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任命亲信,掌控关键岗位(2/2)
百姓们看到赋税公示碑后,纷纷称赞沈文“公正透明”,缴纳赋税的积极性也显着提高——此前因官员贪腐,百姓多有抵触,如今赋税公示,百姓知晓部分赋税用于抵御后金与流寇,便主动配合缴纳,兖州府当月赋税便超额完成三成。
与此同时,李定国、刘文秀等四位年轻将领也赶赴各卫所上任。李定国抵达青州卫后,第一件事便是勘察地形——青州卫地处鲁中,多山地,易守难攻,但也存在补给困难的问题。他当即下令:“在各山头修建烽火台与粮仓,储存三个月军粮;在山谷要道设置路障与陷阱,防备流寇突袭。”
士兵们不解:“将军,流寇尚未逼近青州,为何要提前备战?”
李定国指着地图,耐心解释:“流寇多机动性强,若等其逼近再备战,便为时已晚。提前修建防御工事,既能防备流寇,又能在战时为陆军提供支援,这是未雨绸缪。”
在他的带领下,青州卫士兵仅用一个月便修建了十座烽火台、五座粮仓,设置了二十余处路障与陷阱,将青州卫打造成了坚不可摧的防御堡垒。
刘文秀在济南卫则重点加强水师协同——济南卫虽为陆军卫所,但临近黄河,可通过水运与胶州卫水师联动。他主动与郑海联系,约定每月举行一次陆水协同训练:陆军在黄河岸边搭建防御工事,水师战船在河中巡逻,模拟后金从水路突袭的场景,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济南卫是山东腹地,若后金从黄河突袭,后果不堪设想。”刘文秀在训练后对士兵们说,“只有与水师密切配合,才能形成立体防御,守住山东腹地。”
吴良在德州卫则专注于研究后金战术——德州卫地处鲁北,与河北接壤,是抵御后金的前线。他收集了大量后金作战资料,总结出“后金骑兵善冲锋、不善攻城”的特点,下令:“在德州卫城外修建三道土墙,挖掘护城河,配备重型火炮;训练士兵使用燧发枪进行密集射击,克制骑兵冲锋。”
郑明在胶州卫则重点加强港口防御——胶州卫临近胶州湾,可与水师协同守卫沿海。他下令:“在港口周边修建炮台,配备二十门火炮;训练士兵熟悉海战流程,在水师战船靠岸时,快速装卸军粮与武器,提升补给效率。”
三月初,王巢派顾炎武前往各卫所与布政使司,核查任命官员的履职情况。顾炎武归来后,向王巢禀报:“将军,李虎副总兵已制定统一训练标准,各卫所士兵训练积极性显着提高;沈文参政推行的赋税公示制度已在各府推广,当月赋税便超额完成两成;李定国、刘文秀等四位将领已完成各卫所防御工事修建与协同训练,各卫所战力均有提升。”
王巢闻言,欣慰地笑了:“很好!关键岗位由亲信掌控,既能确保军政指令畅通,又能稳定军心民心。如今山东陆军有李虎协助统管,粮道与赋税有沈文统筹,各战略要地有李定国等人镇守,军政体系已基本稳固。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军工坊生产,为各卫所配备更多武器,同时加强与百姓的联系,为日后北上抗金奠定基础。”
三月中旬,崇祯皇帝得知王巢调整山东军政关键岗位后,下旨嘉奖:“王巢整顿山东军政,任人唯贤,忠诚可嘉!特赐蟒袍一件、白银两千两,准许山东军政官员任免由王巢先行拟定,再报朝廷审批!”
圣旨传到登莱卫时,王巢正与李虎、沈文等人商议训练计划。他接过圣旨,对众人笑道:“陛下的嘉奖,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期望。我们需再接再厉,将山东打造成抵御后金与流寇的坚固堡垒,不辜负陛下与百姓的信任!”
众人齐声应道:“末将(下官)遵命!”
此时的山东,军政体系已完全由王巢的亲信掌控:陆军有李虎协助统管,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粮道与赋税有沈文统筹,供应充足、公正透明;各战略要地有李定国、刘文秀等将领镇守,防御坚固、协同高效。百姓们安居乐业,士兵们士气高涨,一幅“军政清明、军民同心”的画卷,正在山东缓缓展开。
王巢站在都指挥使府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群山与大海,心中暗下决心:“有如此得力的亲信与团结的军民,定能守住山东,抵御后金与流寇,为大明的复兴贡献力量!”
城楼下,士兵们正在进行实战演练,燧发枪的枪声与火炮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强军报国的壮歌。阳光洒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山东的光明未来——在王巢与亲信的带领下,山东必将成为大明北疆的坚固屏障,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与百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