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 第163章 汉太宗,唐太宗和明太宗

第163章 汉太宗,唐太宗和明太宗(1/1)

目录

色楞格河畔的胜利余晖尚未散尽,庞大的明军大营已开始有序地转向下一个战略阶段。在朱棣的亲自部署下,北征的善后与未来的开拓工作同步展开。

朱棣在中军大帐内下达了明确的指令:

“张玉、盛庸、铁铉,命你三人统兵5000,携三个月补给,在东大军事教官的协助下,即日开赴秋明地区。”

他走到巨幅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西西伯利亚平原上:“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在此地建立前哨基地,勘探油气资源,并平整出一块可供‘铁鸟’起降的场地。”

张玉率先抱拳:“末将领命!定不负殿下重托!”

盛庸与铁铉也齐声应诺。这三位在另一时空曾与朱棣为敌的将领,此刻却成为他开拓疆土最得力的臂助,历史的轨迹早已悄然改变。

朱棣特别叮嘱铁铉:“到达之后,立即通过电台传回坐标。待简易机场建成,忠义侯会乘坐运-20直接抵达,届时开发所需的重型设备和专家都将到位。”

“殿下放心,”铁铉沉稳回应,“臣必妥善安排,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王卓负责的俘虏安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出征前已经计划好清空漠北人口,将漠北人口迁往戎洲,所以安置工作相对简单。

“这些草原部众习惯了游牧生活,且戎洲的自然条件比漠北要好得多,那里广袤草场正适合他们。”

王卓向朱棣汇报安置进展,“只不过晋王那里需要殿下亲自沟通,才能谈出个好价钱。”说完两人相视一笑,活脱脱一副奸商嘴脸。

汇报完毕,王卓话锋一转,提起了东大的特殊请求:“殿下,东大方面还有两个要求。一是希望我们协助寻找一种叫‘斑鳖’的珍稀动物,二是想从大明时空每年固定引进一批驴。”

朱棣闻言,略显诧异:“斑鳖?安排地方官府留意便是。只是这驴...东大工业化程度如此之高,难道还需要驴来拉货不成?”

王卓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不,是为了吃。在我来的那个时代,驴肉价格昂贵,一斤能卖到五十元,优质部位更是超过百元。而且驴皮是制作阿胶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极大。”

朱棣先是一愣,随即想起将士们抱怨牛羊肉吃腻了的情景,瞬间理解了东大的需求,不禁感慨:“原来如此。什么时候,我大明的百姓才能实现吃肉自由啊!”

“快了,”王卓肯定地回答,“等粮食产量上来,再从东大引进优质鸡、鸭、猪种进行大规模繁育,最多十年,大明的百姓起码在吃肉这件事上就不会发愁了。到时候,朝廷要考虑的就不是吃饱,而是如何吃好的问题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原上,将两人的身影拉得修长。朱棣望着远方正在集结、准备西进的部队,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若能见到那一天,”朱棣喃喃自语,“等将来史书记载,我说不定也能混个‘文’的谥号。”

王卓适时地接话:“殿下,在后世的评价中,在唐太宗以前,封建皇帝的标杆是汉文帝。唐朝之后,但若论文治武功的综合成就,首推唐太宗。以殿下开疆拓土、推动革新的功绩,将来的成就必定能超越汉文帝和唐太宗。千百年后,人们提起‘太宗’,第一个想到的只会是‘明太宗’。”

这番话精准地击中了朱棣内心最深处的野望。只见他身体微微一震,眼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扬,却又强自压抑,连连摆手:

“过了,过了!”朱棣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愉悦,那刻意板起的脸上满是压抑不住的笑意,“不过...‘太宗’这个庙号,听起来确实比‘成祖’要顺耳些...”

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失态,轻咳一声,迅速恢复了太子的威仪:“当前要务是开发秋明,西进之事容后再议。妹夫,俘虏安置和与东大的对接,还要你多费心。”

“分内之事。”王卓躬身应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