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铸剑为犁(2/2)
当夜,苏州知府在府衙设宴,特意派人来请沈沫月——自从她上个月献上治水患的药方后,百姓们都称她“神医”,知府自然想让她陪驾。沈沫月推脱不过,只能赴宴,坐在末席的位置,看着主位上的慕容锋与乡绅们推杯换盏,眼底没什么波澜。
酒过三巡,慕容锋突然放下酒杯,目光扫过满座宾客,缓缓开口:“朕听说苏州的双面绣天下闻名,一面绣锦绣江山,一面绣儿女情长,一针一线都藏着巧思。”
知府忙起身附和,脸上堆着笑:“陛下好见识!苏州最擅长此技的绣娘就在府中,臣这就让人……”
“不必。”慕容锋打断他,目光径直掠过末席,落在沈沫月身上,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朕更想听‘神医’说说,若江山与情长不可得兼,该如何抉择?”
满座宾客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沈沫月身上。她放下手中的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声音清越,传遍整个厅堂:“那就绣第三面——藏在锦缎夹层里的,初心。江山的初心是护百姓,情长的初心是守真心,若两者同根,又何谈不可得兼?”
满座愕然中,慕容锋突然抚掌大笑,声音里带着久违的畅快:“好!说得好!赏!”
他赏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道早已拟好的圣旨——封沈沫月为龙国首位女医正,掌天下医馆革新,可直接面圣奏事。
沈沫月跪接圣旨时,慕容锋弯腰,在她耳边轻声道:“你说要站着偿还沈家的债,不愿靠朕的恩宠立足,那朕就给你更大的舞台,让你用医术护住这天下百姓,这才是沈家忠烈该有的荣光。”
当晚沈沫月回到药圃,推开门时却愣住了——院中原本空着的水缸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株并蒂莲。花苞初绽,一红一白两朵花紧紧挨着,同根而生,在月光下泛着温柔的光。
更鼓敲过三响,沈沫月坐在灯下,缝制新的医正官服。针尖不小心刺破指尖,她下意识地吮了吮,窗棂却突然被人轻轻叩响。
“朕心口疼。”慕容锋的声音隔着窗纸传来,带着几分刻意的委屈,像从前受伤时向她撒娇的模样。
沈沫月手中的银针已捏在指尖,却迟迟没动作,语气带着几分无奈:“陛下行宫中有太医,该传太医诊治。”
“太医治得了风寒,治不了相思。”他的声音轻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沫月,朕知道你还在怪朕,可朕……”
夜风卷着淡淡的莲香潜入屋内,沈沫月看着窗纸上那个熟悉的剪影,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在朔州军营,他重伤初愈,也是这样深夜翻墙到她的医帐外,说心口疼,其实只是想多见她一面。
“慕容锋,”她轻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释然,“若我永远不能以皇后的身份站在你身边,甚至不能以女子的身份与你相守呢?”
窗外静默了片刻,随后传来更轻的回应,却字字清晰:“那就以医正的身份,以臣子的身份,与朕共治这江山。朕要的从来不是你困在后宫,而是你站在朕身边,一起看这万家灯火。”
晨曦微露时,沈沫月打开房门,却见阶上放着一柄玄铁剑。剑身古朴,刻着八个小字,字迹苍劲有力:
“铸剑为犁,与子同耕。”
她伸手抚过那些字迹,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眼泪却终于落下。原来有些情意,不必非要相依相守,不必非要冠上“夫妻”的名分。只要在各自的位置上,守着同一份初心,遥望同一片山河,便已是最好的结局。
远处传来孩童的读书声,近处的并蒂莲迎着朝阳,缓缓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