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红衣大炮,落户登州(2/2)
“目标锁定前方五百步处的礁石!”周涛高声喊道,船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将火药包与实心弹装入炮膛,再用通条压实。负责瞄准的船员蹲在炮架旁,通过准星对准远处的礁石,调整好角度后,对周涛点了点头:“瞄准完毕,请求射击!”
王巢抬手看了看天色,此时海面风平浪静,正是试射的好时机。“可以射击。”
得到指令后,点火的船员拿起一根燃烧的火绳,缓缓伸向炮尾的火门。当火绳接触到火药的瞬间,“轰隆”一声巨响,炮身猛地向后一退,炮架底部的铁链被拉得笔直,甲板上的木屑飞溅,船员们被震得耳朵嗡嗡作响。
与此同时,一枚实心弹从炮口飞出,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在五百步外的礁石上。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礁石被砸出一个大坑,碎石飞溅,海水被炸起数丈高的水花,形成一道白色的水柱,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刺眼。
“中了!真的中了!”甲板上的船员们欢呼起来,周涛快步走到船舷边,用望远镜观察着礁石的情况——礁石上的大坑直径足有三尺,周围的岩石都被震得松动,若是换成倭寇的战船,这一炮足以击穿船板,让战船进水沉没。
王巢也走到船舷边,看着远处尚未散去的水花,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转头对周涛说道:“记录下这次射击的参数,火药用量一斤,射程五百步,弹着点偏差不足三尺,后续训练要以此为基准,逐步提升精度。”
“属下明白!”周涛立刻拿出纸笔,认真记录起来。
此时,远处的码头上,不少百姓正踮着脚眺望海面,当看到水柱升起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那就是王大人说的红衣大炮?竟有这么大的威力!”“有了这炮,倭寇再也不敢来犯了!”百姓们的议论声传到王巢耳中,他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些火炮不仅是登州的防御利器,更是百姓心中的定心丸。
试射结束后,“镇海号”缓缓驶回码头。王巢刚走下船,吴谦便快步迎了上来,脸上满是兴奋:“公子,刚才的试射属下都看到了!这红衣大炮的威力比咱们预想的还要大,若是在城墙上发射,能直接打到城外的敌营!”
“威力大,更要谨慎使用。”王巢拍了拍吴谦的肩膀,语气严肃,“你要告诉城防的士兵,不到敌军攻城或倭寇来袭,绝不能擅自开炮,一来是节省弹药,二来是防止误伤百姓。”
“属下记住了!”吴谦躬身应道,他知道王巢的顾虑——红衣大炮的射程远,若是在城内误射,很可能会伤到无辜的百姓,必须严加管控。
接下来的三天里,王巢分别来到南门、西门、北门的炮台,以及水师的其他九艘福船,亲自指导士兵们安装与操作红衣大炮。在北门炮台时,一名士兵在装填火药时不小心将火药洒在了地上,王巢立刻让所有人远离,并让人用沙土将火药覆盖,避免引发火灾。
“操作火炮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王巢看着在场的士兵,语气沉重,“你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是登州的百姓,若是因为疏忽引发意外,不仅会损失火炮,还可能危及百姓的安全,这样的责任你们担得起吗?”
士兵们纷纷低下头,刚才洒火药的士兵更是满脸愧疚:“将军,属下再也不敢了!以后一定小心操作!”
王巢点点头,继续讲解道:“除了操作安全,火炮的保养也很重要。每天要擦拭炮身,防止生锈;雨天要给炮身盖好防雨布,避免炮膛进水;每发射十次,就要清理一次炮膛,检查炮身是否有裂纹。只有保养好火炮,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五月十八日,五十门红衣大炮全部安装完毕,蓬莱主城的四个城门炮台各有十门,水师的十艘福船各有一门。当天下午,王巢组织了一场全城范围的火炮演练——主城四个城门的炮台同时发射,四门红衣大炮的炮弹落在城外八百步处的靶场上,激起四团烟尘;水师的十艘福船则在港外海域进行射击,十枚炮弹先后击中海中的礁石,水花此起彼伏。
演练结束后,王巢站在东门城楼上,看着城下整齐列队的士兵,以及远处市集里安定生活的百姓,心中无比坚定。他知道,红衣大炮的落户,不仅让登州的防御能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更让百姓们看到了安宁生活的希望。
“公子,按您的吩咐,所有火炮的操作手册都已分发到士兵手中,后续的训练计划也制定好了,每天上午进行装填与瞄准训练,下午进行保养与安全知识学习。”沈文走到王巢身旁,递上一份训练计划表。
王巢接过计划表,仔细看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另外,通知军工坊,让他们尽快研究红衣大炮的仿制技术,咱们不能只依赖系统兑换,只有自己能造,才能长久发展。”
“属下这就去安排!”沈文应道。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红衣大炮上,炮身的光泽愈发柔和。王巢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的渤海湾,海风拂过他的衣袍,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坚定。他知道,红衣大炮只是登州发展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扩大海贸、提升农业、培养人才,每一件都关乎登州的未来。
“有了这些火炮,登州就能守住了。”王巢心中默念,目光扫过主城的大街小巷,市集里的商贩仍在叫卖,学堂里的孩子们已放学回家,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是他努力的意义,也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夜风渐起,主城的灯火陆续亮起,照亮了城门处的红衣大炮。士兵们仍在炮台上巡逻,手中的火把映出他们挺拔的身影。王巢相信,只要守住登州,守住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未来的登州,定会成为渤海之滨最繁荣、最安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