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11章 利剑出:反腐网中的硕鼠与民心间的清明

第111章 利剑出:反腐网中的硕鼠与民心间的清明(1/2)

目录

均平二十七年七月,京北市的蝉鸣已有些倦怠,议事院的梧桐树叶被晒得打卷,阳光透过叶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却挡不住楼内愈发凝重的气氛。全国议事会人民监督协会的办公室里,厚厚的卷宗堆成了小山,每份卷宗的封面上都贴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男人穿着笔挺的藏青色官服,戴着金丝眼镜,嘴角挂着温和的笑,正是现任议事会吏部选清吏司司长卢恩。卷宗旁散落着密密麻麻的举报信,信纸泛黄,字迹却透着压抑不住的愤怒:“举报卢恩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将吏部职权当作敛财工具……”“卢恩履历造假,根本无正规学历,全靠行贿混入官场……”“他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苏省、东山省官场被他搅得乌烟瘴气……”

人民监督协会会长周明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划过一份标注着“绝密”的初查报告。这份报告是协会联合监察局、民生都察院秘密调查三个月的成果,每一页都浸透着调查人员的心血,也揭开了卢恩从一个濒临破产的私营企业主,“逆袭”成正四品高官的肮脏路径。“通知监察局赵刚局长、民生都察院李娟御史,半小时后在议事院三号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周明远对着加密通讯器沉声说,“卢恩案的证据链已经完整,涉案人员名单也已核实,该收网了。”

会议室里,冷气开得很足,却驱不散空气中的燥热。监察局局长赵刚将一份银行流水单拍在桌上,A4纸因用力而微微发颤:“这是我们通过大明百姓银行系统调取的卢恩及其关联账户近十年流水,共有26笔大额资金流向不明,总额高达4200万明元!收款账户涉及26名正四品及以上官员,其中包括刑部原大臣陈文、东山省议事会吏部前官员张涛、苏省原大臣刘斌……每一笔转账时间都与卢恩的职务变动高度吻合,这就是他的‘升官账本’!”

民生都察院御史李娟则将卢恩的“履历档案”投影在大屏幕上,文件边缘有明显的篡改痕迹:“这是卢恩在东山省议事会的入职档案,声称毕业于大明律学馆刑律科,获学士学位,但我们核查了该馆均平元年至五年的毕业生名册,根本没有‘卢恩’的登记记录。这份档案是伪造的,帮他伪造档案并调入礼部文旅司的,正是东山省议事会吏部前官员张涛,他收受了卢恩50万明元贿赂,还帮他伪造了学历证书和实习鉴定。”

周明远补充道:“我们走访了卢恩的老家聊府,找到了他发家的源头。均平元年之前,卢恩经营着一家小型建材厂,因偷税漏税被聊府税务局查处,工厂濒临破产。他通过中间人牵线,向聊府分管企业登记的官员王强行贿20万明元,将自己的私营企业‘挂靠’在朝廷直属的‘东方建材集团’名下,摇身一变成为‘朝廷企业负责人’,这是他踏入大臣制的第一步,也是他官商勾结的开端。”

我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屏幕上卢恩的照片。这个男人我有些印象,在几次议事会会议上,他总是以“年轻有为”“精通管理”的形象出现,发言时引经据典,甚至在均平八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年轻大臣”,颁奖词里写着“廉洁奉公、锐意进取”。谁能想到,这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竟是由巨额贿赂和伪造档案堆砌而成的空中楼阁?“证据确凿,立即提请全国议事会议批准,对卢恩及涉案官员展开立案调查!”我站起身,声音斩钉截铁,“反腐没有例外,不管他官居何职,背景有多深,只要触犯国法、损害民心,就必须一查到底,绳之以法!”

调查的大网迅速铺开。当监察局的干警带着搜查令出现在卢恩办公室时,他正在审批一份官员任免名单,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强作镇定:“你们干什么?我是吏部选清吏司司长,有什么事请联系我的秘书预约……”当干警出示搜查令,明确告知他因涉嫌受贿被立案调查时,他攥紧钢笔的手指关节泛白,笔帽上的镀金被磨得发亮——那是他“空降”苏省时,当地商人送的“见面礼”,价值10万明元,他却在财产申报中填为“个人购买,价值500明元”。

搜查过程中,干警们在卢恩办公室的书柜暗格里发现了一本黑色皮面的加密账本,里面用暗号详细记录着他的“行贿清单”:“均平元年,张涛,50万,办档案入东山省议事会礼部”“均平二年,刘斌(苏省原大臣),500万,调苏府任正五品”“均平五年,陈文(刑部原大臣),800万,调入刑部法司”“均平十年,赵宇(吏部尚书),1200万,升选清吏司司长”……每一笔都标注着时间、金额、行贿对象和“办事成果”,字迹工整得令人心寒。账本最后一页还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待办:西城地块审批,需打点户部王侍郎,预计300万”。

在卢恩位于京北市高档小区的豪宅里,搜查人员更是惊呆了:地下室被改造成了私人金库,里面堆放着120根标准金条(每根1000克)、38件玉器摆件、26幅名人字画,光现金就有300万明元,分别藏在衣柜夹层、酒桶底部和壁画后面;衣帽间里挂着上百套名贵西装,每套都价值上万明元,其中一套意大利手工定制西装标价18万明元;酒窖里的陈年佳酿摆满了三面墙,最贵的一瓶勃艮第红酒市价超过50万明元——这些财富,与他作为正四品官员每年8万明元的合法收入严重不符。他的妻子在审讯室里哭诉:“他总说自己是靠能力上来的,可每次升迁前都要去‘打点关系’,家里的钱大多花在了送礼上,我劝过他收手,可他说‘身不由己,已经停不下来了’……”

随着卢恩的落网,涉案的26名官员也陆续被控制。东山省议事会吏部前官员张涛在审讯室里最先交代:“均平元年,卢恩通过一个建材商找到我,说想进议事会体制,给了我50万明元现金。我帮他伪造了大明律学馆的毕业证和在校成绩单,把他安排到礼部文旅司当主事,正六品。他很‘懂事’,逢年过节都给我送礼,后来他调去苏省,还送了我一套价值120万明元的海景房,说是‘感谢栽培’。”

苏省原大臣刘斌则供述了收受500万明元“空降费”的经过:“均平二年,朝廷有‘年轻大臣跨省交流培养’的政策,卢恩通过陈文(时任刑部侍郎)牵线找到我,说想出钱‘进步’。我收了他500万明元,其中300万是现金,200万转到了我儿子在海外的账户。我利用职权把他‘空降’到苏府当同知,正五品,还帮他掩盖档案问题。他在苏府那几年,每年都以‘节日慰问’的名义给我送钱,累计达80万明元,我还让他给我侄子安排了个文旅司的肥差。”刘斌叹气摇头,“我被金钱迷了眼,忘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本分,对不起苏省的百姓。”

刑部原大臣陈文的供述更为详细:“均平五年,卢恩想调入刑部,说自己是‘刑学专家’,其实他连《大明律》的基本条文都记不全。他伪造了大明律学馆的毕业证明,说自己专攻刑狱管理,我收了他800万明元,把他安排到法司当主事,还给他挂了个‘刑律研究室副主任’的虚职,帮他圆‘专家’的谎。他不懂业务,却很会钻营,天天围着领导转,送礼送钱从不手软。后来他又想调吏部,我帮他牵线联系了吏部尚书赵宇,从他那又拿了200万‘介绍费’。”陈文抹了把脸,“我当了一辈子官,临退休栽在了钱上,真是悔不当初!”

随着审讯的深入,卢恩的腐败网络像一张肮脏的蜘蛛网,被层层揭开。他不仅自己行贿买官,还在任上利用职权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在担任吏部选清吏司司长期间,他把官员任免当成“生意”,明码标价:“正七品升六品,50万明元;正六品升五品,200万明元;外放知府,500万明元起;京官要害部门,1000万明元起步……”有个县的县令为了晋升,东拼西凑了100万明元送给卢恩,结果官没升成,钱也打了水漂,因害怕报复不敢举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