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200章 你以为天下是你的,其实地早换了主人

第200章 你以为天下是你的,其实地早换了主人(1/2)

目录

春分这日,天光澄澈,太庙前香烟缭绕。

皇帝立于高台之上,身披玄色祭服,身后是列祖列宗的牌位与沉寂百年的铜鼎。

他声音不高,却传遍整个广场:“朕承天命,顺民心,重启百年大清丈——自此,天下田亩重勘,一寸不得虚报。”

话音落时,礼乐齐奏,百官俯首。

而最令人震动的是,皇帝抬手示意,请出一名白发老农。

那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脚上是一双裂口的旧履,由礼官搀扶着一步步走上祭台。

他双手捧着一本用麻线粗缝的册子,封皮上墨字歪斜却坚定:《清河屯自丈册》。

全场寂静。

老农将册子放入新设的“民册金匮”中,动作迟缓却庄重。

皇帝亲自开启,翻至首页,只见一行字赫然在目:

“东至老槐,南至石渠,西至断崖,北至祖坟——此田,吾家七代所耕。”

风掠过碑林,吹动卷轴一角。

皇帝久久不语,终将玉玺缓缓落下,印泥鲜红如血。

“从今日起,谁种谁有,写入新律。”

一声令下,万民伏地,山呼同应。

而在京城另一端,七王府深处,一道铁门无声开启。

苏锦黎站在密室中央,烛火映照她眉宇间的冷静。

桌上摊开的正是《清丈总纲》,羊皮卷轴边缘已有些磨损,显然是反复修改所致。

她执笔停顿片刻,在最后一页轻轻划去一行字——“严惩侵占者”。

墨迹未干,柳逢春忍不住上前一步:“王妃,为何删去?这些年他们欺压百姓、吞并良田,若不重罚,何以正纲纪?”

苏锦黎放下笔,指尖轻抚那被划掉的字痕。

“我们不是来清算旧账的。”她说,声音不大,却像钉进木板里的铁钉,“我们要的是新规矩落地生根。若每一块地都要追责三代,那全国九成以上人家都得流离失所。到时候不是重建,是崩塌。”

她抬头环视众人:“恨能破旧,但只有制度才能立新。赦免非暴力转移,是为了让所有人愿意走进这个体系。否则,他们只会躲在暗处,等着烧第二把火。”

室内一时沉默。

赵九龄低声道:“河北那边已有动静。五姓盟分裂了。崔氏已派密使来京,愿主动申报八万亩‘隐田’,只求保家族祭祀不断;李氏却截了三船军械,暗中联络边军残部,意图在丈量使入冀时发动兵变。”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脚步声。

萧澈推帘而入。

他依旧穿一件素青长袍,面色苍白,身形瘦削,可步伐稳健,再不见往日咳喘之态。

他径直走到舆图前,目光落在河北区域密布的红点上,良久未语。

“调京营围剿李氏。”一名幕僚提议。

萧澈摇头。

“发布告。”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凡参与武装抗丈者,其全部产业立即充公,亲属流放岭南;若即刻解散私兵,仅追究首恶。”

众人皆惊。

这并非雷霆镇压,而是精准分化。

三日后,消息传来:十七支私兵倒戈,李氏私军内部哗变。

更有甚者,老族长竟被亲侄绑缚至县衙门前,跪献兵符印信。

李崇义亲审此案,当庭宣布:“首恶待审,余众皆赦。”

百姓奔走相告,称奇。

而在这场风暴中心,七王府依旧安静。

某夜,苏锦黎独自步入听雪斋外的小院。

这里曾是萧澈闭门不出的居所,三年来几乎无人敢踏足。

如今门扉半开,窗纸透出微光。

她推门进去,见萧澈正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卷残破的地籍册,页角焦黑,似经烈火。

“你在看什么?”她问。

他抬眼,神色平静:“我在看三十年前,他们怎么一点点把百姓的名字从纸上抹去的。”

顿了顿,他又说:“明天,我要去一趟织造局。”

苏锦黎一怔。

那是京畿最大的官营作坊,历来由工部主理,女子不得入内议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