌平时很少参与部门工作,却能拿到和其他人一样的评优资格,明显是黄部长格外照顾”。还有2人因为害怕被报复,起初不愿多说,但在调查人员强调“纲纪保护每一位如实作证者的合法权益,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打击报复”后,也补充了相关证词,证实了人员变动的违规性和黄恩诺的歧视倾向。
十二月五日,调查小组的工作重点转向约谈核心人员。上午九时,学生会公关部部长黄恩诺被请到调查办公点。她穿着一件红色的羽绒服,妆容精致,走进会议室时,头抬得很高,神色带着几分不屑与戒备。
“黄恩诺,我们是联合调查小组的工作人员,现在就举报你涉嫌性别歧视、少数民族歧视,违规处理三名干事、吸纳三名新成员一事,向你核实情况,请你如实回答。”谈话问询组组长陈明开门见山。
黄恩诺冷笑一声:“核实什么?我是公关部部长,有权决定部门人员去留。李伟他们三个工作不达标,我让他们退出,这是正常的人员调整,跟歧视没关系。公关部是学生组织,我有自主管理权,想招谁、想让谁走,难道还要事事报备?”
“自主管理权不能凌驾于纲纪之上,不能违反平等原则。”王彦拿出《大明国民生权益保护法典》的条文复印件,放在她面前,“法典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不得因性别、民族设置歧视性限制,不得发表歧视性言论。我们已经掌握了你在部门会议上发表歧视言论的录音证据,你怎么解释?”
黄恩诺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镇定:“那是我随口说的气话,不能当真。李伟他们确实工作能力不行,李伟整理的资料逻辑混乱,巴特尔汉话不标准,跟人沟通容易产生误会,丹增性格内向,根本无法开展公关宣传工作。我招张萌她们三个,是因为她们综合素质高,形象好,沟通能力强,能更好地完成公关部的工作。”
“既然说李伟工作有问题,你有没有书面的考核记录?有没有指出过他的具体错误?有没有给过他整改的机会?”陈明追问。
黄恩诺支支吾吾:“都是口头指出的,没有书面记录。他们的问题很明显,没必要专门做考核记录,部门里其他人也都知道。”
“我们已经约谈了公关部的其他干事,他们都证实你没有对李伟、巴特尔、丹增进行过任何形式的考核,也没有指出过他们的工作问题,反而有人证实他们的工作完成得很好。”朱悦薇接过话头,语气严肃,“你吸纳的张萌、李婷、王佳,没有任何录用考核记录,也未进行公示,这不符合《基层学生组织管理细则》的要求,你能解释一下录用流程吗?张萌是学院后勤典吏张某的侄女,你和张某之间是否存在特殊关系?”
黄恩诺被问得哑口无言,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神躲闪:“我……我觉得她们合适就招进来了,学生组织招人没必要那么死板,流程都是形式主义。我和张典吏就是正常的工作往来,没有什么特殊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