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82章 衡平记:算筹天平上的民心刻度

第82章 衡平记:算筹天平上的民心刻度(1/2)

目录

均平二十一年大暑,议事会大厦的铜铃在滚烫的日光中震颤了七十二声——这是《大明司法典》规定的审判时辰,每声铃响都像一柄重锤,敲在全国百姓的心坎上。空气里弥漫着硫磺与麦秆混合的气味,那是三十三省的百姓在自家门口点燃的公正香,烟气顺着主阵的通风管道汇聚到大理寺的穹顶,凝成一片灰蒙蒙的云,仿佛无数双眼睛在凝视这场关乎民心的审判。

我站在大理寺的全息旁听席上,指尖触到冰凉的青铜栏杆,栏杆上雕刻的算筹纹被历代审案官的手掌磨得光滑。主审官手中的《罪案总录》泛着冷光,封皮上的青铜天平在光影中流转,左边托盘里堆满了竹制算筹,每根都刻着一个百姓的名字;右边托盘里则是《大明律》的竹简,阳光透过穹顶的琉璃窗,在竹简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层金沙。

全国人民监督协会的代表们早已将整理好的证据铺满了三十三省的公示栏。在西江省的省城广场,三丈高的全息屏被分割成一百二十八个小窗口,循环播放着刘青山在聚贤楼的宴饮录像。画面里,他举着犀角酒杯与地产商王元宝碰杯时,杯沿的倒影恰好映出窗外被推土机推倒的民房;而在相邻的窗口,是被强拆农户李老栓抱着孙女在废墟上哭泣的画面,小女孩手里还攥着半截被碾碎的布娃娃。

公示栏前的算筹投票箱里,已经插满了代表赞同严惩的竹筹,密密麻麻像片竹林。每个竹筹的末端都缠着一小段棉线,那是百姓们从自家被褥上拆下来的,寓意与受害者同暖这些证据来自两千三百位百姓的实名举报,协会会长陈淑敏的声音透过全息投影传遍全城,她的发髻上别着枚铜制算筹簪,那是用去年巡视时没收的贪腐赃款熔铸的,我们逐字核对了五十七张酒楼账单,每一笔都对应着一户被强占土地的农户——比如三月初七这顿八百两的宴席,对应的正是城东张铁匠家三分祖宅被低价征用的日子。

事务院都察院与监察局的联合调查组正分赴各地复核案情。在夏宁省的交通司档案室,监察官们用紫外线灯照射那些伪造的驾驶证,灯影下浮现出李卫国三个字的隐形水印,这是他为了方便日后索贿特意做的标记。档案室的墙角堆着二十八箱未开封的加急费银锭,每箱都贴着驾考专用的封条,封条上的朱砂印与李卫国私章的比对结果正在全息屏上滚动显示,吻合度达99.7%。

李卫国的十二张存折,我们已经与银行的流水一一对应,调查组组长郑铁山的机械义手敲着案几,金属回声里带着怒火,他的义手是去年在矿难救援中被砸断后换的,关节处还留着煤渍,其中三万两来自驾考中心的加急费,每一分都沾着考生的血汗。你们看这笔五月初二的入账,刚好五十两,对应的是菜农王二妞卖了三亩地才凑够的考试费,可她拿到的驾驶证,在系统里根本查不到记录。

在花省议事会的旧址,都察院的官员们用特制的黏合剂拼贴被撕毁的工农提案原件。最完整的一页上还留着张铁柱的指印,指印边缘沾着麦糠——那是他刚从地里回来就赶来参会时留下的。提案上请求保留城郊十亩农田作为集体晒谷场的字迹被泪水洇得发皱,调查组在废纸篓里找到的撕碎的选票上,清晰可见张铁柱林秀琴等名字被红笔划掉的痕迹,墨迹与议事会账本上的墨水成分完全一致。

民生都察院的起诉书上,每一条罪状都用朱笔标注着受害民众的姓名。他们在对王志强的起诉中写道:该犯将国有土地低价出让,导致三百七十户农民无地可种,其中七十三户因饥饿流离失所。我们在城郊破庙里找到的七具饿殍,胃容物检测显示仅有树皮和观音土——而这些土地上建起的别墅区,每平米售价相当于农民三年的收入。

在对花省前议事会成员的起诉里,附着重印的工农代表名册,被划掉的名字旁,都注着开除日期:第一轮巡视组离省次日。名册的夹页里藏着片干枯的油菜花,那是里文村村民王老实偷偷夹进去的,他说:俺们的代表就像这花,刚开就得被掐。

我们不是在起诉某个人,是在为那些被损害的民心讨回公道,检察长林秀琴的声音在法庭上回荡,她举起王二丫的算筹课本,课本的第37页用铅笔写着长大要当丈量员,把被抢走的地都量回来,字迹被泪水泡得发涨,这个姑娘去年还在算如何让黑石子变少,可花省的官员们,却在用她的学费盖别墅区——这不是渎职,是对民生的公然背叛。

刑部的卷宗库里,每个涉案官员的罪证都被编上了算筹编号。北冰洋省渔业资源司司长的卷宗上标着渔-073,里面除了他与远洋公司的勾结协议,还有老渔民孙大海被扣押的渔船照片。船身上祖传家业四个大字被砸得模糊不清,露出底下新刻的远洋公司资产字样,两种字迹的刻痕深度相差三毫米,正是暴力篡改的铁证。

卷宗旁的算筹计数器显示,因他的渎职而破产的渔民家庭,正好是二百四十五户,与他账本上收受贿赂二百四十五两的数字惊人地吻合。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记录,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刑部尚书朱静雯的机械义眼扫过卷宗,金属指节在挪用赈灾棉几个字上停顿,王春燕送来的七户老人的棉裤,我们做了纤维检测,里面的棉絮掺了三成沙土——而本该用在棉裤上的银子,变成了某官员家地窖里的酒坛,其中一坛三十年陈酿的封口纸上,还粘着片棉絮。

大理寺的审判庭里,全息被告席上的人影正在接受讯问。刘青山的额头渗着冷汗,汗珠顺着脸颊滑进领口,在虚拟的官服上洇出深色的痕迹。面对民生都察院出示的银行流水,他起初还在辩解是正常公务招待,直到郑铁山调出他与王志强的密会录音,那句土地换前程的低语让他瞬间瘫软,虚拟的官帽从头上滑落,露出光秃秃的头顶,那是他为了讨好上司特意剃的,此刻却像个耻辱的印记。

夏宁省的李卫国则死死盯着自己的十二张存折,存折的纸页边缘已经泛黄,上面的墨迹却依然清晰。当主审官念出每本存折对应十起交通事故时,他颤抖的手指在虚拟屏幕上胡乱划着,却连两个字都按不下去。全息屏突然切换到去年冬天的一场车祸现场:一辆无牌货车撞倒了放学回家的三名学生,司机正是通过加急费买到驾照的煤老板,而他的驾照编号,恰好出现在李卫国的受贿账本第17页。

最令人屏息的是对花省前议事会成员的审判。当全息屏播放起张铁柱被推搡出议事厅的监控时,旁听席上的工农代表们集体站起,他们举起手中的算筹,每根算筹上都刻着工农权益四个字。张铁柱胳膊上的淤青还未消退,那是被保安推倒时撞在门槛上留下的,青紫色的痕迹在虚拟光线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你们说我们文化低张铁柱的声音透过全息麦克风响彻法庭,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七粒麦种,那是他从被强占的农田里抢出来的,可俺们知道,把农田改成别墅区,就是断了百姓的活路;把工农代表赶出去,就是堵了百姓的嘴——这账,用算筹能算清,用心更能算清!

审判持续了整整七日。每日的庭审结束后,大理寺都会将当日的证据上传至主阵,供全国百姓查阅。在北河省的麦田里,老农们围着便携式全息屏,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放大刘青山的宴饮账单;在南广省的纺织厂,女工们趁着换班的间隙,集体投票要求严惩李卫国,她们的选票上都绣着二字;在藏西自治省的牧场,牧民们用酥油在石头上画下天平,祈祷正义不会迟到。

大理寺的宣判结果通过主阵传遍全国时,三十三省的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刘青山因挪用公款、受贿赂罪被判处流放北冰洋省,他的财产被尽数变卖,所得白银全部返还给被强占土地的农户——其中张铁匠拿到了三百二十两,刚好够重建他的铁匠铺,他说要在铺子里打一块牌匾,天天擦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