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 第98章 风起青萍末

第98章 风起青萍末(2/2)

目录

王钦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他脑海里浮现的,是未来智能手机普及后,人们随时随地刷着微博、微信、看视频的场景。公共无线网络,确实是支撑那个时代的基础之一。现在布局,看似过早,但正如徐永哲所说,是卡位关键基础设施的尝试。

“永哲,你认为这个项目,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王钦背对着徐永哲,问道。

徐永哲思考了一下,回答:“我认为是团队对无线技术应用的理解,以及他们敢于尝试新商业模式的勇气。当然,还有‘公共wi-Fi热点’这个切入点本身潜在的平台价值。”

“平台价值……”王钦重复了一句,转过身,“你看得还不够深。如果仅仅是一个接入服务,它的壁垒不高,很容易陷入价格战。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这个网络入口,未来可能汇聚的用户数据、可能衍生的增值服务、以及对华创自身移动终端设备(如果未来我们进入的话)的支撑效应。”

徐永哲眼睛一亮,深受启发:“王总,您的意思是,这不仅仅是一次财务投资,更是一次战略性的落子?”

王钦点点头:“可以这么理解。但我们不能盲目。这样,同意对‘迅驰科技’进行尽职调查,投资额度控制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作为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探路石’。投资后,不仅要派财务监管,更要派技术接口人,深度参与其技术路线讨论和运营尝试。我们要的,不只是财务回报,更是对这个新兴领域的认知和未来可能的选择权。”

“明白!”徐永哲振奋地答道。

王钦缓缓地坐回到那张略显陈旧的办公桌前,他的动作显得有些凝重,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决定着一个重要项目命运的关键。他凝视着那份摆在面前的建议书,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都是经过团队成员们反复讨论和分析得出的结果。

在深思熟虑之后,王钦终于下定决心,拿起笔,在建议书上签下了“原则同意,推进尽调”的意见。这几个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他对这个项目的初步认可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笔投资的金额相对来说可能并不大,在华创这样庞大的体系中,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王钦心里很清楚,许多伟大的变革往往就源自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青萍之末”。就像他当年在黑市用区区几块钱起步一样,谁能想到那个小小的开端竟然会发展成后来的商业帝国呢?

布局未来,不仅需要有宏大的战略眼光,更需要有在细微之处落子的耐心和远见。华创的战略投资,就如同在广阔的未知海域中洒下的一些探测浮标。这些浮标或许大部分都会默默无闻地沉没,但只要有一个能够捕捉到洋流的方向,那就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王钦相信,这个项目虽然目前看起来规模较小,但它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机会。通过进一步的尽职调查,他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评估其风险和收益,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放下笔,王钦靠在椅背上,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他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相信它有可能成为华创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