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钢铁风暴:熔炉中的“利剑”(1/1)
1951年秋,朝鲜半岛的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肃杀。美军策划已久的“绞索”攻势,终于在一声令下,如同挣脱锁链的凶兽,向着志愿军东线防线,尤其是“利剑”集群的防区,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击。这场攻势,不再是简单的炮火准备后步兵冲锋,而是展现出一种令人生畏的、高度协同的现代战争雏形。
进攻伊始,前所未有的强大电子干扰便如同黑色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整个战场频谱。志愿军各级指挥电台里充斥着刺耳的噪音和伪造的指令,通讯几乎完全中断。林文澜在前进指挥所里,听着耳机中一片混沌的沙沙声,脸色铁青。敌人显然吸取了“剔骨”行动的教训,一出手就企图掐断“利剑”的中枢神经。
紧接着,天空传来了死神般的轰鸣。不是以往常见的战斗轰炸机,而是数量庞大的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群,在层层F-86“佩刀”战斗机的护航下,如同移动的乌云,对“利剑”集群的防御纵深、疑似指挥节点、后勤枢纽以及刚刚构筑起来的防空阵地,进行了地毯式的饱和轰炸。重磅炸弹落下时,整个大地都在哀嚎,冲击波席卷之处,工事坍塌,林木焚毁,仿佛世界末日降临。
几乎在轰炸的同时,美军地面部队的进攻也开始了。与以往不同,这次充当先锋的,是大量 newly deployed 46“巴顿”坦克,其90毫米主炮在远距离上对t-34形成了压倒性优势。更令人心悸的是,在这些钢铁洪流的上空,出现了志愿军官兵从未见过的、如同巨大蜻蜓般的Uh-1“休伊”直升机(早期型号)和凶悍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原型机或早期测试型号)!它们利用地形超低空突防,时而悬停用火箭弹和机枪清扫山头阵地,时而快速机降小股特种部队,抢占关键制高点,袭扰后方,试图将“利剑”的防御体系割裂、搅碎。
空地一体,电磁开路,立体突击!这就是“绞索”攻势的狰狞面目!
“利剑”集群的防线承受着开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通讯中断,使得各部队之间难以协同,只能各自为战。防空旅的阵地在敌机群的狂轰滥炸和反辐射导弹(早期概念或试验性武器)的针对性打击下损失惨重,雷达站接连被毁,高射炮火力网被撕开多个口子。前沿步兵阵地在新式坦克和直升机群的联合打击下,伤亡急剧上升。
“司令员!二团三营阵地失联!可能已被敌直升机机降部队渗透!”
“防空旅报告,三号雷达站被毁,西侧空域出现盲区!”
“装甲预备队遭遇敌‘巴顿’坦克群阻击,请求炮火支援,但通讯无法接通!”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到指挥所,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周志宏和其他参谋人员急得嘴角起泡,却因通讯瘫痪而难以有效指挥。
“启用‘长城’线路!”林文澜在令人窒息的压力下,做出了一个高风险的决定。所谓“长城”线路,是工兵部队秘密铺设的、埋设于地下一定深度的有限野战电话线,极其脆弱且覆盖范围有限,是只有在指挥体系面临崩溃时才能动用的最后通讯保障。
微弱的电流沿着埋在地下的铜线流淌,将林文澜嘶哑却坚定的命令,传达到了几个核心防御节点的指挥所:“各部队,依托既设阵地,独立作战,顽强抗击!没有命令,绝不后退一步!防空力量,优先打击低空直升机!反坦克小组,利用地形近战!”
命令虽然传出,但战场的混乱仍在加剧。在一条至关重要的侧翼山脊阵地上,守卫这里的连队军官大部分伤亡,残余的士兵在敌直升机的扫射和步兵的冲击下,阵线摇摇欲坠。就在这时,一支特殊的队伍出现在了阵地上——王大柱率领的教导大队学员队!他们原本在二线进行训练,听到前方吃紧,王大柱主动请缨,带着这些尚未完全毕业的“学生兵”赶来填补缺口。
“同志们!听我指挥!”王大柱丢掉拐杖,靠在一块岩石上,用他那经过扩音器放大依旧沙哑的嗓音吼道,“坦克兵,操作高射机枪,打那些飞得慢的‘铁蜻蜓’!步兵专业的,占据反斜面,用手榴弹和冲锋枪招呼敌人步兵!记住平时教的,三人一组,互相掩护!”
这些学员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基础战术动作娴熟,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老兵们不具备的、对新技术装备的快速理解能力。几名坦克兵学员迅速操作起阵地上遗留的苏制ZpU-2高射机枪,调整射界,对着低空盘旋的Uh-1直升机猛烈开火,虽然准头欠佳,但密集的弹幕还是成功逼退了一架企图靠近的敌机。步兵学员们则按照训练要求,灵活地利用地形,用波波沙冲锋枪和反坦克手雷,有效地阻滞了美军步兵的冲击。王大柱的临场指挥和学员们的出色发挥,奇迹般地暂时稳定了这条濒临崩溃的战线。
然而,局部的顽强无法扭转整体的劣势。核心阵地——鹰喙岭,在承受了敌军主力装甲部队数轮猛攻后,已是岌岌可危。防守这里的“利剑”第一突击营损失超过三分之二,弹药即将告罄。
王铁柱在营指挥所里,看着外面越来越近的敌军坦克,对着那部时断时续的“长城”电话低吼:“司令员!鹰喙岭快顶不住了!请求……请求炮火覆盖阵地前沿!重复,请求炮火覆盖!”
电话那头,林文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炮火覆盖前沿,意味着将与阵地上的残余守军同归于尽!但不这样做,阵地失守,整个防线将门户大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直在试图反击敌方电子压制的杨文涛,捕捉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发现,敌军的干扰强度似乎随着其地面部队的推进而出现了细微的、周期性的波动,可能是其移动干扰站跟进时产生的间隙!
“鹰巢!猎犬报告!检测到敌干扰出现短暂薄弱期!预计持续三到五分钟!可以尝试强行通讯!”
林文澜眼中精光爆射!他立刻抓起通往炮兵团“长城”线路的话筒,用尽全身力气吼道:“炮兵群!全团火力!覆盖坐标xxx, YYY!急速射!打光所有炮弹!为了鹰喙岭的兄弟!”
刹那间,沉默了许久的志愿军炮兵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所有剩余的火炮,不顾暴露阵地的风险,将密集的弹雨,精准地倾泻在了鹰喙岭阵地前沿正在集结的美军坦克和步兵集群之中!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美军的进攻势头为之一滞!
与此同时,林文澜打出了他最后的一张王牌——一直隐藏在反斜面待命的、由SU-100自行火炮和最后几辆t-34组成的预备队,沿着一条秘密开辟的通道,向敌军进攻部队的侧翼发起了决死反冲击!
钢铁风暴的核心,“利剑”集群这柄仍在淬火中的兵刃,在熔炉的最深处,迸发出了最耀眼、也最惨烈的光芒。决定命运的时刻,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