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明末龙旗 > 第437章 整军备战,补充兵员

第437章 整军备战,补充兵员(1/2)

目录

崇祯十七年七月末,北京城外的练兵场骄阳似火,尘土飞扬。数万身着崭新军装的新兵列队而立,虽然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眼神中却透着昂扬的斗志。他们来自山东、北京及周边州县,有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有失去家园的流民,还有满怀报国之志的年轻学子——山海关大战后,王巢下达的募兵令一经传出,应募者络绎不绝,短短一个月便招募到五万新兵,超额完成了补充兵员的计划。

练兵场的高台上,王巢身着玄色蟒袍,身旁站立着兵部尚书秦邦屏、平辽大将军王忠及五位新任军长。王巢的目光扫过整齐的新兵队列,心中感慨万千。山海关一战,中华军虽歼灭清吴联军八万余人,攻克天下第一关,却也付出了两万余人伤亡的代价,不少部队减员严重,补充兵员、整肃军备已成当务之急。

“将士们!”王巢的声音通过扩音装置传遍练兵场,洪亮而有力,“你们响应号召,投身军旅,是为了守护家园,驱逐鞑虏,恢复中原!中华军从不亏待将士,凡入伍者,月饷白银五两,战死沙场者,朝廷赡养其家眷,伤残者,入养济院安度余生!但我也有严令——严守军纪,不得扰民,奋勇作战,不得退缩!若有违背,军法处置!”

“遵监国大人令!”新兵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彻云霄,烈日下的身影愈发挺拔。

王巢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说道:“今日起,你们将接受为期三个月的速成训练。我已令军中精锐担任教官,教你们使用新式武器,传授你们作战技巧。三个月后,你们将编入各军,奔赴前线,与清军浴血奋战!我希望你们牢记,你们是中华军的新生力量,是中原百姓的希望,唯有刻苦训练,方能不负重托!”

话音刚落,秦邦屏上前一步,高声宣读训练大纲:“训练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基础体能训练,为期一个月,包括跑步、负重、格斗等科目,强健体魄;第二阶段,武器使用训练,为期一个半月,教授新式步枪、迫击炮的操作与保养;第三阶段,战术配合训练,为期半个月,演练队列、冲锋、防守等战术,确保各部队协同作战!”

随着秦邦屏一声令下,新兵们被分成五个大营,分别由五位军长带回各自的训练区域。练兵场顿时热闹起来,喊杀声、武器碰撞声、教官的口令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整军备战的激昂乐章。

五位新任军长皆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战功赫赫。第一军军长李锐,曾率领左路大军收复永平府,作战勇猛,擅长阵地战;第二军军长赵毅,原是禁军统领,精通城防与近战;第三军军长陈武,出身骑兵部队,擅长长途奔袭与侦察;第四军军长周泰,曾参与山海关大战,擅长火炮与攻坚战;第五军军长吴峰,熟悉辽东地形,曾多次深入敌后侦查,擅长游击战。

王巢对五位军长寄予厚望,临行前特意召见,叮嘱道:“新兵训练关乎战斗力,你们务必严格要求,既要让他们掌握过硬的军事技能,也要向他们宣讲军纪与军规,让他们明白,中华军是百姓的军队,不是欺压百姓的匪寇。三个月后,我将亲自检阅,若有训练不合格的部队,军法处置!”

“末将遵令!”五位军长齐声应道,眼中满是坚定。

训练开始后,五位军长各显其能。李锐的第一军驻扎在永平府,负责驻守京畿门户,训练侧重阵地防御与协同作战。他将新兵分为步兵、炮兵、工兵等兵种,针对性训练——步兵练习步枪射击与队列冲锋,炮兵钻研迫击炮的瞄准与装填,工兵学习挖掘战壕、搭建防御工事。李锐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导新兵如何瞄准目标,如何在炮火中推进,他常说:“战场之上,生死只在一瞬,唯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赵毅的第二军驻守北京城郊,负责保卫京城安全,训练侧重城防与近战。他在训练场上搭建了模拟城墙与街巷,让新兵演练攻城与巷战,教授他们如何利用地形掩护,如何在近距离作战中发挥步枪的威力。赵毅要求严格,新兵稍有失误便会受到严厉批评,但他也体恤士兵,每日训练结束后,都会亲自巡查营房,询问士兵的饮食与住宿情况,深受士兵爱戴。

陈武的第三军驻守遵化州,负责牵制辽东清军,训练侧重骑兵战术与长途奔袭。遵化州地处平原,适合骑兵训练,陈武将新兵与骑兵部队混编训练,教授他们骑马射击、快速机动等技能。他注重实战演练,常率领新兵进行长途拉练,模拟奔袭敌军营地的场景,让新兵在实战环境中提升技能。

周泰的第四军驻守山海关,负责正面抵御清军反扑,训练侧重火炮与攻坚战。山海关地势险要,城防坚固,周泰利用这一优势,让新兵练习攻城与守城战术,重点训练迫击炮的精准打击与步枪的协同射击。他还组织新兵观摩“飞鸢”部队的演练,让他们了解空中支援的作战方式,学会与“飞鸢”部队协同作战。

吴峰的第五军驻守锦州边境,负责侦查与骚扰清军,训练侧重游击战与敌后作战。吴峰熟悉辽东的山川地形,将新兵带到野外,教授他们如何隐蔽行踪、侦查敌情、埋设地雷等技能。他还邀请天机司的间谍前来授课,让新兵了解清军的作战特点与习性,提高应对能力。

在新兵训练的同时,王巢也在加紧对中华军的编制进行调整。此前,中华军的编制较为松散,兵种混杂,协同作战能力不足。此次调整,王巢借鉴现代军事编制,将陆军分为五个军,每个军下辖两个师,每个师下辖三个旅,每个旅下辖四个团,总兵力共计五十万人。

每个军的配置各有侧重:第一军为“防卫军”,驻守山东,配备大量火炮与防御工事,负责保卫军工坊与后方补给线;第二军为“京畿军”,驻守北京,以步兵与骑兵为主,负责保卫京城安全与维护周边治安;第三军为“机动军”,驻守永平,以骑兵与坦克部队为主,负责快速支援各战场;第四军为“攻坚军”,驻守遵化,配备大量迫击炮与攻城器械,负责正面进攻清军坚固据点;第五军为“先锋军”,驻守山海关,以精锐步兵与间谍部队为主,负责侦查敌情与敌后骚扰。

海军方面,王巢将其分为三个舰队,每个舰队下辖若干艘战舰与运输船,总兵力共计十万人。第一舰队驻守登州,负责保卫山东沿海,切断清军与朝鲜的海上联系;第二舰队驻守天津,负责保卫渤海湾,支援北京与山海关的作战;第三舰队驻守辽南(暂由中华军控制的部分沿海地区),负责侦查辽东沿海的清军动向,为陆军进攻提供海上支援。

为了提升海军的战斗力,王巢利用系统积分兑换了一批先进的造船技术与武器装备,包括蒸汽动力战舰的设计图纸、舰炮的制造工艺等。他下令在登州、天津等地修建大型造船厂,招募沿海渔民与工匠,加紧建造新式战舰。同时,从陆军中选拔熟悉水性的士兵,组建海军陆战队,进行海上作战与登陆训练。

海军统领郑和(王巢寻访的航海世家后裔,精通航海与海战)对此感激不已,他对王巢道:“监国大人,有了这些先进技术与装备,我中华海军定能驰骋海洋,切断清军的外援,为收复辽东立下大功!”

王巢点头道:“海军是收复辽东的重要力量,不仅要切断清军与朝鲜的联系,还要支援陆军登陆作战,运送粮草与物资。你务必加快训练,让海军尽快形成战斗力。”

“末将遵令!”郑和躬身应道,转身投入到海军的训练与建设中。

在整军备战的同时,新式武器的换装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山东军工坊日夜赶工,将十万支1903式步枪与五万门82迫击炮进行改良后,分批运往各部队。沈括率领工匠们不断优化武器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如今军工坊的日产能已达到步枪两千支、迫击炮一千门,基本能满足各部队的换装需求。

王忠率领的先锋营是首批完成换装的部队,三千名精锐士兵手持改良后的步枪,配备轻便的迫击炮,战斗力大幅提升。在遵化州的练兵场上,先锋营进行了一场实战演练:步兵部队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快速推进,突破敌军防线;骑兵部队迂回包抄,切断敌军退路;“飞鸢”部队在空中盘旋,投掷炸弹,摧毁敌军据点。演练结束后,王忠满意地说道:“有了这些新式武器,再加上严格的训练,先锋营定能成为收复辽东的尖刀!”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十月初,新兵训练圆满结束。王巢下令在山海关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检阅全军将士。

阅兵当日,山海关城外的平原上旌旗招展,甲胄鲜明。五个军的五十万陆军将士排列成整齐的方阵,坦克部队排成钢铁长龙,骑兵部队的战马嘶鸣,炮兵部队的迫击炮整齐排列,气势恢宏。三个舰队的战舰在渤海湾游弋,舰炮齐鸣,向京城方向致敬。

王巢身着玄色蟒袍,乘坐龙辇,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检阅着这支崭新的军队。他缓缓驶过各个方阵,将士们齐声高呼“监国大人万岁”,声音震彻天地。王巢抬手示意,眼中满是欣慰与坚定。

检阅完毕,王巢登上高台,发表讲话:“将士们!三个月的训练,你们已成为一支精锐之师!如今,辽东清军内部混乱,皇太极病重,豪格与多尔衮争权夺利,正是我们收复辽东的大好时机!我命令,第一军驻守山东,保卫后方;第二军驻守北京,维护治安;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与先锋营,随王忠将军出征辽东;海军三个舰队,切断清军的海上外援与粮道!”

“收复辽东!驱逐鞑虏!恢复中原!”将士们齐声高呼,眼中燃烧着熊熊斗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