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讲武堂扩招,广纳人才(2/2)
王巢闻言,满意地点头:“你的思路很清晰,既考虑了当下的应对,也考虑了长远的布局,不错。”
紧接着进入议事厅的是陈墨。沈文看着眼前满身是伤却眼神坚定的青年,问道:“陈墨,若是登州某地发生了粮荒,百姓没有粮食吃,你会如何解决?”
陈墨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粮荒,眼中露出沉重的神色,他回答道:“先生,学生认为,解决粮荒,首先要安抚百姓,避免发生动乱;其次,要从其他粮食充足的地方调运粮食,及时发放给百姓;最后,要组织百姓开垦荒地,种植耐旱高产的粮食,比如玉米、土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另外,还要严查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不让他们趁机抬高粮价,剥削百姓。”
沈文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你能从‘应急’与‘长远’两个方面考虑,还能想到维护百姓的利益,很难得。”
“谋略问答”考核持续了整整两天,最终有五百人通过了所有考核,成功进入讲武堂学习。当王巢在演武台上宣布录取名单时,台下的考生们爆发出阵阵欢呼,陈墨与张远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激动——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踏入了登州讲武堂的大门。
讲武堂的课程设置,在原有“步兵战术”“骑兵指挥”“火炮操作”等军事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了“海贸防务”“情报分析”“新政推行”三门课程。王巢还特意邀请了荷兰商船船长科恩、登州政务总管沈文、登州情报局统领萧影担任新增课程的讲师,为学员们传授专业知识。
“海贸防务”课程的第一堂课,在讲武堂的航海实训室举行。实训室里摆放着几艘按比例缩小的战船模型与海图,科恩穿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制服,站在海图前,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向学员们讲解远洋航海知识:“各位学员,远洋航海最重要的是辨别方向与应对风浪。辨别方向可以用指南针,也可以通过观察太阳、星星的位置;应对风浪则需要提前了解天气变化,调整船帆的角度,确保战船的稳定。”
科恩一边讲解,一边拿起战船模型,演示如何调整船帆:“比如遇到大风浪时,要降下一半的船帆,减少风的阻力;若是遇到逆风,要采用‘Z’字形航线,逐步前进。另外,还要注意防范海盗的袭击,战船要与商船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发现海盗,要及时开火,保护商船的安全。”
学员们听得格外认真,张远还不时向科恩提问:“科恩船长,若是遇到大雾天气, visibility 很低,无法辨别方向,该怎么办?”
科恩笑着回答:“这个问题很好!遇到大雾天气,首先要降低船速,派出小船在前方侦查;其次,要不断鸣炮,提醒周围的船只,避免相撞;最后,可以通过测量海水的深度,结合海图,判断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我们荷兰商船在长期的远洋航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情报分析”课程的讲师是萧影,她曾是江湖上有名的情报贩子,后来被王巢收服,担任登州情报局统领,精通情报收集与分析。在“情报分析”的第一堂课上,萧影给每位学员发放了一份情报简报,简报上记录了“后金在辽东边塞的兵力部署”“陕西流寇的动向”等信息。
“各位学员,情报分析不是简单地整理信息,而是要从杂乱的信息中找出关键线索,判断敌人的意图与下一步行动。”萧影指着情报简报上的内容,向学员们讲解道,“比如这份简报中提到‘后金近期从蒙古部落购买了大量的马匹’,结合后金以往的作战习惯,我们可以判断,后金可能在为下一步的南下做准备;再比如‘陕西流寇近期分成了三股势力,分别向河南、山西、四川方向移动’,这说明流寇可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我们要提前做好防范。”
萧影还现场给学员们布置了任务,让他们根据情报简报,撰写一份“登州应对后金与流寇的策略建议”。学员们纷纷拿起笔,认真思考起来,陈墨结合自己在“谋略问答”考核中的思路,写下了“加强辽东边塞的情报收集,提前储备粮食与物资,组织民团协助卫所军防守”等建议,得到了萧影的认可。
“新政推行”课程的讲师是沈文,他是登州政务的实际管理者,对登州新政的推行过程了如指掌。在“新政推行”的第一堂课上,沈文向学员们讲述了登州新政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当初咱们推行‘垦荒令’时,很多百姓担心政策不稳定,不敢开垦荒地。我们便出台了‘垦荒三年不征税’的政策,还为百姓提供种子与农具,派农官指导百姓耕种,慢慢打消了百姓的顾虑。现在,登州的荒地开垦面积比两年前增加了一倍,粮食产量也大幅提升。”
沈文还结合具体的案例,向学员们讲解如何与百姓沟通,如何解决新政推行过程中遇到的矛盾:“推行新政,不能只靠强硬的手段,还要多听百姓的意见,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咱们修建道路时,占用了部分百姓的土地,我们不仅按市场价给予了补偿,还优先雇佣这些百姓参与道路修建,让他们获得额外的收入。这样一来,百姓不仅不反对,还积极支持新政的推行。”
学员们听得格外入神,不少学员还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着沈文的每一句话。陈墨想起自己家乡的情况,站起来向沈文提问:“沈大人,我家乡有很多流民,他们没有土地,只能靠乞讨为生,您觉得该如何帮助他们?”
沈文笑着回答:“陈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帮助流民,首先要给他们提供安身之所,比如建立流民安置点,为他们提供粮食与住所;其次,要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比如组织他们开垦荒地、修建道路、参与工坊生产;最后,要让他们的子女有机会上学,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登州现在已经建立了十个流民安置点,安置了两万多名流民,很多流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除了新增的三门课程,讲武堂还保留了原有的军事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在“步兵战术”课程中,教官们不仅讲授传统的阵法战术,还加入了“火枪队列作战”“步兵与炮兵协同”等新内容;在“骑兵指挥”课程中,教官们结合登州骑兵的训练经验,讲解如何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进行迂回包抄、快速突击;在“火炮操作”课程中,教官们则详细讲解了红衣大炮、佛郎机炮的操作方法与射击技巧,还组织学员们进行实地射击训练。
为了让学员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讲武堂还制定了“实战演练”计划,每月组织学员们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模拟“倭寇登陆”“流寇袭城”“后金南下”等场景,让学员们在演练中熟悉各种战术的运用,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在一次模拟“倭寇登陆”的实战演练中,学员们被分成“防守方”与“进攻方”,“防守方”负责守卫登州沿海的一座小镇,“进攻方”则模拟倭寇,从海上登陆,进攻小镇。张远被任命为“防守方”的指挥官,他根据“海贸防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首先派出侦查小队,密切关注海上的动向;然后在小镇的沿海地带挖掘战壕,架设火炮;最后将学员们分成三个小队,分别负责海岸防守、小镇巡逻、后勤支援。
当“进攻方”的船队靠近海岸时,张远下令火炮开火,密集的炮弹落在“进攻方”的船队周围,打乱了“进攻方”的登陆计划。“进攻方”强行登陆后,又遭到了“防守方”步兵与骑兵的协同阻击,最终“防守方”成功击退了“进攻方”的进攻,赢得了演练的胜利。
演练结束后,王巢对张远的指挥给予了高度评价:“张远,你在演练中充分运用了‘海贸防务’‘步兵战术’等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指挥果断,部署合理,是个可塑之才。”
陈墨在此次演练中担任“防守方”的后勤支援小队队长,他根据“新政推行”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合理调配粮食、弹药等物资,确保了前线的物资供应。虽然他在战斗中没有立下赫赫战功,却为演练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赵承业看着陈墨的表现,满意地说道:“陈墨,后勤支援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
讲武堂的学员们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成长,他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更培养了坚定的意志与强烈的责任感。不少学员在学习之余,还主动参与登州的政务与商贸工作,比如协助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