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应对洗牌(2/2)
“第四,市场宣传!市场部做好准备,‘华创3000’一经下线,宣传攻势立刻启动。核心广告语就是——”王钦拿起笔,在白板上用力写下了一行字:“用286的价格,享受386的性能! 我们要把公众的注意力从‘降价’引导到‘技术升级’上来,把这盘价格战的棋,下成我们的技术领先局!”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如同作战地图上的箭头,指向同一个目标。整个华创电子公司,就像一台原本匀速运行的机器,骤然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每一个齿轮都开始高速运转起来。研发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通明,生产线的节奏明显加快,供应链的同事提着包奔波于各大供应商之间,市场部则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预热策划。
王钦亲自坐镇“华创3000”项目指挥部。得益于前期扎实的技术预研和积累,项目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虽然英特尔cpU降价导致整机成本有所下降,但386带来的性能提升是飞跃性的,最终呈现出的性价比极具冲击力。
一个月后,当市场上大多数厂商还在焦头烂额地应对286机型的价格混乱,纠结于降价幅度时,华创电子的“华创3000”电脑,如同一声惊雷,悄然登陆市场!
“用286的价格,享受386的性能!”
这条简单直接却极具杀伤力的广告语,配合着在《计算机世界》等专业媒体上的集中投放,瞬间在目标用户群中引爆了话题。那些对计算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科研单位、设计院所、以及追求效率的企业用户,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将目光投向了华创。订单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来,销售部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生产线开足马力,三班倒连轴转,仍然满足不了汹涌的需求。
华创电子,这家年轻的公司在这次行业巨变中,再次展现了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执行能力。它没有被动地卷入价格战的漩涡,而是巧妙地利用外部变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蛙跳”,不仅成功规避了风险,更是将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面对空前的成功,王钦的头脑异常清醒。庆功宴的酒杯还未冷却,他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他知道,单一产品的成功难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必须构建更深的“护城河”。他决定趁热打铁,推出酝酿已久的“软硬一体”行业解决方案,将硬件优势与软件服务深度绑定。
针对教育市场,华创推出了“华创电脑教室整体解决方案”,不再是简单地卖电脑,而是包含了机房布线、硬件选型、教学管理软件、题库系统甚至教师培训的一揽子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资金有限但又渴望信息化教学的学校。
针对金融领域,特别是正在兴起的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华创推出了“华创柜台业务系统”,将定制的终端机、专用的业务处理软件以及及时的维护服务打包,解决了他们业务电子化的燃眉之急。
这套“组合拳”精准地击中了市场的痛点,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华创在华南pc市场的地位,更让“华创”这个名字开始在全国特定的行业市场内崭露头角,接连拿下了几个标志性的大单。公司的业务模式变得更加多元,抗风险能力显着增强。
随着业务的飞速扩张,华创的员工人数突破了百人,原有的办公和生产场地变得拥挤不堪。公司租下了更大的厂房和办公室,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王钦深知,粗放式的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公司的规模,必须引入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在林晓霞的鼎力协助下,他开始强力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岗位责任制。
同时,王钦展现出了惊人的魄力,大力提拔了一批有冲劲、有能力的年轻骨干,充实到管理和技术关键岗位。而对于创业元老郭强,王钦进行了一次深谈。他充分肯定了郭强在生产管理上的贡献,但坦诚地指出,公司未来更需要他在品质把控和客户服务这座“大后方”上坐镇。经过一番思考,郭强接受了王钦的安排,从日常生产管理转向负责新成立的“品质管理部”和“售后服务部”。这对郭强个人而言是一次转型,对公司而言,则是将最重要的生命线交给了最可靠的人。
王钦自己,则逐渐从繁琐的日常运营中抽身出来。他站在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日新月异的深圳特区,心中感慨万千。从倒卖山货起步,到组装收音机,再到生产电路板、制造电脑,从单打独斗到管理上百人的团队……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也充满了时代的机遇。
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眼前的成功,不过是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软件、网络、多媒体……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变革风起云涌,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态系统和战略眼光的竞争。
就在这时,那个关于“连接”的念头,那个曾在陈浩简陋演示中看到的、如同闪电般照亮未来的愿景,再次在他心中变得无比清晰和强烈。
他拿起内部电话,按下几个号码,沉声道:“让网络技术预研小组的陈浩,带着他们那个文件共享软件的演示版,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
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条通往未来的、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征途。而号角,已然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