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牧羊人:活着再见 > 第9章 血浸枪托时

第9章 血浸枪托时(2/2)

目录

“呃——”他喉结滚了滚,没发出完整的声,血沫却顺着嘴角往下淌。

视线里的沙袋开始晃了。那些去年抗洪剩下的沙袋,编织袋上的白痕本是水浸的印子,此刻在暮色里化成一团团模糊的光斑,红土从袋口的绳结里漏出来,“簌簌”落在他脚边,像谁撒了把碎火星。他死死盯着护木,那冷硬的金属上,血正顺着防滑纹往下爬——先聚成颗饱满的血珠,在纹路里打了个旋,跟着“啪”地坠在淌。

这血烫得厉害。护木的金属本是凉的,被血一浸,竟泛出层暖烘烘的湿,连带着李凯攥枪的左手都沾了热。他忽然想起矿道里那截浸了桐油的引线,也是这样红得发暗,也是这样带着股钻心的烫,当时用手指碰了下,烫得他猛地缩回手——此刻这疼,比那引线烫十倍,烫得他骨头缝里都发颤,却偏舍不得松开护木。

指节因为用力泛了白,可食指怎么也勾不动扳机了。剧痛还在往骨髓里钻,像有无数根烧红的针在同时扎,他能感觉到肩窝的血还在涌,把战术背心的帆布浸得发胀,像块吸饱了水的海绵。远处的枪声还在响,香客的微冲“哒哒”地叫,可他的耳朵里只剩“嗡嗡”的鸣响,像被这剧痛堵死了似的。

他只能盯着护木上的血线。那线还在长,绕过护木的棱角,往枪托的木纹里钻,红得发沉,像要把这挺机枪的冷硬都浸软了。

“趴下!”

这两个字像块烧红的铁锭被风裹着砸过来,带着邓班喉间没散尽的烟草味——是早上巡逻时卷的旱烟,烟丝粗得硌牙,此刻混在他急促的喘息里,撞在李凯耳鼓上“嗡”地一响。吼声刚落,青石板上就滚来一串沉实的“踏踏”声,是战术靴碾过碎石的动静,鞋跟磕在石板的凹坑里,每下都带着股不容错辨的急劲,像有人拿木槌在敲绷紧的鼓皮,离得越近,鼓点越密,连李凯肩头的血都跟着颤。

李凯刚要转头,后颈就被一只大手攥住了。那手掌糙得像块磨砂岩,指根的老茧是常年握枪磨出来的,硌得他后颈的皮肤发紧,掌心却带着股烫人的热——是邓班刚摸过手雷袋的缘故,帆布上的汗气混着手心的温度,死死摁着他往下沉。李凯的身体猛地弓起,像被按进水里的虾米,腰腹的肌肉瞬间绷紧,呼吸卡在喉咙口,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咚咚”撞着肋骨,和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叠在一块儿。

“砰。”

额头结结实实磕在沙袋上。编织袋的粗麻喇得眉骨生疼,袋里的红土被这一下震得“簌簌”往下掉,土粒钻进李凯汗湿的睫毛里,涩得他眼睛发酸。这红土他认得,是去年抗洪时从导流沟里挖的,土块里还混着几粒没磨碎的石英砂,硌在额角像细小的玻璃碴。更沉的力道还在往下摁,邓班的胳膊压着他的后背,战术背心的帆布蹭过他渗血的肩头,“刺啦”一声带起阵灼痛,李凯这才发现自己的血已经把两层衣服浸得发黏,像块湿抹布糊在皮肤上。

红土还在掉,混着额角新渗的血珠,顺着鼻梁往嘴角滚。血是热的,带着股铁锈的腥,红土是干的,泛着点山涧水浸过的凉,两样东西在唇齿间搅在一块儿,先是尝到土粒的涩,跟着是血的腥,最后漫开一股发苦的味——这味道猛地拽开了记忆的闸门。

三年前缉毒的那个雨夜,也是这味。当时他扑在匪徒身上,对方的血溅在他脸上,混着泥地里的腐叶味,腥得发冲,苦得钻心。那血是热的,顺着下巴往脖子里淌,像条小蛇钻进衣领,和此刻唇角的温热重叠在一块儿。李凯的喉结狠狠滚了滚,把那股苦腥咽下去,舌尖却还留着红土的糙——那是这片山的味,是去年抗洪时护过村庄的土,此刻混着他的血,倒像在替这疼痛做个证。

邓班的手还没松,掌心的热透过作战服往他后颈渗。李凯能听见头顶子弹掠过的尖啸,“咻”地擦过沙袋掩体,打在后面的岩壁上迸出串火星,红土又被震得掉了些,落在他手背上,凉丝丝的,倒让那股苦腥里多了点实感——是疼,是醒着,是还攥着枪的活着。

而右肩的血还在涌。浸透了战术背心的帆布,在暮色里晕出片深褐,像块被雨水泡涨的老茶渍。李凯咬着牙想抬胳膊,却发现袖口被血黏在了枪身上,扯开时的“刺啦”声里,能听见子弹嗖嗖掠过头顶的尖啸,打在掩体后的青石上,迸出串火星,像谁把烧红的铁屑撒在了黑夜里。

“阿江!绷带!”邓班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狠劲。李凯偏头时,看见邓班正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他右侧的弹道,腰间的卵形手雷被风掀起的衣角露出来,引信的红绳在夜色里晃了下,像道突然亮起的血痕。远处导流沟的方向传来密集的枪声,香客的微冲和匪徒的AK47撞在一起,“哒哒”声混着“咚咚”的枪响,在垭口的岩壁间撞出回声,像无数面鼓在同时擂动。

阿江的身影从岩石后滚过来,工兵铲在地上拖出道火星。他的军靴上还沾着导流沟的湿土,跪在李凯身边时,膝盖撞在青石板上发出“咚”的闷响,震得李凯的伤口又抽痛了一下。“忍着点。”阿江的声音发颤,不是怕,是急,李凯能看见他拿绷带的手抖得厉害,绷带盒撞在腰间的弹匣上,“哐当”响个不停,像串被风吹乱的铜铃。

绷带缠上肩头的瞬间,李凯倒吸了口冷气。那棉布浸过碘酒,刺得伤口像着了火,疼得他眼前阵阵发黑,机枪的轮廓在视线里变成团模糊的黑,只有枪管的冷蓝还隐约可见,像条冻僵的蛇。他想告诉阿江绑紧点,喉咙里却只能发出“嗬嗬”的声响,血沫顺着嘴角往下淌,滴在胸前的弹链上,把黄铜弹头染成了暗红——像极了丫头辫梢那截被血浸过的红布条。

山风突然卷着片白杨树叶子扑过来,贴在李凯的脸颊上。叶背的灰白被血染红了一小块,边缘的焦痕蹭着他的下巴,像谁在用粗糙的布擦他的脸。李凯的睫毛上沾着血珠,模糊的视线里,看见邓班正举着枪往崖壁后射击,战术背心的影子在岩壁上被火光拉得老长,像只张开翅膀的鹰。香客的吼声从左侧传来,微冲的枪管在茅草里时隐时现,枪口的火光映得他脸上的泥痕忽明忽暗,像幅被火烧过的画。

右肩的剧痛像条活蛇,正顺着骨头缝往骨髓里钻。不是钝痛,是带着尖棱的锐,每动一下,都像有把烧红的铁丝在肩窝深处拧转,疼得李凯的牙关咬出了血沫,腥甜混着枪油的味在舌尖漫开。可他的左手像生了根,指节死死抠着机枪的握把——那握把是防滑橡胶的,表面磨出的纹路里,血已经凝成了薄痂,不是软的,是硬得能硌疼掌心的壳,混着枪机渗出的机油腥气,在指腹与橡胶之间结成层黏腻的硬壳,像块长在了一起的疤。

他低头时,能看见握把上的磨损:最凹的那道纹是被前哨的老马磨出来的,后来老马牺牲在三号哨位,这枪就传到了他手里。此刻那道纹里嵌着的血痂,一半是他的,一半是刚才换弹匣时蹭上的阿江的血,暗红里透着点紫,硬得像块没化的铁。机枪架在沙袋掩体上,沙袋被刚才的流弹打穿了三个洞,黄沙正顺着洞眼簌簌往下漏,在掩体前积成小小的堆,而机枪的三脚架就嵌在这堆沙里,像三颗钉进土里的牙。

李凯的右手还搭在扳机护圈上,指尖的肌肉在抽颤,不是怕,是剧痛引发的痉挛。他记得十分钟前架枪时,用肩膀死死顶住枪托,枪管的烫隔着作战服烙在皮肤上,他当时对着阿江笑:“这枪就是咱的牙,得往匪帮肉里咬,咬得够紧够狠,才能嚼碎他们的骨头。”那会儿阿江正往沙袋里填新沙,铁铲撞在麻袋上“砰砰”响,还回了句:“那你可得把牙咬紧,别让他们掰下来。”

现在半边身子已经麻了,从右肩往肋下滑,像被灌了铅,连呼吸都带着扯痛。可李凯的左手抠得更紧了,指腹几乎要嵌进防滑纹的血痂里。他看见茅草里又窜出几个影子,不是草叶晃动的虚,是带着枪托轮廓的实,正猫着腰往掩体这边挪。机枪的枪管还在发烫,刚才的连射让它泛着层蓝幽幽的光,像块烧红的铁,而他的左手,就是把这铁牙按在土里的钳,哪怕骨头快碎了,这钳也不能松。

“凯哥,忍着点!”

阿江的声音从旁边钻过来,带着喘。他的绷带已经缠到了第三圈,棉布原本是米白的,此刻被血浸透成了深褐,沉甸甸地坠在李凯的肩头,不是轻飘飘的裹,是像块吸饱了水的海绵,每动一下都往下坠,扯得伤口的皮肉往外翻。阿江的手指在绷带末端打着结,指尖的血蹭在棉布上,开出细碎的红,他的额角全是汗,混着硝烟凝成的灰,顺着下颌线往下滴,砸在李凯的手背,凉得像雨,又带着体温的烫。

“第三圈了……”阿江的声音有点发颤,不是怕,是累,他的工兵铲就斜插在旁边的石缝里。那铲是他从新兵连带出来的,铲刃被磨得发亮,边缘还留着上次挖战壕时崩出的豁口,此刻在夜色里,铲刃的反光突然闪了下——不是月光,是远处曳光弹划过的亮,那光短暂地映出李凯肩头的血渍:深褐的一片,正顺着绷带的纹路往下渗,不是急流,是细溪,顺着棉布的经纬游走,在绷带的结上打个转,又往下淌,像条不肯停歇的小溪。

这溪往青石板的缝里钻,钻得极慢。青石板是凉的,带着垭口的寒气,血滴落在上面,先是凝成小小的珠,然后慢慢晕开,顺着石缝的纹路蔓延,像在石面上画着什么。李凯盯着那血珠渗进石缝的瞬间,突然觉得这血带着股犟劲——它不往低处流,偏要往石缝深处钻,哪怕石板硬得像铁,也非要渗进去一点,仿佛要把这垭口的每块石头都浸透,让它们记住今天的血,记住这挺机枪的“牙”,记住握枪的人没松过手。

阿江的结终于打好了,绷带勒得很紧,像道铁箍,把那股往骨髓里钻的疼暂时箍住了些。李凯深吸一口气,左手猛地发力,机枪的枪管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抬起,枪口的准星正对着那片晃动的茅草。远处的枪声还在“砰砰”响,而他肩头的血溪还在往下淌,渗进石缝的声音很轻,却比枪声更沉,像在说:这牙,嵌进土里了,就不会松。

风裹着硝烟刚刮过耳际,突然被一声暴喝劈成了两半。

“凯子,撑住!”

邓班的吼声像块烧红的铁,砸在李凯发懵的耳膜上。他的枪托正撞在岩壁上,不是轻碰,是带着全身的劲往下杵——那枪托包着层防滑橡胶,边角被磨得发亮,撞在青黑的岩石上发出“笃”的一声闷响,不是脆响,是沉得能砸进骨头缝的钝,震得岩缝里的细土簌簌往下掉,落在李凯的作战服领口,凉得像冰碴。邓班的胳膊还保持着前伸的姿势,战术背心上的弹匣随着这一撞“哐当”晃了晃,那是刚从牺牲的战友身上解下来的满弹匣,黄铜弹头隔着帆布硌着他的肋骨,像颗没爆的手雷在发烫。

李凯的耳朵里还堵着刚才的枪声余震,“嗡嗡”的响像有只马蜂在颅腔里飞,远处的枪声都成了模糊的“咚咚”,像隔着层厚厚的棉絮。可邓班这声“撑住”,偏生像把锥子,硬生生捅破了那层棉絮,尖啸着钻进他脑子里。他想抬眼,眼皮却重得像挂了铅,视线里的草浪、岩缝都在晃,只有邓班那张被硝烟熏黑的脸是实的,额角的汗珠正顺着眉骨往下淌,砸在他的手背上,烫得像滴熔铅。

“听清没!撑住!”邓班又吼了声,这次枪托没撞岩壁,是攥着李凯的战术背带往掩体后拽,帆布带勒得李凯的肩膀生疼,却也把他从发飘的眩晕里拽回半分。远处的枪声还在继续,不是规整的连射,是断断续续的“砰、砰、哒哒”,像有人在敲破了的铁皮桶,间或夹着匪帮的嘶吼,混着山风的“呜呜”,在垭口的谷地里撞出乱哄哄的响。

山风卷着硝烟往李凯的鼻子里钻。那味不是单一的呛,是硫磺的辣混着金属的腥,还有点岩石被弹头灼烤出的焦,像谁把烧红的枪管摁进了湿泥里,冒出的那股又烫又闷的气。他的右手还攥着步枪,枪管烫得能烙熟皮肉,护木上的防滑纹嵌着他的血,是刚才被流弹擦过胳膊肘时溅上的,红得发暗,和护木的深褐混在一块儿,像幅没干透的画。

恍惚间,他忽然想起下午试枪的光景。

那会儿日头还挂在崖顶,金灿灿的光泼在靶场上,香客正给他调微冲的标尺,“这枪得压着打,后坐力比你那支老步枪野。”他扣动扳机时,枪机“哐当”后座,撞得他肩膀发麻,抛壳窗里蹦出的铜屑带着股热,在阳光下划出道亮闪闪的弧线,有的落在滚烫的地面上,“滋”地冒起缕细烟,有的弹到他的作战靴上,滚了两圈,停在鞋跟的纹里——那铜屑是新的,亮得能照见人影,边缘还带着点膛线磨出的毛边,摸起来扎手,却透着股刚出厂的硬气。

可此刻,那些亮闪闪的碎屑在哪儿?

李凯的视线往身下的石缝里扎。这崖壁的石缝宽得能塞进半只手,缝里积着层红土,是桃九垭口特有的那种,黏得像血。他的血正顺着胳膊肘往下淌,滴在石缝里,“嗒、嗒”地砸在红土上,洇出一朵朵小而深的花。他忽然觉得,下午试枪蹦出的铜屑,大概也混在这血里了——或许有那么一两片,正卡在石缝的尖棱上,被他的血泡得发暗,亮闪闪的铜色慢慢褪成红褐,和这崖壁的土、他的血,融成了一团。

这念头刚冒出来,邓班又拽了他一把,“别发愣!匪徒快冲过来了!”李凯的后脑勺磕在岩石上,“咚”的一声,倒把那点恍惚磕散了。他看见石缝里,自己的血正慢慢渗进红土深处,把藏在土里的小石子都染成了暗褐,而那些想象中的铜屑,就嵌在这样的红里,像一颗颗没长好的痣。

这垭口的石头,怕是又要多道疤了。

李凯咬着牙往起撑,胳膊肘的伤口被扯得钻心疼,却也让他攥枪的手更稳了些。他想起新兵时班长说的:“咱们的血洒在哪儿,哪儿就是咱的根。”此刻这石缝里的红,是他的血,是铜屑的亮,是这土地本来的色,混在一块儿,成了道没说出口的疤——不用刻,不用记,风刮不走,雨淋不掉,就这么嵌在桃九垭口的骨头上,像个沉默的记号,等着后来人路过时,或许能从风里,听出点没说完的话。

“砰!”

又一颗弹头擦着掩体飞过,撞在对面的岩壁上,炸出串碎石。李凯猛地压下身子,邓班的吼声还在耳边炸响,硝烟的味更浓了,可他忽然觉得,石缝里那道正在凝成的疤,沉得很,也稳得很,像块生了根的铁,把他发飘的魂,牢牢钉在了这片红土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