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北齐权臣指南 > 第119章 敬授民时

第119章 敬授民时(2/2)

目录

或是在街角的茶社里凭窗而坐,三五成群,对著摊开的《论语》、《尚书》

或是新出的诗卷高谈阔论,时而激辩,时而沉吟,引得路过的行人侧目。

或是在专营典籍的书肆內流连忘返,精心挑选著心仪的典籍或註疏。

更有不少人向著城东的国子寺走去。

那里是经学大儒讲经授业之所,门前广场上常可见到求学者或跪坐静听,或揖让论道。

甚至在学宫不远处,一家新开的私塾门前,几个总角小儿正由家人领著前来就学。

他们好奇地打量著门上的对联,嘰嘰喳喳,天真烂漫,形成一道別样的风景o

空气中仿佛瀰漫著油墨与茶香交织的气息,谈论著的不再仅是刀兵或利禄,更多是文章义理与典章掌故。

偶尔还能听到有人拿著格物院刊发的农书图样,在街边向通晓文字的士人请教图中的机关妙理。

这一切,与西市的热闹喧器、武夫们的豪迈不羈,共同勾勒出北齐鄴城在这个秋日里蜕变中的气韵。

喧囂之中,一家名为“状元楼”的酒肆二楼临窗雅座,此刻尤为热闹。

几位年轻的士子儒生推杯换盏,脸上因酒意和论辩而泛起微红,正兴致勃勃地谈论著近日朝堂的变迁与新近的风云人物。

话题中心,自然绕不开那位堪称他们这些年轻士子心中楷模的人物。

“陛下此番改制官名,看似微调,实则大有深意啊!”一位青衫士子拍案道,“殿中尚书裁撤,其余诸曹各安其名其位,尤其新立这工部尚书一职,更是点睛之笔。以往营造水利、督造器械,或属將作、或归有司,权责含糊。如今专设一曹,统归工部,大利百工。”

“此言极是!”另一位白袍士子接口,语气充满钦佩,“而新任此工部尚书者,正是吾辈楷模!那位首登魁首、金榜提名的状元郎,李公辅!”

提及这个名字,席间顿时氛围高涨。

“公辅兄真乃吾等寒门之光!”一位脸上犹带稚气的学子由衷感嘆,“出身並非显赫,然以真才实学得陛下简拔於御前,掌中书机要,草擬国策!如今更委以工部重任,督办水利农器、营造工坊,皆是经世济民之实政。陛下识人之明,公辅兄担责之勇,相得益彰!”

“正是!”青衫士子满饮一杯,意气风发,“回想公辅兄数月前在京畿清田时的铁腕手段,硬是在遍地荆棘中为新政杀出一条血路,虽有险阻,却深孚眾望!”

“如今主掌工部,以其才智与毅力,必能为国家强本固基,增益民生!有此楷模在前,我等更当砥礪奋进,不负圣恩,不负所学!“

窗外的夕阳,將最后一缕金色泼洒在状元楼的飞檐上,也映亮了这些年轻士子们充满期冀与抱负的脸庞。

市集的喧器和学宫的弦诵声在暮色中渐渐融和。

歷经变革的大齐鄴城,在这沉甸甸的秋意里,展露出不同以往的气象与生机o

0

含光殿中,高儼正听著下方张子信的稟告:“臣所新测制历法,如今已然功成,还请陛下赐名,择日推行。”

殿內灯火通明,映照著张子信略显疲惫却难掩激动的面庞。

大半年的闭关演算,夜观天象,耗尽心力,终將此关乎农时国运的历法定下,实为不易。

高儼从御案后起身,缓步踱下丹陛。

他拿起张子信呈上的厚厚一卷歷稿,隨手翻阅了几页,只见其上星宿图清晰,节候划分精微,算法推演详实。

虽多为古文术语,但观其逻辑严谨,显然下了苦功。

“好!”高儼合上歷稿,眼中露出讚许,“张卿辛苦了。此歷上应天象,下合农时,必能使民知耕稼之序,国收丰足之利。”

他略作沉吟,斟酌字句:“《尚书尧典》有云: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歷旨在以天道顺人事,以日月星辰定四时,导引万民循天而作—便唤作《天授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