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196章 装死的人最会钓鱼

第196章 装死的人最会钓鱼(1/2)

目录

萧澈“病重”半月,朝中风向渐变。

起初还有人不信,毕竟七皇子虽素来体弱,却从未卧床逾三日。

可这回不同——太医署每日呈递的脉案上,字字写着“气若游丝”“五脏俱损”,连皇帝亲临探视后都默然良久,只留下一句“好生照看”。

太子府内,接连派出三拨亲信以慰问之名登门,皆被王府管家以“王爷昏沉不醒,王妃严令谢客”为由挡在门外。

唯一带回的,是一张墨迹淡薄、笔迹颤抖的脉案抄件,上面赫然盖着太医署正印。

消息传开,朝野悄然骚动。

有人惋惜,有人松气,更有人暗自盘算。

新政刚起,审计使衙署挂牌不过数日,便已掀起滔天巨浪,如今主脑之人将死,是否意味着一切将戛然而止?

就在这风雨欲歇之际,宫外来了一位自称“江湖神医”的游方道士。

他披灰袍、拄竹杖,背负药葫芦,言辞恳切,说有祖传金丹可续命于弥留之间,愿入王府一试。

守门侍卫照例阻拦,却被赵九龄远远望见后忽然抬手制止。

“放他进来。”赵九龄低声下令,眼神冷如寒潭。

那道士一路畅通无阻,直至听雪斋外。

苏锦黎立于帘后,指尖轻捻茶盖,目光未动。

道士被引入偏厅奉茶,嘴上说着替天行道、济世救人,双眼却不住扫视四周布局,尤其留意书房方向。

趁人不备,他悄然掀开药炉底座,将一枚蜡丸塞入缝隙,又抹平灰烬,动作极快。

半个时辰后,道士告退,称需回山炼药,明日再来。

夜深,赵九龄亲自拆出蜡丸,取出其中薄纸,展开一看,脸色骤沉。

纸上列着十三人姓名,皆是新政核心官员:户部主事陆明远、大理寺评事周怀安、国子监助教裴文昭……每名字旁均有朱批标注:“可拉拢”或“当除之”。

苏锦黎接过纸条,指尖缓缓摩挲边缘,唇角微扬。

“他们在试探。”她语气平静,“想知道萧澈死后,新政会不会继续,哪些人还能收买,哪些人必须铲除。”

“这道士是棋子,背后的人才是执棋者。”

“那就给他们一点看得见的‘遗策’。”她说完,转身走入内室,唤来柳逢春。

烛火下,柳逢春铺纸研墨,依计伪造账册。

册名定为《七王绝笔·田政要略》,字体模仿萧澈惯用瘦硬笔法,纸张选用旧年库存的贡笺,连墨色都特意调成半褪之态,宛如病中手书。

内容更是精心设计——永丰圩本年产粮不过三百石,账中竟虚报千石;又言及“江南诸族若肯协理清查,可许免税三十年”,此等荒唐条款,明眼人一眼便知漏洞百出。

“真有人信这种东西?”柳逢春皱眉。

“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苏锦黎淡淡道,“是他们愿不愿意相信。”

她顿了顿,眸光微闪:“有些人,只想听见自己想听的话。”

三日后,一名幕僚深夜翻墙离府,行迹可疑。

次日,此人踪影全无。

而五日后,《田政要略》手抄本竟出现在崔氏祖祠密会现场。

据暗线回报,席间几位老族长争相传阅,一人拍案而起:“早说了七王不是愣头青!这条件,比太子许得还痛快!”

另一人冷笑:“哼,终究还是懂规矩的。只要不动根本,谁坐龙椅不一样?”

消息传回王府,苏锦黎端坐灯下,只轻笑一声:“鱼,咬钩了。”

与此同时,裴文昭奉命巡讲至河北。

他在府学讲《均田论》,讲到一半忽而叹息:“近日听闻,七王遗策或将调整复籍条件,或允豪户自报田亩,官府不予深究……不知真假。”

此言一出,满堂士绅哗然。

复籍即追查流失户籍、归还流民身份,正是审计新政中最刺人的一刀。

若真放宽,等于松绑枷锁。

当晚,便有三位地方望族秘密联络王府旧仆,欲将部分田产转至姻亲名下,以避后续审查。

交易仓促,价格压得极低。

裴文昭不动声色,命随行书吏一一记录买主姓名、契约时间、银钱流向。

又悄悄请谢兰舟安排女工出面,以“赎身购地”名义接手田契,留下完整凭证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