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声波触网(2/2)
然而,这个看似诱人的市场,门槛却高得令人窒息:参与“金字工程”的项目,对产品的技术先进性、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近乎苛刻;采购流程极其复杂规范,往往需要经历多轮的技术pK、资质审核和商务谈判;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早已被一些有深厚国资背景、或与各部委关系密切的老牌It企业所盘踞,客户关系和行业经验壁垒极高。对于华创这样一家草根出身、主要市场在教育和中小企业的民营公司来说,想要挤进去分一杯羹,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难如登天。
公司内部再次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分歧。以部分财务和销售出身高管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公司应该专注于在已有优势的教育和工控领域精耕细作,稳扎稳打,不要好高骛远去啃“金字工程”这块硬骨头,以免投入巨大却收获寥寥,甚至拖累公司主业。而以研发和市场部门年轻骨干为代表的“激进派”则情绪激昂,认为这是华创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举跻身国内一线It厂商行列的绝佳历史机遇,必须不惜代价、全力一搏,绝不能错过这班时代的列车。
面对再次激烈的争论,王钦在经过几天几夜的深思熟虑后,再次展现出他作为企业掌舵人的战略决断力。
“金字工程,我们必须参与!而且是要作为公司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来全力推进!”他在一次决定公司命运的高层战略会议上,一锤定音,“这已经不是我们想不想参与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华创未来生死存亡的问题!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最大规模的It采购需求,最优质的项目,都将来自于这些由国家主导的行业信息化项目。如果我们现在被排除在这个主流市场之外,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被彻底边缘化,甚至淘汰出局!”
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其中的难度,并没有被激情冲昏头脑:“当然,认识到重要性不等于我们要去蛮干。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和背景,想要在‘金字工程’里扮演主角,独立承接大型系统集成项目,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策略不是正面强攻,而是‘侧翼渗透’,像钉子一样,先在一个点扎进去!”
他随后制定了清晰而务实的“侧翼渗透”策略:
1.合作借力,融入生态:主动放下身段,寻找那些已经在“金”字工程某些领域有成功案例、有深厚客户关系的系统集成商或行业应用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华创可以作为他们的硬件设备供应商、或底层技术模块的提供者参与进去,先“借船出海”,在项目中“混个脸熟”,积累行业经验和业绩。
2.重点突破,单点极致:避免贪大求全,集中力量选择一两个我们有一定技术积累、且大型厂商可能忽略的细分应用点。例如,针对税务系统大量报表打印的需求,开发高效稳定的报表打印机共享与控制系统;针对银行网点终端设备分散管理的痛点,开发轻量级的终端监控与管理软件。把这些点做到极致,做成行业内最好用的解决方案,以此作为撕开市场的突破口。
3.打造样板,复制推广:一旦通过合作或单点突破获得项目机会,就必须集中公司所有优势资源,不计成本地做好第一个试点项目。不仅要确保技术成功,更要追求极致的客户满意度,将其打造成行业内具有示范效应的标杆案例。然后,利用这个样板,去进行大规模的复制和推广。
4.资质准备,补齐短板:立即启动“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等参与政府项目必备的资质申请工作。王钦明确指示,没有这些“敲门砖”,我们连参与投标的资格都没有,必须尽快补齐这块短板。
战略一旦明确,整个华创电子就像一部被注入了新指令的精密机器,开始高效地全速运转起来。各个部门被动员起来,任务被层层分解,目标被落实到人。
王钦深刻地感受到,华创电子正站在一个巨大的历史风口之上。这个机会,抓住了,公司就有可能脱胎换骨,真正从一家偏居一隅的“小巨人”,成长为一家在全国有影响力、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抓不住,可能就永远失去了跻身中国It产业主流的资格,未来的发展空间将被大大压缩。
压力如同泰山压顶,但王钦内心却因此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和昂扬的激情。
然而,就在他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准备在“金字工程”这片新战场上大展拳脚之时,一封薄薄的、来自海外、标记着“URGENt”的电报,被秘书小心翼翼地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信封上,是那家负责流片的海外Foundry公司的标志。
王钦的目光瞬间凝固了,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突然加速的心跳,竟然感到一种久违的、混合着巨大期盼与深深恐惧的紧张。他伸出手,缓缓地,拆开了那封决定着那颗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华创一号”运动控制芯片命运的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