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寒士争书(1/2)
赵氏庄园增产三成的消息,连同那本神秘的《耕织图说》,便如同长了翅膀,乘着往来商旅的口耳相传,迅速飞出了江北,在更广阔的士林与民间激荡起层层涟漪。起初,人们只是将其当作一桩奇谈,一个证明李青禾农事之能的佐证。然而,当少数人通过各种渠道,费尽周折弄到《耕织图说》的手抄本,亲眼目睹其中那直观的图画与朗朗上口的农事歌诀后,看法便彻底改变了。
这并非什么深奥的经典,也非炫耀文采的辞赋,它就是一部能让土地多打粮食、能让庄户人少走弯路的宝典!其价值,在看重耕读传家的氛围中,陡然提升。
府城的文津桥畔,是书肆林立、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这一日,桥头最大的“翰墨斋”前,却围了一群与往常吟风弄月、高谈阔论氛围格格不入的人。他们大多青衫洗得发白,面容带着清苦与焦灼,正是那些屡试不第、家境贫寒,却又放不下读书人架子的寒士。
引起他们围观的,并非什么新出的时文集注,而是翰墨斋老板不知从何处弄来的一套《耕织图说》手抄本,正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店内最显眼的柜台上,标价不菲。那册页已然被许多人翻看过,边角起了毛,但里面清晰的图画与实用的歌诀,依旧吸引着路过之人驻足。
“老板,这《耕织图说》,能否再便宜些?”一个面容瘦削、颧骨高耸的年轻书生,捏着手里仅有的几串铜钱,语气近乎哀求。他名叫柳明逸,已是第三次落第,家中田产早已变卖殆尽,仅靠老母织布勉强维持,眼看就要无以为继。
翰墨斋老板摇了摇头,指着那标价:“柳相公,非是小老儿不肯通融。您也瞧见了,这书如今紧俏得很,江南江北的庄主、乡绅都派人来问,就这一套,还是托了极大关系才抄录来的。这价钱,已是看在诸位都是读书人的份上,未曾多加。”
旁边另一个年纪稍长的书生叹道:“谁能想到,我等寒窗苦读,竟有一日要为一本农书发愁!可……可这书里所载,确是实实在在的活命之道啊!”
《耕织图说》手抄本流传,书生当袍换书。
柳明逸盯着那本《耕织图说》,眼中挣扎之色愈浓。他想起家中那几亩薄田,因不得法而年年歉收;想起老母灯下织布时佝偻的背影;想起自己苦读诗书却前途渺茫的绝望。功名遥不可及,而眼前的困顿却是实实在在的。若能得此书中之法,即便不能科举中第,回乡务农,或许也能让老母过上几天饱暖日子……
他猛地一咬牙,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迅速解下了身上那件虽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代表着他秀才身份的青色长袍!
“老板!”柳明逸将长袍双手捧上,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我……我以此袍,换此书!可否?”
以袍换书!此举在看重衣冠的读书人眼中,几近惊世骇俗。那长袍虽旧,却是他士子身份的象征,是他寒窗十年的体面!
翰墨斋老板也愣住了,看着那件叠得整齐的青衫,又看看柳明逸那因寒冷和激动而微微发红的脸庞,沉吟片刻,终是叹了口气,接过长袍,将那套《耕织图说》手抄本郑重地交到柳明逸手中:“柳相公……此书,望你善用。”
柳明逸紧紧将书抱在怀里,如同抱住了全部的希望。他仅着单衣,在初冬的寒风中微微发抖,脸上却泛起一种奇异的光彩,对着老板深深一揖,转身便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