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太皇太后的懿旨(1/2)
臣领旨!明珠虽年迈,此刻也精神抖擞。
李光地听旨!命你与理藩院尚书阿喇尼,拟定谈判方略。核心一条:黑龙江以北,包括雅克萨、尼布楚、楚库柏兴等城,皆为我朝固有领土。罗刹国若不退还,谈判便无基础。此外,可许其通商,但必须在指定地点,且需我朝册准。
臣领旨!李光地沉稳应答。
高士奇听旨!命你立即起草诏书,布告天下,历数罗刹国侵我疆土、杀我边民之罪行,阐明我朝护土保民之决心。诏书要写得义正词严,气势磅礴,让天下皆知朕意!
臣领旨!高士奇心中暗喜——这正是他大展文笔之时。
陈廷敬、徐乾学听旨!命你二人筹备,待罗刹使团到京后,引其参观翰林院、国子监,展示我朝书籍之富、学问之深。可安排饱学之士,与其辩论,若他们有人通晓拉丁文或俄文,亦可直接交流,驳倒其所谓东正教文明之妄语。
臣等领旨!陈、徐二人齐声应诺。
康熙帝部署完毕,复又举杯,朗声道:
今日元日,先有诗酒风流,后有军国务实。此正合圣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之旨。罗刹国若知我朝既有如此文采,又有如此武备,当不敢轻狂。来,众卿再饮此杯,愿我今年,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这场元日宴会,至此已完全转变为战前动员会。
但与众不同的是,康熙帝并没有因为军情紧急就取消诗文唱和,反而将二者巧妙结合——以文采显示文明之高度,以武备展示保护文明之决心。
这种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手腕,正是康熙帝政治智慧的体现。
酒宴继续进行,但话题已转向如何对付罗刹国。
索额图与众人讨论八旗骑兵的阵型,李光地与理藩院官员商议谈判底线,高士奇则已在构思诏书内容,陈廷敬与徐乾学则开始盘算如何挑选翰林院中最博学的官员,以备与罗刹人辩论。
康熙帝看着殿中热烈讨论的群臣,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二十五年的帝王生涯,他早已学会了如何将不同的政治目标融合在一次宴会之中。
悼念纳兰,是重情;群臣献诗,是重才;决定征讨罗刹,是重威。
三者并行不悖,反而相得益彰。
他命太监取来一幅巨大的《坤舆全图》,摊在御案上,手指向黑龙江流域,对身边的高士奇道:
澹人,你看,这黑龙江以北,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物产丰饶。罗刹国人远在万里之外的莫斯科,却来抢我疆土,实在可恶。朕意已决,不仅要收复雅克萨、尼布楚,还要在黑龙江两岸,设立永戍,驻兵屯田,永绝后患。
高士奇凝视地图,赞道:
皇上深谋远虑。臣闻黑龙江流域,盛产东珠、人参、貂皮,且土地可耕可牧。若设永戍,非但可以防罗刹,更可为我朝增一富庶之地。此真乃万世基业!
康熙点头:
朕要你写的诏书,不仅要谴责罗刹,更要向天下阐明此意——朕用兵,非为开疆拓土之虚名,实为保全疆土、护我子民之实利。要让百姓知道,朕花的每一两银子,流的每一滴血,都是为了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