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重返蓬莱,民心沸腾(2/2)
“好!将军英明!”人群再次沸腾起来,有人将手中的花灯点燃,橘黄色的火光在阳光下依旧耀眼,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意。几名年轻的后生甚至抬出了一面巨大的锦旗,上面用金线绣着“忠勇护民”四个大字,正是蓬莱百姓连夜赶制的。
王巢让李虎接过锦旗,又对着人群拱手致谢,才转身对沈文道:“先去卫指挥使司,后续事宜咱们慢慢安排。”
沈文点头应下,随即高声对众人道:“乡亲们,将军一路劳顿,需先处理公务。日后将军会常与大家见面,今日便先让将军进城歇息吧!”
百姓们虽不舍,却也懂事地让开一条道路。王巢翻身上马,率队伍缓缓入城。街道两旁的店铺都挂起了红灯笼,掌柜的站在门口拱手致意,孩童们跟在队伍后面奔跑,嘴里喊着“将军好”。王巢一路策马,不时抬手向百姓挥手致意,目光却在仔细观察着蓬莱城的景象:街道虽不算宽敞,却打扫得干净整洁;沿途的民居大多完好,偶尔能看见正在修补房屋的工匠;街角的粥棚还冒着热气,显然是沈文设立的救济点。
行至登州卫指挥使司门口,王巢才勒住马。这座院落不算宏大,却收拾得整齐,门口的两尊石狮子被擦拭得锃亮,台阶上的青苔也被清理干净。沈文上前道:“属下已将指挥使司的旧人甄别过一遍,剔除了三个吃空饷的,留下的都是老实本分的,公子可以放心用。”
“做得好。”王巢翻身下马,走进指挥使司的大门。院内的士兵早已列队等候,见他进来,齐声高呼:“参见指挥使大人!”声音虽不算特别洪亮,却透着几分精气神。
王巢目光扫过士兵们,见他们虽穿着旧甲,却还算整洁,便点了点头:“都免礼吧。从今日起,各司其职,严守军纪。有功者赏,有过者罚,绝不姑息!”
“遵令!”士兵们齐声应道。
进入正堂,沈文将早已准备好的登州卫卷宗递了过来:“公子,这是登州卫的兵马、粮库、营寨清单。现有在册士兵四千三百人,实则能战的不足两千,其中骑兵仅一百二十人;粮库现存粮食三千石,够支撑三个月;营寨有五处,其中两处需要修缮。”
王巢接过卷宗,随手翻了几页,目光落在骑兵数量上时,眉头微蹙——比他预想的还要少。但转念一想,有百姓的支持,有沈文打下的基础,这些困难总能克服。他抬起头,望着窗外依旧能听见的零星欢呼声,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明日起,先核查兵马实数,清退吃空饷的蛀虫;再派人去周边州县采购良种马,扩编骑兵营;同时组织人手修缮营寨,加固海防。告诉弟兄们,蓬莱百姓信任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沈文躬身应道:“属下这就去安排。”
傍晚时分,指挥使司的后院响起了练兵的号角声。王巢站在廊下,看着陈武正带着士兵操练,李虎则在清点武器装备,远处的渤海传来阵阵涛声,与练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沈文走过来,递上一杯热茶:“公子,百姓们还在城外没散呢,说要等天黑了给您放花灯庆功。”
王巢接过茶,走到院门口,望着城外天际渐渐亮起的点点灯火——那是百姓们点燃的花灯,像繁星落在人间。他抿了一口热茶,心中一片澄澈。京师的纷争早已抛在脑后,登州的挑战虽已在前,但有民心在手,有弟兄相助,他便无所畏惧。
“告诉百姓们,花灯我收下了。”王巢转身对沈文道,“但庆功太早,等咱们打退第一波海寇,守住蓬莱的海防,再与乡亲们一同欢庆。”
沈文笑着点头:“属下明白。”
夜色渐浓,蓬莱城的花灯愈发密集,映得渤海的海面都泛起了橘黄色的光。王巢站在指挥使司的城头,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握紧了手中的茶杯。他知道,整顿登州卫的路不会轻松,海防的威胁也从未远去,但只要民心不散,将士齐心,他定能在这片土地上,打造出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这方百姓的安稳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