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山河鉴:隋鼎 > 第159章 半渡而击2

第159章 半渡而击2(1/2)

目录

三百死士皆知必死,但军令如山,亦抱了成仁之念,齐声领命,迅速利用落雁坡的陡峭地势,挖掘壕沟,设置障碍,准备拼死一战。

吴璘则含着热泪,带着剩余的四千七百人,头也不回地向白马渡狂奔。身后,很快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兵刃撞击声以及弓弦震响——断后部队已经与“追兵”接战了。这声音如同丧钟,敲在每一个逃亡士兵的心头,让他们更加拼命地奔跑。

就在吴璘部被一路“驱赶”向白马渡的同时,张定澄亲率的主力,已经如同最有耐心的渔夫,在白马渡布下了天罗地网。

白马渡,名虽为渡,实为济水一段极为宽阔的浅滩。水流平缓,河底多为硬沙,水深仅及成人腰际,车马均可涉水而过,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渡口南岸,地势略高,生长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时值冬末,芦苇枯黄,高达一人有余,是绝佳的藏兵之所。芦苇荡之后,则是一片起伏的丘陵,林木虽已落叶,但枝干虬结,足以隐蔽大军。

张定澄将五千精锐如臂使指:命令麾下最善射的两个营,共计一千名弓弩手,潜伏于芦苇荡中,箭矢上弦,屏息凝神,只待号令;命令步卒三千人,藏于丘陵反斜面的密林中,刀出鞘,盾并举,准备在敌军渡河混乱时发起雷霆一击;命令剩余五百人作为预备队,随时策应各方;剩余的五百骑兵,则由他亲自掌握,隐蔽在渡口上游五里外的一处河湾之后,准备在敌军半渡或溃败时,如同利剑般出击,截断归路,扩大战果。

他本人则带着亲兵和参谋,登上一处可以俯瞰整个白马渡战场、却又被几株古松巧妙遮挡的小山包,冷静地审视着脚下的猎场。他严令各部:“未有号令,妄动者斩!我要的,是瓮中捉鳖,一网打尽!”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流逝。斥候如同流水,将前方情报不断传回:

“报!敌军断后部队已在落雁坡与我诱骑激战!”

“报!敌军主力抛弃所有辎重,轻装疾进,距白马渡已不足十里!”

“报!敌军前锋已抵达渡口北岸,正在探查水情,未见异常!”

张定澄面无表情,只是微微颔首。鱼儿,正循着饵料,一步步游向早已张开的巨网。

当吴璘率领着丢盔弃甲、气喘如牛的四千多人终于赶到白马渡北岸时,几乎所有士卒都瘫倒在地,贪婪地呼吸着空气,仿佛刚从鬼门关逃出来。眼前,济水静静流淌,对岸的丘陵树林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宁静而祥和。身后,落雁坡方向的喊杀声已经渐渐平息,那三百断后弟兄的命运,不言而喻。

吴璘强忍悲痛,准备派出多股斥候,沿河岸上下游数里进行地毯式侦查,同时命令部队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

“将军,赶紧渡河吧,后面追来了!再不渡河便晚了!”

“是啊,将军,三百弟兄给我们争取的时间,可不能浪费了!”

“河水不深,可涉渡,对岸沙滩平整,利于整队。”

接连的催促,让吴璘紧绷的神经更是烦躁起来。看来,武阳军的主力确实被自己成功吸引了,或许被主公亲率的那一路所牵制,此地应是安全了。他心中甚至涌起一丝侥幸,只要渡过济水,进入东北方向的丘陵地带,便可设法与长清残军联系,甚至直接退回历城。

他不敢耽搁太久,唯恐追兵解决断后部队后迅速赶来。略作休整,便下令部队开始渡河。

首先下水的是一千名作为先锋的老营兵,他们负责探明水下情况,并在对岸建立警戒线。士兵们脱下沉重的甲胄,由骡马驮运,或者顶在头上,手持长矛,小心翼翼地踏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队伍开始缓缓向对岸移动,在河中央拉成了一条散乱的线。

紧接着,中军主力也开始陆续下水。数千人涌入河道,场面顿时失控。人与人、马与马、骡子与车辆拥挤在狭窄的浅滩上,互相推搡,叫骂声、催促声、水声响成一片。冰冷的河水浸透衣衫,冻得人牙齿打颤,行动越发迟缓。渡河队伍变得臃肿不堪,首尾难顾,阵型涣散,战斗力降至谷底。

吴璘在亲兵的簇拥下,也踏入了齐腰深的河水。他回头望了一眼南岸,那片枯黄的芦苇荡在风中发出沙沙的轻响,静谧得让人心慌,但他此刻归心似箭,只想着尽快到达对岸,将这“诱敌”的任务完成,把这群弟兄带出去。

就在吴璘部超过二分之一的兵马已渡过河心,一部分人马挤在河道中央挣扎前行,而后队尚有千余人未及下水,整个渡河队伍处于最脆弱、最混乱的“半渡”状态时——

“呜——,呜——,呜——”

沉闷的号角声,骤然从南岸丘陵深处响起!声音如同死神的宣告,瞬间盖过了河水的呜咽和人马的嘈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