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21章 夏雨砺锋,静待天时

第421章 夏雨砺锋,静待天时(2/2)

目录

新的指令迅速化为行动。北地郡的战争机器开动得更加精密。朔方方向,赵破奴很快组建了数支由悍卒组成的“跳荡营”,他们熟悉漠南地形,骑术精湛,开始频繁主动出击,像狼群一样狩猎落单的匈奴小队,袭击小型部落,取得了不少战果,虽规模不大,但极大地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缴获的牲畜也补充了军需。玉门关内,王猛派出的死士成功烧毁了匈奴一处大型攻城梯制造点,延缓了其进攻步伐。郡内工匠坊日夜赶工,新的制式弩机、箭簇不断产出。与羌胡的边境贸易在官方监管下悄然扩大,换回了急需的战马。

李玄业更加忙碌,他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郡务之中。父亲李凌似乎有意放手,越来越多的日常决策交由他先行处理。李玄业展现出惊人的精力和效率,每日批阅大量文书,召见各级官吏,处理各种政务,其批示果断明晰,处事公允,令周勃等老臣也暗自佩服。在协助父亲处理军务时,他对舆图的熟悉程度、对敌我态势的分析判断,也愈发精准老辣。

六月十五,月圆之夜。李凌在书房听取儿子对本月郡内钱粮收支、军械打造、边情汇总的详细报告。李玄业条分缕析,数据翔实,见解深刻。

“业儿,这些时日,辛苦你了。”李凌看着儿子略显清瘦却目光炯炯的面庞,心中满是欣慰,“北地诸事,你已可独当一面。为父……甚为放心。”

李玄业心中一暖,肃然道:“此乃儿臣本分。全赖父王信任与诸位世伯辅佐。儿臣年轻,经验浅薄,尚需时时请教父王。”

李凌点点头,话锋一转,似是无意中问道:“近日处理政务军情,可曾有何……特别之感?譬如,夜深人静时,或决策重大事宜之际?”

李玄业微微一怔,仔细回想,摇了摇头:“回父王,儿臣只觉责任重大,常恐有负所托,唯有兢兢业业,勤勉办事,倒未曾有何特别之感。只是……有时思及关东战火,边关将士浴血,心中不免沉重,愈发觉得守土安民之责,重于泰山。”

李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似是放心,又似有些许难以言喻的期待。他挥挥手:“无他,随口一问。你去忙吧。”

李玄业告退后,李凌独坐书房,再次抚摸胸前的魂佩。那冰冷的触感依旧,但当他回想起儿子刚才那句“守土安民之责,重于泰山”时,心中那份与北地山河血脉相连的感觉愈发清晰,魂佩似乎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温热。他隐约感到,这份“责任”与“守护”之心,或许正是沟通那冥冥中“神国”的桥梁,而这份感应,目前似乎只应于他一人之身。

“业儿虽佳,然机缘未至……或许,这便是天意?”李凌心中暗忖。

六月下旬,关东战局传来重大转折消息:太尉周亚夫率军出奇兵,大破吴楚联军于昌邑,吴王刘濞败走东越,后被斩杀。楚王刘戊等兵败自杀。七国之乱主战场,以朝廷大获全胜而告终!消息传至北地,官民振奋!

然而,与此同时,朔方急报:匈奴利用汉室内乱初平、注意力东移之机,右贤王亲率本部精骑三万,汇合其他部落,共计五万大军,猛攻朔方高阙塞!赵破奴率军死战,情势危急!

战争的焦点,似乎瞬间又回到了北地。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景帝纪:“(前元)三年……春……二月……吴王濞反……(六月)破吴楚军……”

* 家族史·始祖本纪:“景帝前元元年夏,北地夏雨及时,稼穑繁茂。凌公纳世子‘以攻代守、开源节流、前伸情报’之策,边患得抑,内政益精。适时,关东七国之乱平定,然匈奴大举寇边,朔方告急。世子玄业理政愈熟,堪当大任。”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夏雨砺锋,上帝勤修内政;静待天时,圣域稳守边疆;圣嗣理万机,已具人主之度。”

* 北地秘录·内外交困:“七国乱平,匈奴乘隙来攻,北地临大敌。李凌倚重世子,整军经武,应对危局。玄业显干才,人心归附。”

(第四百二十一章 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