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770章 川味经典·红糖糍粑的软糯香甜

第770章 川味经典·红糖糍粑的软糯香甜(2/2)

目录

- 圆粒糯米放入大碗中,加入足量清水(水面高出糯米3厘米),浸泡6小时(若时间紧张,可浸泡4小时,但需用温水,加速吸水;浸泡好的糯米应颗粒饱满,用手指能轻松捏碎,无硬芯)。

- 浸泡好的糯米用清水冲洗2次,沥干水分,倒入铺好纱布的蒸笼中,用手轻轻铺平(厚度约2厘米,避免过厚,蒸制时受热不均),在糯米表面均匀撒50毫升清水,盖上蒸笼盖。

- 蒸锅加水烧开,将蒸笼放入蒸锅,中火蒸40分钟(蒸至第20分钟时,可打开蒸笼,用筷子翻动糯米,让上下层受热均匀;蒸好的糯米应软糯但不粘手,无硬芯,若有硬芯,需再蒸5分钟)。

2. 捶打制作糍粑胚(韧性的核心):

- 蒸好的糯米趁热倒入干净的案板上(案板需提前刷一层薄油,防止粘连),用擀面杖的头部反复捶打糯米(捶打时力度要均匀,每捶打3下,用擀面杖将糯米翻拌一次,避免局部粘在案板上)。

- 捶打10分钟后,糯米应形成黏合的团状,用手捏起不易散开(若糯米过于松散,可加5毫升温水,继续捶打2分钟;捶打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糍粑会过于黏牙)。

- 将捶打好的糯米团整理成直径8厘米、厚度2厘米的圆形饼状,放在刷油的盘子上,冷却至室温(约30分钟,冷却后方便切块,避免切块时粘连),用菜刀将糯米饼切成8块大小均匀的方形糍粑胚(每块约50克,切时菜刀可沾少量油,防止粘刀)。

3. 熬制红糖浆(香甜的核心):

- 小锅中加入老红糖、冰糖和80毫升清水,开小火加热,用硅胶刮刀不断搅拌(搅拌时要沿锅底顺时针方向,避免糖浆粘在锅底烧焦)。

- 加热5分钟后,红糖和冰糖完全融化,糖浆开始冒泡,继续搅拌2分钟,至糖浆变得粘稠(用刮刀挑起糖浆,能形成缓慢滴落的细丝,滴入冷水中能凝固,不化开,说明浓度刚好;若糖浆过稀,可继续加热1分钟,若过稠,可加5毫升清水调整)。

- 熬好的红糖浆关火,放在一旁保温(避免冷却后凝固,若凝固,可小火加热10秒,重新融化)。

4. 煎制红糖糍粑(外脆的核心):

- 平底锅放在中火上,倒入10毫升食用油,油热后(用筷子试探,周围冒小泡),将糍粑胚均匀放入锅中(间距约3厘米,避免煎时粘连),中小火煎2分钟,至底面呈金黄色(煎时不要频繁翻动,防止糍粑变形)。

- 用筷子将糍粑胚翻面,继续中小火煎2分钟,至另一面也呈金黄色,且糍粑表面微微鼓起(此时糍粑外皮酥脆,内部软糯,若喜欢更脆的口感,可每面多煎30秒)。

- 关火,将煎好的糍粑捞出,放在铺有厨房纸的盘子上,吸去多余油脂(避免过于油腻,吸油时间约10秒,不可过长,防止糍粑变凉)。

5. 裹粉浇浆(成品的核心):

- 取一个煎好的糍粑,放入装有熟黄豆粉的盘子中,轻轻滚动,让糍粑表面均匀裹上一层黄豆粉(裹粉厚度约1毫米,避免过厚,掩盖糍粑本身的糯香)。

- 将裹好黄豆粉的糍粑放入盘中,用勺子舀适量温热的红糖浆,均匀浇在糍粑上(每块糍粑浇15毫升左右,避免过多,导致甜腻),即可食用。

6. 成品特点:川式红糖糍粑外形方正,表面裹着金黄的黄豆粉和透亮的红糖浆;外皮酥脆,咬开时能听到轻微的“咔嚓”声;内部软糯有韧性,不粘牙,带着淡淡的糯米香;红糖浆香甜浓郁,不齁腻,黄豆粉的醇香与红糖的甜香融合在一起,入口先是酥脆,再是软糯,最后是香甜,层次丰富;趁热吃时,暖乎乎的糍粑顺着喉咙滑下,全身都变得暖和,满口都是川式小吃的经典甜暖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三、甜香满店,糯暖驱散暮寒

第一盘红糖糍粑刚做好,林晚星就拿起一块,吹了吹,轻轻咬了一口——外皮酥脆,里面软糯,红糖浆的甜香混着黄豆粉的醇香,在嘴里慢慢散开,她忍不住眼睛一亮:“景渊哥,太好吃了!外脆里糯,一点都不粘牙,跟我在四川火锅店吃的一模一样!”

谢景渊也拿起一块,细细品尝:“糯米捶打的时间刚好,有韧性却不粘牙;红糖浆熬得浓度合适,裹在糍粑上不会流得到处都是;煎制的火候也刚好,外皮酥脆,内部软糯。李奶奶特意来问,咱们得赶紧给她留一盘。”

话音刚落,店门就被推开,李奶奶牵着小孙女走进来,小丫头一进门就闻到了甜香,踮着脚尖朝柜台张望:“奶奶,好香啊!是不是红糖糍粑做好了?”林晚星连忙端上一盘刚做好的红糖糍粑,笑着说:“小朋友,小心烫,慢慢吃。”

小丫头拿起一块,吹了半天,轻轻咬了一小口,眼睛瞬间亮了:“奶奶!太好吃了!外面脆脆的,里面软软的,还有甜甜的糖!比上次在火锅店吃的还好吃!”李奶奶也尝了一块,点头称赞:“糯而不粘,甜而不腻,黄豆粉也香,咱们家小丫头平时不爱吃甜的,今天肯定能吃完这一盘。我再打包两盘,给邻居家的孩子也带点尝尝。”

晚上七点多,店里渐渐热闹起来。刚下班的上班族小陈走进来,看到菜单上的红糖糍粑,立刻点了一份:“天冷下班回家,就想吃点甜的暖身子,你们家这糍粑闻着就香,肯定好吃。”吃了一块后,小陈笑着说:“明天我还来,再给同事带两块,让他们也尝尝。”

八点多,带孩子来买夜宵的王妈妈走进来,点了一盘红糖糍粑:“孩子晚上总喊饿,吃这个比吃零食健康,还暖身子。”孩子吃了两块,拉着王妈妈的手说:“妈妈,明天还来买这个甜甜的糍粑好不好?”王妈妈笑着答应:“好,明天咱们还来。”

最热闹的是九点多,美食博主苏晴又带着相机走进来,一进门就喊:“晚星!我刷到有人晒你们家的红糖糍粑,特意来打卡!”她拿起一块糍粑,对着镜头展示:“家人们!你们看这红糖糍粑,裹着满满的黄豆粉,浇上透亮的红糖浆,看着就有食欲!我先替你们尝一口——哇!外脆内糯,红糖香甜,黄豆粉解腻,一点都不粘牙!老板用的是圆粒糯米,还特意捶打了,真材实料,吃着特别放心!”

打烊时,当天准备的糍粑胚已经卖完了,平底锅和小锅也洗得干干净净。林晚星坐在餐桌旁,整理着顾客反馈:“景渊哥,今天好多顾客说想加花生碎,还有人问能不能做无糖版本的,给血糖高的老人吃。”

谢景渊走过来,坐在她身边,接过反馈本,笑着说:“没问题,下次咱们可以准备花生碎版本(在熟黄豆粉中加入20克压碎的熟花生,增加口感层次)和无糖版本(用代糖替代冰糖和部分红糖,减少甜度,适合血糖高的人群);还可以准备桂花蜜,喜欢花香的顾客可以加一点,增加风味,满足更多需求。”

林晚星点点头,看向窗外——雪粒已经停了,路灯的暖光洒在积了薄雪的街道上,店里残留的红糖香和黄豆香还在空气中弥漫。她忽然觉得,“星语花坊”就像一个装满各地风味的糖果盒,既有粤式的镬气、沪式的鲜甜,还有川式的甜暖,每一款小吃都带着不同城市的烟火气,用最地道的味道,温暖着食客们的暮冬。

他们的美食故事,还在继续。每一次倾听食客的需求,每一次精准把控食材和步骤,都是对美食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真诚。而这一块块、一盘盘带着温度的小吃,正让“星语花坊”的烟火气,在寒冬里愈发浓郁,成为这座城市里最让人牵挂的味觉港湾。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