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献礼固宠,暗藏机锋(2/2)
王巢起身拱手,语气谦逊:“多谢刘公公。财物既已送到,臣便不打扰公公了,先行告辞。”
“将军慢走!”刘忠亲自送王巢到院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宫灯的光影中,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转身便急匆匆地往内库走去——他得赶紧把这“天大的喜讯”禀报给崇祯帝。
王巢走出内承运库的院落,宋濂早已在外面等候。见王巢出来,宋濂连忙上前:“王将军,事情办妥了?”
“劳烦宋大人了。”王巢点了点头,两人并肩往西华门走去。此时夜色已深,宫墙内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更鼓声,在空旷的宫苑中回荡。王巢看着身旁巍峨的宫殿,飞檐上的瑞兽在月光下勾勒出冷峻的轮廓,心中却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想起刘忠说的“陛下正因军饷发愁”,又想起白日在街头所见的景象:衣衫褴褛的流民蜷缩在墙根,面黄肌瘦的孩子哭着要饭,粮店门口百姓为了半袋米苦苦哀求。可这紫禁城的内承运库里,却堆满了金银珠宝,连一个掌印太监都穿着貂皮袄,喝着新贡的龙井。
“宋大人,”王巢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冷意,“你说这内承运库的银子,比国库还多吗?”
宋濂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王巢会问这个问题。他迟疑片刻,压低声音道:“将军,这话可不敢乱说。只是……陛下登基以来,虽多次下令节俭,可内帑的财物,确实未曾短缺过。毕竟各地官员每年进献的‘孝敬’,可不老少。”
王巢不再说话,只是脚步愈发沉重。他想起自己进献的二十万两白银,那些本是将士们浴血奋战换来的战利品,如今却成了讨好皇帝的工具。而真正需要军饷的士兵,却可能还在吃着掺了沙子的粮食;真正需要救济的百姓,却只能在街头饿死冻死。
走出西华门,晚风吹拂着王巢的衣袍,带着刺骨的寒意。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在夜色中愈发威严的紫禁城,眼中闪过一丝嘲讽。崇祯帝口口声声说为国为民,可他的私库却比国库还要充盈,宁愿让百姓流离失所,也不愿动内帑分毫。这样的皇帝,这样的大明,当真是荒谬至极。
“王将军,您怎么了?”宋濂见王巢驻足不前,脸上神色复杂,连忙问道。
王巢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情绪压了下去。他转身看向宋濂,语气恢复了平静:“没什么,只是觉得夜色甚凉。宋大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您请回吧,我自行回营便可。”
宋濂见王巢不愿多说,也不再追问,只是拱手道:“那将军一路小心,下官明日再去营中探望。”
王巢点了点头,翻身上马,朝着南郊营地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踏过寂静的街道,溅起细碎的尘土。他看着沿途紧闭的店铺,想着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民,又想着紫禁城里充盈的私库,心中的寒意愈发浓重。
这场献礼固宠,看似是为了稳固地位,实则更像是一场无声的讽刺。他用将士们的血汗,换来了皇帝的青睐,可这青睐背后,却是整个王朝的腐朽与荒唐。王巢握紧了手中的缰绳,眼神愈发坚定——他知道,仅凭这点恩宠远远不够,若想真正改变这一切,他还需要更强大的力量,需要走更艰难的路。而这条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