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构陷骤起困忠良 民心为盾破迷局(2/2)
“我不能走。”静雯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公社的粮囤和排队的社员,“我走了,社员们会慌,张奎、李嵩会趁机搅乱民生,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你放心,我有大元帅令牌,他们不敢对我怎么样。而且,林阿妹和方叔已经查到,利民粮行的老板是张奎的远房 ,只要找到粮行的交易记录,就能证明粮食是张奎他们自己挪用的,与你无关。”
林缚还想说什么,方叔已经拿着一包干粮和几件换洗衣物走过来,往他手里塞:“林将军,你就听陛下的话,快去京北!咱东海县的百姓都等着你来证明清白,等着你来给咱继续分粮呢!”张大妈也跟着递来一布袋煮熟的鸡蛋:“路上吃,补充体力,到了京北,一定要跟议事长说清楚,咱东海县百姓都信你!”
看着社员们期盼的眼神,林缚终于点头,接过东西,敬了个标准的明军军礼:“我定会尽快回来,还大家一个真相,绝不让你们失望!”
三月二十七日卯时,林缚带着两名护卫,骑着快马离开东海县,往京北方向赶去。刚出县城,就看到省武装司的队伍已经到了城外,为首的人看到他,立刻催马过来:“林缚!站住!跟我们回省府接受审查!”
“我要去京北,向全国议事会汇报!”林缚勒住马,明军军刀在腰间闪着寒光,“你们若敢阻拦,就是抗命,按大明律法,当以谋反论处!”那为首的人犹豫了,毕竟林缚的军籍还在,又有去京北汇报的理由,若是真的拦了,担不起“抗命”的罪名,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策马远去。
林缚离开后,静雯立刻召集公社的核心成员,包括林阿妹、方叔、还有几名明军小队长,在公社办公室开会。“省武装司的人虽然暂时没拦林缚,但肯定还会在东海县找事。”她指着墙上的东海县地图,“我们要分两步走:第一步,继续保障国营粮食供应,粮库的钥匙由方叔和林晓共同保管,每次调拨都要有两人签字,明币结算记录每天公开,让社员放心;第二步,林阿妹带着两名护卫,悄悄去利民粮行,找到他们的交易账本,尤其是三月初的记录,看看粮食到底运去了哪里。”
“我这就去!”林阿妹立刻站起来,她穿着蓝布校服,脸上却没有丝毫胆怯,“之前我去县城买东西时,看到粮行后面有个隐蔽的仓库,说不定账本就藏在那里。我会小心,不会被发现的。”
方叔也跟着点头:“粮食供应这边你放心,咱公社的粮囤现在满着,每天按时开门发粮,还会在粮点贴出调拨记录,让大家都能看到,不会被府里的谣言影响。”
可省武装司的人还是找来了。三月二十八日辰时,两百名省武装司士兵围了公社,为首的人是省武装司副司长郑明——李嵩的门生,他勒着马,看着站在公社门前的静雯,语气带着威胁:“朱副议事长,林缚畏罪潜逃,你身为包庇者,需跟我们回省府说清楚!否则,我们就强行执法!”
“强行执法?”静雯冷笑一声,举起手中的大元帅令牌,令牌在晨光里闪着耀眼的光芒,“我是大明大元帅,节制全国明军,你敢对我动手?再者,林缚不是畏罪潜逃,是去京北汇报,有全国议事会的批准文书——只是还没来得及给你们看。你若不信,可发电报去京北核实,在此之前,不许动东海县一草一木,更不许影响社员的正常生活!”
郑明看着令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知道静雯的身份特殊,若是真的动了她,别说李嵩保不住他,连自己的小命都可能不保。可他又不敢违抗李嵩的命令,只能僵持在原地,让士兵们围着公社,却不敢再往前一步。
社员们见状,纷纷拿着农具从家里赶来,站在静雯身后,形成一道人墙。张大妈举着手里的粮本,大声喊道:“你们要是敢抓陛下,就先从咱百姓的尸体上踏过去!陛下和林将军给咱分粮,你们却来捣乱,良心都被狗吃了?”方叔也跟着喊道:“咱已经给全国议事会发了电报,说你们诬陷好人、扰乱民生,议事长很快就会派人来查,你们等着受罚吧!”
郑明的额头渗出冷汗,他没想到东海县的社员会这么团结,更没想到静雯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僵持了两个时辰后,他终于松口:“好!我们暂时不抓你,但你们必须保证,不许销毁任何证据,等省察院的人来重新审查!”说罢,他挥了挥手,带着士兵往后退了百米,在公社外围设了个临时警戒点,却再也不敢提“强行执法”的事。
与此同时,林阿妹已经悄悄摸到了利民粮行后面的仓库。仓库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她屏住呼吸,从门缝里往里看,只见粮行老板正和一个穿着府级官员服饰的人说话,桌上摊着几本账本。
“……那五万斤青稞已经运到府城的黑市了,卖了十五万明币,李大人和张大人各分了五万,剩下的归咱们。”粮行老板的声音压得很低,却还是被林阿妹听得一清二楚,“林缚那边怎么样了?要是他真的去了京北,会不会查出什么?”
那官员冷笑一声:“查什么?证据都伪造好了,府监察局和都察院都在咱们手里,就算他到了京北,没有证据,议事会也不能把咱们怎么样。再说,郑明已经围着公社了,静雯自顾不暇,根本没时间查咱们。”
林阿妹悄悄退到暗处,从怀里掏出纸笔,快速记下他们的对话,又趁着两人不注意,绕到仓库后面,从窗户缝里看到桌上的账本——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三月五日“收到青稞五万斤,销往府城黑市”,还有明币的分配记录,签名处是张奎和李嵩的私章。她不敢久留,记清楚账本的位置后,立刻悄悄离开,往公社赶去。
三月二十九日寅时,林阿妹终于回到公社,把记下的对话和账本位置告诉了静雯。“太好了!”静雯激动得站起来,“有了这个账本,就能证明粮食是张奎、李嵩挪用的,林缚的冤屈就能洗清了!”她立刻让明军护卫带着林阿妹画的仓库地图,悄悄去县城,找到账本,同时发电报给京北,告诉林缚这个好消息。
可就在护卫们准备出发时,京北传来了林缚的电报:“已抵达京北,向全国议事会、兵事谈议会汇报,王正义局长、张铭院长已派专员随我返回东海县,调查构陷事件;另,议事会已发电报给李嵩、张奎,要求他们即刻停止对东海县的干预,等待审查。”
静雯拿着电报,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她走到公社门前,看着远处警戒的省武装司士兵,又看了看排队领粮的社员,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场构陷虽然凶险,却让她更加清楚——民心才是最坚实的盾牌,只要守住百姓的信任,守住民生的根基,再狡猾的阴谋,也终会被揭穿。
三月三十日辰时,林缚带着全国议事会的两名专员,还有十名明军士兵,回到了东海县。郑明看到专员手里的“全国议事会审查令”,再也不敢阻拦,只能带着省武装司的人撤走。专员们先是查看了林缚带来的原始调拨记录,又去武装司审问了被抓的府监察员,随后在林阿妹的指引下,找到了利民粮行的仓库,搜出了那本关键的账本。
账本上的记录,与林阿妹记下的对话完全吻合,甚至还有张奎、李嵩亲笔签批的“粮食调拨许可”——上面的日期,正是他们诬陷林缚的三月五日。那名被抓的府监察员,在铁证面前,终于吐露真相:“是张奎让我伪造的调拨单和汇款记录,还威胁我要是不照做,就抓我家人去黑市当苦力……赵三也是被他们胁迫的,现在被藏在府城的一个小院里。”
真相大白的消息传到公社,社员们欢呼雀跃,张大妈拉着林缚的手,眼眶红红的:“我就知道你是好人!那些坏人想冤枉你,没门!”孩子们也围着林缚,把画好的“将军护粮”图递给他,画里的林缚穿着明军军装,站在粮囤前,身边围着拿着粮本的社员,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
可静雯和林缚都清楚,事情还没结束。专员在审查账本时,发现除了东海县的五万斤青稞,还有其他府县的国营粮食也被调拨到了黑市,汇款记录指向省议事会的几个重要官员,甚至还有几笔明币流向了京北——这说明,李嵩、张奎背后,还有更深的保护伞。
“看来,这场斗争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林缚看着专员递来的审查初步报告,眉头再次皱起,“他们敢这么大胆,不仅是因为府、省两级的势力,恐怕还跟京北的某些人有关。”
静雯点了点头,目光坚定:“不管背后的保护伞有多深,我们都要查到底。只要守住民心,守住国营粮食的根基,守住大明的律法,就没有破不了的迷局,没有打不倒的坏人。”
当天傍晚,夕阳把东海县的粮囤染成了金色,社员们在公社食堂举办了简单的庆祝宴,桌上摆着刚蒸好的青稞馒头、炒青菜,还有公社食品工厂新做的红薯干。林缚和静雯坐在方叔身边,听着社员们讲述这些天的担心和期盼,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心里暖暖的。
“明天,咱们继续盘点粮库,把之前短缺的粮食都补发给社员。”林缚拿起一个青稞馒头,咬了一口,带着麦香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另外,要重新制定粮库的管理制度,每一笔调拨都要有三人以上签字,明币流水每天公开,还要让社员代表参与监督,绝不能再给坏人可乘之机。”
静雯笑着点头,看向远处的夕阳:“等专员把详细报告提交给全国议事会,李嵩、张奎很快就会被审查,那些被他们挪用的粮食,也会被追回来。以后,东海县的百姓公社,会越来越安稳,越来越红火。”
夜色渐深,公社的路灯亮了起来,橘黄色的光照亮了粮囤和社员们的笑脸。远处传来孩子们背诵《公社三字经》的声音:“守粮食,护民生;反贪腐,保公平;民心齐,天下宁……”声音清亮,在夜色里回荡,像一首写给未来的歌,带着希望,流向更远的明天。而静雯和林缚知道,他们的战斗还在继续,为了百姓的安稳,为了大明的根基,为了“民为邦本”这四个字的尊严,他们会一直走下去,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