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人生的层次(2/2)
“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钱和权就得找平衡,相互手拉手,自然就会结合起来。”
“强调一点,钱的多少,得和权地位匹配。出现德不配位,一样会出问题,需要量力而行。”
梁哥说完,一眼深意的看着杨志才。
杨志才知道,梁哥是隐晦地提点自己,以后发展起来,要学会同权力相交,这样才会平稳。
甚至于,两条腿站得越稳,那么头,就会伸得很高,无限的可能。
站起来,给梁哥鞠了一躬。
“谢谢梁哥指点,听了您的话,收获很多。”
梁哥回了个孺子可教的眼神; 张叔看着杨志才,也露出了欣赏的目光。
过了会儿,林姐借口有事,出去下。
张叔才说,“5.1后我有事,可能会找你帮忙,不要拒绝哦?小杨。”
杨志才不明所以,疑惑地看着他。
梁哥接话道,“你张叔有只股票要卖,到时找你帮忙,明白吗?”
杨志才反应过来,“没问题,张叔,到时你直接到证券公司就行。”
梁哥又严肃地说,“情况有点特殊,要注意保密,明白吗?这也是张叔托我找你的原因。”
杨志才前世经历 比较多,当然明白。“张叔,梁哥您们放心,我心里有数的。”
话聊到这,就算事情结了。
晚上,让一楼直接端菜上来,大家愉快地吃了顿饭,还好,没有喝酒。
等杨志才告辞,回想起梁哥的话,他前世早有领悟。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主角方鸿渐的境遇被人分成三种状态,也是人们需要经历的。
一,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挤进来。
二,城里、城外的人混的很好,前者不想出去,后者不愿进来。.
三,城里城外的人,都可以自由进出,最理想状态。
第一的状态,杨志才用“画地为牢”来形容,世间绝大部分朋友因家庭、工作、生意等不得不被限定在一处。
这种处境像牢笼,可能终身不破。
大多数人们,在这种环境待久了,想改变现状。
一些人缺乏勇气“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些人有勇气试图冲破藩篱,绝大多数人,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第二种他用“呆若木鸡”指代,达到一定高度后,成为某领域的能人强者,当然可以傲世生活,不会挪窝 。
这种人已经算人中龙凤,自由得多。
想想也是,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某些成就。
他们已经算是打破规则,或者说已经掌握了制定规则的主动权。
待在自己生活的“舒适圈”,是不愿意再去,涉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的。
第三则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描绘。
这是理想的生活状态,至少得达到财务自由的条件,才该有的境界。
已经是德高望重的精英了,世间太少太少。
杨志才认为,能达到这种层次的人,万中无一。
他们甚至已经游离在规则之外,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社会与生活,自然是如鱼得水,来去自如。
叔本华说:
“人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刺痛;离得太远会寒冷。”
他把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描述得非常形象具体。
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人生。
有的人过得如履薄冰,有的人仍在踽踽独行,还有的人则在享受生活。
目前,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定的话,层级太低。
杨志才知道,自己还得更加努力。
不能怨老天的不公。毕竟,人家现在,就给了他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已经算非常幸运了。
所以告诉自己:
不管处在那个阶段,不要急,只需稳稳走下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