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 > 第231章 最后一步路,是别人替你走的

第231章 最后一步路,是别人替你走的(2/2)

目录

她没有去揭穿这个属于孩子们的,天真而坚定的“谎言”。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张纸重新抚平,亲自把它装订成册,然后,在第二天清晨,悄悄放进了学堂里每一个新生的课桌之上。

那不是一页纸,那是未来的火种。

当夜,风雨大作。

柳如烟起身去关窗,狂风吹得窗棂砰砰作响。

恍惚间,她仿佛听见屋檐的阴影下,传来一声极轻的低笑,一如多年前,在那幽暗的影阁密道中,那人贴着她耳边,戏谑又笃定的低语:

“你查不到我,是因为我,从来就不在任何记录里。”

京畿,度支司。

新修订的《国策要览》即将定稿,朝中诸公一致决定,增设“民生智囊阁”,统筹天下农工水利之新法,并力邀巡按程雪,出任首任主官。

然而,在朝会上,程雪却出人意料地婉拒了。

“真正的智囊,不在殿堂之上,”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在每一个不愿让土地荒掉的人脑子里。”

她反向提议,废除“智囊阁”,改设“百工献策台”。

不问出身,不论文凭,凡有益于民生之实用新法者,皆可登台陈述,由百官现场聆听,当场评议。

提议通过。

献策台设立的第一日,便有一位农妇登台,详细讲解她如何利用蚯蚓、落叶和厨余,制造出肥力惊人的“黑金土”;随后,又有一位盲眼的老医者,手持一根竹筒,教众人如何通过嗅闻不同土地的气味,来预判来年的病虫之灾。

当被问及这些奇法从何而来时,他们都给出了相似的答案:“祖上传下来的。”“自己琢磨的。”

程雪站在台下,默默地听着,泪水不知不觉间,早已湿透了衣襟。

她终于明白了陈默所做的一切。

他不是要成为救世主,他是要唤醒沉睡在每个人血脉里的,那个名为“文明”的东西。

文明,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把别人没说完的话,用自己的方式,接着说下去。

北境,边关旧地。

李昭阳躺在床上,已是弥留之际。

子孙环绕膝下,哭着问他可有遗训。

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用尽最后的力气,艰难地抬起手,指向院角那把早已锈迹斑斑的铜犁铧。

家人不解。

他浑浊的目光却异常坚定,一字一顿地说道:“埋了……但别忘了……每年春天……会有人……把它挖出来……擦亮……再用一次……”

话音落,他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葬礼那日,风雨交加。

数十名闻讯赶来的老兵,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

他们没有带来纸钱,每个人怀里都抱着一个陶罐,里面装着满满的泥土。

他们默默地将陶罐绕着新坟,围成一圈,象征着陈默当年传下的“五步护田法”。

他们不报姓名,不言过往,只是在风雨中,齐声低诵着那句早已刻入骨髓的歌谣:

“根往深处走,人往高处活。”

故土,早已废弃的炊事营。

清明时节,韩九前来祭扫。

他意外地发现,在荒草丛中,竟不知被谁立起了一座小小的石龛。

石龛里没有神像,只放着一只用泥土捏成的、盛着干粥的碗的模型。

旁边石壁上,刻着三个粗朴的字:饭魂碑。

他正欲叩拜,身后忽然传来一阵孩童的嬉闹声。

“今天我们来签到啦!”

韩九猛然回头,只见一群半大的少年,正有模有样地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不远处的空地上画着格子,埋下陶罐,撒着不知从哪找来的草籽。

一个领头的孩子,更是叉着腰,大声喊道:“今日任务:救活一亩地!完成就有饭吃!”

韩九愣住了,随即,这个朴实寡言的汉子,爆发出一阵酣畅淋漓的大笑。

夕阳西下,他走到那座“饭魂碑”前,缓缓脱下脚上那双早已磨破的草鞋,小心翼翼地塞进了石龛的底部,如同交付一件信物,又像是在完成一场迟到了多年的交接。

风过林梢,飒飒作响,仿佛有一声遥远而清晰的提示音,在他心底响起:

“今日签到,获得:希望。”

此刻,陈默的旅途仍在继续。

他离开奔流入海的江口,逆流而上,穿过繁华的鱼米之乡,脚步最终停在了一片寂静的土地前。

风中,再也闻不到海的咸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草木腐败与淤泥混合的死气。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片广袤得望不到边际的死寂之上——那是一片无垠的废弃圩田,田埂早已崩塌,如同巨兽被风化的惨白骨骸,无声地诉说着此地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破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