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 > 第388章 盆地脉搏

第388章 盆地脉搏(1/2)

目录

红石部落的覆灭与随之而来的“归化”浪潮,如同在平静的内陆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巨大盆地(后世称大盆地)。

汉军的兵威与怀柔并举的策略,使得盆地东部、北部的众多中小部落纷纷遣使,表示归顺。

平虏寨与定南堡之间,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被打通,明汉王国的触角,终于真正探入了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

然而,赵广与成公英的目光,并未停留在初步的臣服上。他们深知,真正的统治,在于了解与掌控这片土地的“脉搏”——它的地理、物产、气候,以及潜藏的资源。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暂告段落,一场更为精细、更具探索精神的勘测行动,随即展开。

这一次,主角不再是纯粹的军队,而是由多方人员组成的“勘探使团”。使团以熟悉内陆情况的夏侯兰为首,成员包括:

精通堪舆、算术的学者:负责测绘地图,记录山川河流走向,计算距离高程。

随军工匠及矿师:他们的目光扫过裸露的岩层,敲打可疑的矿石,搜寻除黄金之外的其他矿藏,如铜、铁、锡,乃至可用于烧制水泥的石灰石。

精通农事的司稼官:他们仔细研究土壤性质,记录本地生长的奇特植物(如某种耐旱的草籽,某种块茎),并选择合适地点,试种从中原带来的五谷种子,观察其适应性。

“风语者”及其他归附部落的资深猎手与向导:他们提供关于动物迁徙、水源分布、季节变化以及远方未知地域的宝贵知识。

一队精锐的汉军斥候:负责安全保障,并协助探索险峻之地。

使团的队伍经过精心策划,被巧妙地划分为若干支小队,每支小队都以平虏寨和定南堡这两个坚固的堡垒作为行动的基地。

这些小队如同一只巨手的多个手指,向盆地的各个角落延伸,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探索行动。

夏侯兰亲自带领一支精锐小队,沿着一条蜿蜒自西向东流淌的内陆河(这条河流在后世被称作洪堡河)开始了他们的西行之旅。

这条河流在干旱的盆地中显得格外珍贵,宛如一条生命线,为两岸的生灵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滋养。

随着他们深入盆地,夏侯兰和他的队伍逐渐意识到,这个盆地的内部环境远比他们事先想象的要恶劣得多。

广袤的土地上覆盖着耐盐碱的灌木和草地,这些植物顽强地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而河流则成为了这片干旱地带中唯一的生命走廊,为沿岸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希望。

在他们的旅途中,夏侯兰和他的队伍不断遇到更多以游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

这些部落规模较小,成员流动性极强,他们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猎物的迁徙而不断迁移。这些部落的居民过着一种原始而自由的生活,与外界的接触相对较少。

然而,夏侯兰凭借之前在其他地区建立的威名,以及携带的盐铁等珍贵礼物,成功地与几个部落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他通过友好的交流和礼物的交换,赢得了这些部落的信任和尊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