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09章 金城决策,砥定西锤

第409章 金城决策,砥定西锤(2/2)

目录

“末将遵命!”周勃领命。

“破奴,”李凌目光转向都尉赵破奴,“兵贵神速!增援玉门的五千精锐,由你亲自从各营中遴选,必要百战劲卒,尤善骑射、耐苦战者!十日内,必须完成集结、装备配发、临战训示!由其部将统领,先行开赴玉门!你本人,需统筹朔方、北地两处防务,严防匈奴趁我西顾,偷袭北线!朔方方向,尤其要加意戒备!”

赵破奴慨然应诺:“王爷放心!末将已有人选,皆是我北地儿郎中的翘楚!十日内必集结完毕,誓师西进!朔方有末将在,胡虏休想越雷池一步!”

“子通仍在玉门,”李凌对众人道,“西域事务,千头万绪。‘护西域校尉’王猛,权责加重,然其地处前沿,需我等大力支持。业儿,”他看向李玄业,“联络、协调之责,由你总负。与玉门关的一切文书往来,情报分析,物资需求核实,乃至与乌孙都督猎骄靡的初步交涉(除正式册封礼仪外),均由你先行处理,提出意见,报我定夺。西域事务曹需全力运转,细作派遣、情报汇总,需更加精细。尤其要密切关注车师、龟兹等国之动向,匈奴之反应。”

李玄业肃然起身:“儿臣领命!定当悉心办理,确保玉门关与狄道信息畅通,协助王校尉稳定西域局势。”

李凌又对众人道:“大行令王大人不日将赴玉门册封,此乃宣示汉威、稳定乌孙人心之关键。所需仪仗、赏赐之物,需精益求精,务必彰显天朝气度!此事,由勃兄协同典客曹办理。”

“老臣明白!”周勃应道。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各项任务均明确到人,时间节点清晰。大行令王恢在旁聆听,见北地郡上下号令严明,应对迅捷,井井有条,不禁暗自点头,心道:“靖王治军理政,果然名不虚传。世子年轻有为,诸臣尽心用命,朝廷西顾,可谓得人。”

十月初,北地郡全面进入了战时状态下的高效运转。狄道城外,新设立的西征大营内,人喊马嘶,一队队精锐士卒开入,领取崭新的衣甲、锋利的兵刃、强弓硬弩,士气高昂。通往西方的官道上,运送粮草辎重的车队络绎不绝,首尾相接。郡府各曹署,灯火常明,吏员们忙碌地核算账目、起草文书、调拨物资。世子李玄业的书房,成了事实上的西域事务协调中心,各地讯息如雪片般飞来,经他梳理分析后,或直接处理,或呈报父亲,其决断之明快,考虑之周详,令周勃等老臣也暗自赞叹。李凌则坐镇王府,总揽全局,批阅如山公文,接见各方官吏,决策军国要务,常常忙碌至深夜。

在此百忙之中,李凌并未忘记那玄妙的“神谕”。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独处一室,默运那篇法诀,尝试感应那冥冥中的“信仰之力”。他隐约感到,随着北地郡这台机器为了一个宏大的国家目标而全力开动,随着无数军民为此目标而奋斗,似乎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力量,正在缓缓汇聚。这种感应虽仍极其模糊,却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

十月初五,大行令王恢在五百北地精骑的护卫下,携带着丰厚的赏赐与庄严的仪仗,离开狄道,浩浩荡荡前往玉门关,准备举行册封大典。同日,由赵破奴精心挑选的五千西征先锋,在北地军民的热烈欢送下,誓师出征,踏上了通往玉门的征程。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西方苍茫的地平线上,带去了北地的决心与力量,也带去了帝国经略西域的新希望。

李凌与李玄业站在狄道城头,目送着远去的队伍。

“业儿,看见了吗?这便是大势所趋。”李凌缓缓道,“朝廷决断,军民用命,万众一心,方能成此大事。我辈身处其中,唯有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方能不负君恩,不负民心。”

“儿臣明白。”李玄业目光坚定地望着西方,“此去玉门,道阻且长,然功在千秋。我北地子弟,必将在西域写下壮丽篇章。”

秋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袍,远方天地辽阔。金城(狄道)的决策,已然化为坚定的行动,西陲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而更大的风浪,或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百官公卿表:“大行令,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四年冬,朝廷诏至,册乌孙王嗣,设玉门关,授凌公总西陲后勤。凌公部署,遣精兵,输粮秣,西略遂入实行。世子玄业协理西域事,愈见干练。”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金城决策,上帝承命安边;砥定西陲,圣域宏图展布;圣嗣理繁剧,砥柱之才已成。”

* 北地秘录·西略始行:“朝廷定策,北地为主;李凌总责后勤,遣兵输粮;世子协理西域事,西进战略进入实质阶段。”

(第四百零九章 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