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李光地陈廷敬作诗(2/2)
李光地此诗,乃是一首五言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
诗中指鳌拜,指三藩,指东宁府,指俄罗斯,河伯听约束指黄河治理,漕运通达指南粮北运。
全诗概括了康熙二十五年来的四大武功与两大文治,最后以尧舜禹汤让一头作结,将康熙帝比于上古圣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颂扬,可谓到了极致。
康熙听罢,微笑点头:厚庵先生过誉了。尧舜禹汤,岂朕所能及?然先生诗中,确也道出了朕的心事。
他嘴上虽谦,心中却甚是受用。
文武群臣听罢,无不感叹:“果然是容若的师傅,短短一刻钟,竟做出如此诗赋.......”
纳兰性德的师傅是师傅,康熙的师傅就不是师傅吗?
康熙的师傅何许人也?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山西泽州人,顺治十五年进士,现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他不仅是政治家,更是着名学者,曾奉旨编纂《康熙字典》,对文字音韵之学贡献极大。
他诗文俱佳,风格典雅中正,颇合康熙脾胃。
从康熙童年起,至康熙二十五年,陈廷敬给康熙讲课二十七十年。
从一个庶吉士,做到如今的内阁宰相,陈廷敬从未传出不良的事情。
不贪污、不受贿、不结党营私,始终站在康熙的身边。
康熙想让陈廷敬教太子阿哥们读书,但陈廷敬一来是大儒,二来又是康熙的老师。
因此阿哥们,尤其是太子和大阿哥们劝解康熙,说不敢让陈廷敬担任老师。
康熙这才收回成命,让陈廷敬继续朝中任职。
李光地得到了康熙的肯定后,立刻看向陈廷敬。
李光地不傻,风头自己出了,可朝中真正的大儒,自熊赐履罢官后,唯有陈廷敬。
“陈阁老,于情于理,也应该您作诗一首了。”李光地端起酒杯,:“下官敬您一杯。”
陈廷敬如今已经奖金半百,也端起酒杯回道:‘多谢。’
陈廷敬趋前两步,躬身道:臣才疏学浅,然蒙皇上知遇之恩,无以为报,亦有小诗一首,以纪盛典。
“曙色初开万户春,太平天子太平臣。
河清海晏祯祥集,物阜民康德化淳。
廿五韶华成伟业,八荒玉帛仰皇仁。
他年青史标功绩,必曰康熙盛世真。”
“好!”康熙闻听陈廷敬的诗句,忍不住拍手叫好。
康熙的话音刚落,就瞧到年迈的安亲王走出来说道:“好一个太平天子太平臣,陈大人历经三藩之乱,仍能将户部管理的妥妥当当,这大清的太平盛世,你陈廷敬就是最大的股肱之臣。”
陈廷敬看向安亲王作揖摆手:“安亲王谬赞了.......分内之事,怎敢贪功?”
康熙忍俊不禁:“他年青史标功绩,必曰康熙盛世真,这盛世中的栋梁,便是安亲王、康亲王、索额图、明珠、还有你陈廷敬、还有在座的诸位文武臣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山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