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46章 万武浮华显差距,百姓综合体蕴初心

第146章 万武浮华显差距,百姓综合体蕴初心(2/2)

目录

悦薇点点头,指着那枚钻石戒指说:“我觉得卓玛大姐给我编的粉绳就很好看,上面还串了个小小的青稞籽,是她自己磨亮的,比这个戒指有心意多了。这戒指要2万明币,王奶奶得卖一千天早点才能买得起,太不值了。”

逛到中午,悦薇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她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肚子:“妈妈,静雯姐姐,咱们去吃饭吧?我听说三楼有美食区,就是不知道贵不贵。”我们跟着指示牌往三楼走,电梯里遇到一对年轻夫妻,手里提着两个空购物袋,妻子抱怨:“这地方吃饭也太贵了,一碗牛肉面就要80明币,咱们刚才点了三个家常菜,就花了500多,够王奶奶卖二十多天早点了,早知道就去楼下的小吃摊了。”丈夫叹了口气:“还不是为了带孩子来见见世面,下次再也不来了,咱们普通百姓的钱经不起这么造。”

三楼美食区确实热闹,人声鼎沸的,却大多是穿着讲究的人,像我们这样穿便服的没几个。我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服务员递来菜单,塑料封皮上印着精致的菜品图,价格却看得人心里一沉——一份大明阿根廷加盟省生产的牛肉做的西冷牛排要300明币,一份意大利加盟省风味的意面要150明币,就连一杯鲜榨果汁都要50明币。悦薇翻着菜单,手指在“汉堡套餐”上停了停:“妈妈,咱们点汉堡套餐吧,看起来便宜点,一份套餐有汉堡、薯条和可乐,才80明币,够王奶奶卖四天早点了。”

我点点头,点了三份汉堡套餐,服务员记下订单时,眼神里还带着点不耐,显然觉得我们点的太少。等套餐上来时,悦薇咬了一口汉堡,皱着眉说:“还没百姓食堂的青稞饼好吃呢,里面的肉饼又干又柴,薯条也凉了。百姓食堂10明币能吃帝王蟹、蓝鳍金枪鱼刺身,还有赢州的河豚白子、洪溟洲的翡翠鲍,那10明币才是真的值,够王奶奶卖半碗豆浆的钱,就能吃这么好的东西。”

静雯喝了口可乐,放下杯子,认真地说:“韵澜姑母,咱们真该建一个百姓综合体。你看万武这样的地方,百姓一个月工资才3000明币,逛一次街、吃一顿饭就花掉小一半,王奶奶这样的摊主,更是想都不敢想。咱们的百姓综合体,就得像百姓食堂一样,让每个百姓都能逛得起、吃得起,不用再为停车费、一碗面的钱心疼。”

悦薇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汉堡,激动地说:“对呀妈妈!咱们的百姓综合体,一楼设百姓超市,卖京北农场的蔬菜、赢州的海鲜、江南的米面,还有百姓公社生产的肥皂、毛巾,价格比市面上低两成,王奶奶买袋面粉都能省点钱;负一楼放百姓食堂,除了现有的高端海鲜,再加各地的特色小吃,比如西北的羊肉泡馍、江南的桑蚕茧饼、赢州的海鲜粥,还是10明币随便吃,王奶奶累了也能来吃顿好的;二楼设百姓服装店,用江南的桑蚕丝、西北的羊毛、赢州的棉麻做面料,男女老少的衣服都有,最贵不超过100明币,王奶奶也能买件新棉袄过冬;三楼设百姓服务区,有百姓理发店、百姓修鞋铺、百姓缝补店,还有免费的手工培训课,教大家做青稞画、编羊毛绳,王奶奶要是想多份收入,也能来学手艺;旁边再建一条百姓美食街,每个摊位都由百姓公社补贴,一碗面条5明币,一个包子1明币,一串烤串2明币,王奶奶早上卖完早点,中午也能来吃碗热乎面。”

静雯从包里掏出小本子,飞快地记着悦薇的想法,还补充道:“还要加一个儿童游乐区,放百姓公社工厂做的玩具和绘本,免费给孩子们玩,家长逛店时也能放心;再设一个老人休息区,摆上长椅和热水壶,提供免费的热茶,王奶奶累了也能来歇歇脚;对了,还要有百姓书店,卖咱们大明的史书、农技书、手工教程,都是平价,学生买还能打八折,让大家能学到知识。最重要的是,停车场免费,或者只收1明币\/小时,让王奶奶这样的百姓也敢开车来。”

我看着两个孩子眼里的光,心里满是欣慰——悦薇能从王奶奶这样的基层百姓角度出发,想到他们的难处;静雯也能结合百姓公社的实际,把想法落到实处。“你们说得都很好,”我喝了口可乐,对她们说,“不过建百姓综合体,得先做调研,不光要问王奶奶这样的摊主,还要问郊区的农户、工厂的工人、学校的学生,看看大家到底需要什么。比如百姓服装店的尺码全不全,百姓超市的水果新不新鲜,这些都得听百姓的意见。还要联系百姓公社,确保供应链能跟上,比如江南桑蚕基地的面料够不够做衣服,京北农场的蔬菜能不能每天供应超市,这些都得提前规划好。”

静雯点点头,把小本子递给我:“韵澜姑母,我明天就联系马占山代表、张铁林代表和苏婉君代表。马代表熟悉各地的农牧产品,能帮咱们协调货源;张代表懂工厂生产,能确保百姓公社的日用品供应;苏婉君代表了解江南的桑蚕产业,能帮咱们解决面料问题。咱们还要去民生路、东关村这些百姓集中的地方,跟王奶奶他们聊聊,听听他们的想法。”

悦薇凑过去看静雯的本子,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百姓综合体草图,门口画着一颗大太阳,旁边写着“王奶奶也能来逛”,字迹歪歪扭扭,却满是期待:“妈妈,等百姓综合体建好了,咱们一定要请王奶奶来吃饭,让她尝尝帝王蟹,看看她喜欢不喜欢。”

吃完午饭,我们又去负一楼的超市逛了逛。超市里的加盟省商品区占了一半,大明巴西加盟省的咖啡豆要100明币一包,大明澳大利亚加盟省的奶粉要200明币一罐,而本地的大米、面粉却摆在角落里,包装简陋,价格也要5明币一斤,比百姓公社的贵了一倍多。悦薇拿起一袋本地大米,对我小声说:“妈妈,咱们京北农场的大米又香又糯,才2明币一斤,要是放在百姓超市,王奶奶买一袋能省3明币,够她卖三碗豆浆了。”

走出超市时,遇到之前在服装区遇到的大妈,她手里提着一个小袋子,里面只有几包盐和一块肥皂。“姑娘们,逛完啦?”大妈笑着问,“这地方太贵了,俺就买了点必需品,够俺用一个月了,却花了俺三天的菜钱,够王奶奶卖一天半早点了。”我停下脚步,对她说:“大妈,我们正打算建一个百姓综合体,里面的东西都很便宜,超市的大米2明币一斤,服装店的裙子50明币一条,美食区10明币能吃海鲜,您觉得怎么样?”

大妈眼睛一亮,激动地抓住我的手:“真的?那可太好了!俺们百姓就盼着这样的地方,不用花冤枉钱,还能买到好东西。俺跟王奶奶是老熟人,她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坏了,以后她卖完早点,也能来逛逛街、吃顿好的,不用总舍不得。”

从万武商业综合体出来,雪又开始下了,小雪花飘落在车身上,很快就积了一层薄薄的白。悦薇坐在后座,拿着静雯的小本子,还在上面补充百姓综合体的想法,一会儿写“要设免费充电区,王奶奶的电动车能充电”,一会儿写“要卖汝吉村的青稞饼,王奶奶可能喜欢吃”,字迹歪歪扭扭,却满是期待。静雯靠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的雪景,突然说:“韵澜姑母,咱们的百姓综合体,不仅要卖东西、提供服务,还要成为百姓交流的地方。比如每月办一次百姓市集,让王奶奶这样的摊主能来卖早点,让农户卖自己种的菜,让手艺人卖自己做的手工,让大家能互相交流,互相帮忙,就像汝吉村的集市一样热闹。”

我点点头,握着方向盘的手更稳了——百姓需要的不只是便宜的商品,还有能让他们安心、舒心的地方,一个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的地方。万武商业综合体的浮华,终究是给少数人看的,而我们要建的百姓综合体,是给千万个“王奶奶”的,是要让每个走进来的百姓,都能笑着说:“这是咱们自己的地方,花得起钱,也住得下心。”

车子驶回民生路,路边的百姓供销社依旧热闹,百姓们排着队买年货,供销社的窗户上贴着“平价年货,民生为本”的红纸,上面写着“大米2明币\/斤,面粉1.8明币\/斤,带鱼10明币\/斤”。我停下车,让悦薇去买了一袋大米,才花了20明币,比万武超市便宜了一半还多。悦薇提着大米回来,笑着说:“妈妈,你看,百姓公社的东西就是好,又便宜又好,咱们的百姓综合体,一定要跟供销社一样实在,让王奶奶这样的百姓都能受益!”

回到家,我把百姓综合体的想法写进议事会的提案草稿里,还附上了静雯的笔记和悦薇的草图,特意在旁边标注了“参考王奶奶等基层百姓需求”。晚上,我给马占山、张铁林、苏婉君发了消息,跟他们说了建百姓综合体的想法,马占山很快回复:“议事长,这主意好!俺们调研时也遇到过不少‘王奶奶’这样的摊主,就盼着能有个实惠的地方逛,俺明天就组织农户和摊主调研,问问他们需要啥!”张铁林也回复:“俺们兵工厂的工人也支持!俺们能帮百姓综合体做货架、做家具,都是免费的,只要能让王奶奶这样的百姓过好日子,俺们干啥都愿意!”

看着手机里的消息,我心里满是暖意——只要咱们心里装着像王奶奶这样的普通百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静雯和悦薇坐在旁边,还在讨论百姓综合体的细节,悦薇说要请卓玛大姐来教大家编羊毛绳,静雯说要请次仁旺堆老人来刻百姓综合体的木匾,就像刻“百姓食堂”的木匾一样,还要在木匾上刻上“王奶奶也能来”。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却挡不住屋里的暖意。我知道,百姓综合体的种子,已经在我们心里发了芽,在千万个“王奶奶”的期待里发了芽。等明年春天,等雪化了,等万物复苏,我们一定会把这个“百姓的家”建起来,让每个走进来的百姓,都能感受到大明的温度,感受到“以民为本”的初心——让王奶奶这样的摊主,也能轻松停车、安心逛街、吃顿好饭,让每个百姓的日子,都过得踏实、舒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