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美人谋:锦瑟映江山 > 第35章 书铺暗桩

第35章 书铺暗桩(2/2)

目录

“这…是否有些…”宋怀远终究是读书人,内心有些挣扎。

“宋先生,”谢清晏看向他,目光清澈而冰冷,“韩德远构陷我谢氏通敌时,可曾讲过半分仁义道德?朝堂之争,本就是不见血的沙场。我们此举,非为主动害人,而是自保,是为在必要之时,多一分制衡的力量。况且,若他们行得正坐得直,这一纸墨宝,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少年时的习作罢了。”

宋怀远沉默片刻,想起谢家曾经的险境,终是长长一揖:“怀远明白了。必不负少主重托。”

*?*?*

数日后,“折桂书肆”悄然开张。没有锣鼓鞭炮,只在门口立了一块清雅的木牌,上书“专卖科考精要,附赠名家点评”。

起初,门庭冷落。文华街书铺太多,一家新店难以引起注意。

但宋怀远确有真才实学,他挑选的书籍版本精良,注解详实,偶尔有学子进来翻阅,与他交谈几句,便为其学识折服。加之“购书赠点评”的诱惑,渐渐开始有人尝试。

第一个留下墨宝的,是一个来自山东的青衫学子,买了本《策论观止》,小心翼翼地在特制的洒金笺上誊抄了一段《论语》,满怀期待地交给宋怀远。

宋怀远仔细看过,提笔在另一张纸上写了些中肯的评语,点出其笔力劲道不足、结构稍散的缺点,并给予了建议。那学子如获至宝,连连道谢离去。

有了成功的先例,消息渐渐在备考的学子圈中传开。“折桂书肆”有位不露姓名的宋先生,眼光毒辣,点评一针见血,对科考大有裨益!

书肆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前来购书求评的学子络绎不绝。他们沉浸在即将改变命运的憧憬中,浑然不觉自己留下的那页墨宝,被伙计恭敬地收走,送入后方静室,由宋怀远亲自分类、点评(真正的点评是为了维持店铺信誉和吸引客流),然后按照籍贯、时间,放入那些编号的抽屉里,如同收藏着一份份未来的契约。

谢清晏偶尔会来,从不露面,只在静室内翻阅那些日益增厚的“档案”。她看着那些或稚嫩、或老练、或娟秀、或狂放的笔迹,仿佛看到了未来朝堂上一张张可能熟悉的面孔。

这一日,她正翻阅着新收的一批墨宝,墨痕悄无声息地进来,低声道:“少主,黑风山有消息传回。”

谢清晏动作一顿,合上了手中的抽屉,发出轻微的“咔哒”声。抽屉面板上,刻着一个“豫”字。她抬起眼,眸中一片沉静:“说。”

窗外,文华街书声隐约,阳光正好。

窗内,折桂书肆暗桩已定,静待未来。

而远方黑风山的血与火,即将为这看似平静的京城,拉开又一场风暴的序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